摘 要:李少紅的“女性題材三部曲”《橘子紅了》《大明宮詞》《雷雨》,塑造了不同時代的女性角色,傳達出作者對于女性的關注。近些年,隨著《甄嬛傳》的熱播,我國電視劇掀起了女性題材宮斗劇電視劇的熱播狂潮。孫儷主演的《羋月傳》、唐嫣主演的《錦繡未央》與景甜主演的《大唐榮耀》等均收獲了收視率和滿意度的雙豐收。在當下消費文化盛行的時代,女性題材宮斗劇為何能嶄露頭腳,有其深刻的社會與現實原因。
關鍵詞:女性題材;宮斗劇;熱播原因
一、女性題材電視劇的興起
關于女性題材電視劇,學界和業界并沒有明確的定義,但可以明確的是女性題材電視劇不同于女性主義電影的敘事方式。女性主義電影重點強調女權,將大篇幅講述女性為爭取男女、政治與職場平等的歷程。女性題材電視劇與日常生活貼近的平實敘事,與尋常百姓心心相印的人物形象都使其掩飾了先鋒的女性主義特色,從而以更加中庸,也更加符合大眾的意識形態導向的影響呈現在觀眾面前。①女性題材宮斗劇是女性題材電視劇與宮斗劇的結合,既以女性角色為主要敘事線索,又將其放置于古代宮廷這一歷史時代的特殊場合,還原了封建時代女性地位與身份的斗爭,體現了現代人對于女性角色寄予的期望。
由鄭曉龍執導,孫儷主演的《甄嬛傳》和《羋月傳》的播出掀起了人們對于女性題材宮斗劇的強烈興趣。劇中甄嬛被尊為太后,雖然母儀天下,無上尊榮,卻也失去了一切:愛人、親人、朋友,甚至敵人,實乃天下第一孤獨之人。②;由唐嫣主演的《錦繡未央》天資聰慧,但不幸遭遇變故,從一個沒落的貴族靠自我的堅強意志飛上枝頭,但最終所愛之人也隨之離去;景甜所主演的《大唐榮耀》講述了唐朝皇室的恩怨情仇,一生都為愛而付出良多,最終卻只能遠離皇宮而了此一生。可以看出,這些女性角色的塑造,表現出一致的男權性別敘事。講述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也反映了女性為了追尋一生摯愛所付出的慘痛代價。以上題材雖均為古裝戲,但都體現了現代人對于女性的思考。這類題材電視劇的備受關注,不僅體現了女性觀眾對于劇中意識形態的認同,更體現了對女性的身份認同。
二、女性題材宮斗劇熱播原因
1.女性題材文學作品
法國著名女性主義批評家雅各布斯認為:“文學中的愛是女性的、母性的、利他的,這都是由文化界定價值統治的愛。”③可見,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時代烙印,是一個時代的真實寫照。縱觀近幾年熱播的女性題材宮斗劇,均改編自同名小說,而且該小說在播出前幾年就已經被人們所熟知。在《甄嬛傳》未播出前,網絡作家流瀲紫的同名小說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小說《羋月傳》(初稿題為《大秦宣太后》)為作家、編劇蔣勝男的原創小說;《錦繡未央》改編自秦簡的同名小說;《大唐榮耀》改編自該劇改編自滄溟水的小說《大唐后妃傳之珍珠傳奇》。可以看出,女性題材文學作品的興起為電視劇的播出做了鋪墊,電視劇籌拍期間,書迷們也是給予很大的期待,給予了最多的支持。同名文學與電視劇形成了互動效應,文學作品的受歡迎也就為電視劇的制作提供了觀眾的保障。
2.女性觀眾身份認同
有數據現實,女性觀眾是電視劇的主要觀眾群體。1944年赫卓格對廣播肥皂劇的聽眾進行調查,發現人們懷著多種多樣的動機收聽肥皂劇:有的是為了“尋求代理參加的幻覺”,即對劇中人產生“認同”和“一體化”,體驗自己未曾親身歷經過的生活意境。④大部分女性觀眾表示對于女性題材電視劇不僅滿足了娛樂消遣的動機,而且還促使其身入其境的感受女主角深處逆境的堅強不屈、百折不饒、善良勇敢的“正能量”,也能讓觀眾體味劇中女主角被迫失去親人、愛人的痛苦和身不由己放棄愛情的悲痛,從而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馬琳在其博士論文《電視劇傳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構與身份認同》認為女性在媒介藝術中如何被表達是對女性文化身份的一種建構,這種性別身份結果會進一步促進現實女性的自我身份認同,從而建立具有時代特征的性別文化。《甄嬛傳》中女主轉變為腹黑女王,脫離了“灰姑娘”敘事,滿足了女性觀眾與現實對照的心理,成為了現代職場或生活總的“學習指南”。⑤
3.視覺符號的盛宴
女性一直處于大眾媒介中“被看”的地位,無論是小說、廣告、電影或者電視劇中均離不開女性角色的塑造。性感和美麗成為了媒介中女性形象的標簽,滿足了廣大男性觀眾對于女性的幻想,同時也滿足了女性觀眾對于美好形象的追求。女性題材宮斗劇立足于歷史背景,對歷史文化有著嚴格的考究,并以此展開會女性角色的塑造。小到女性角色的發飾、服裝、禮儀,大到道具、場景、動作無不體現了女性角色所帶來的視覺符號盛宴。無論語言符號還是非語言符號都能能夠最為真實的還原歷史的原貌,而不是簡單追求帥男靚女的角色塑造。極大的滿足了觀眾的視覺消費和對古代宮廷人物的窺探心理。《羋月傳》隨著羋月的成長變換了電視劇的基調與色彩,也同時與女政治家的氣質相符;《錦繡未央》的藝術展現形式隨著劇情的展開逐漸變化,身邊的人逐漸漏出自私一面,女主初心不變;《大唐榮耀》中華麗的宮殿、宏大的戰場、國家禍福的敘事,預示女主最后離開的悲痛。
注釋:
①馬琳.電視劇傳播框架中的女性:形象建構與身份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08.
②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表.http://dsj.sarft.gov.cn/tims/site/views/include/quickSearch/checkBlueprint/result.shanty?
ids=01295e4038e000024028e4a1295e3be9.
③轉引自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④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第2版.
⑤張智華等著.《電視劇名作解讀》[M].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
作者簡介:
許進(1993—),女,漢族,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與新媒體、媒介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