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知樂
(山東大學 文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摘 要:林白的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文壇女性主義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品。該小說自發表以來一直因其獨特大膽的表達和內核受到關注和熱議。本文將聯系女性主義理論對該作品的特色進行解釋和剖析。
關鍵詞:林白;一個人的戰爭;女性主義;自我
中圖分類號:I561.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019-01
《一個人的戰爭》展開的是女主人公林多米對其三十歲前生活經歷的回顧描敘。小說以第一人稱展開敘述,勾勒了空寞跌宕的童年、少年、青年時光,以及與幾個男女的交往離合,表現了深邃的內心成長和自我探索。該小說有其深層的女性主義色彩。
一、《一個人的戰爭》的私人化特色
私人化寫作是該時期中國文化語境下女性文學的一大特征,在《一個人的戰爭》中有突出體現。“私人化”,廣義上指以充分的自主自由進行的寫作方式,狹義上特指表現女性的身體和生活私密部分的女性身體寫作。《一個人的戰爭》中,對性別和性的認知和探索貫穿著林多米的這段人生歷程。自我撫摸、窺視生孩子的過程、被強奸等突破傳統寫作范疇的著筆,以及林多米與同性、異性接觸中情愛過程和心理在描寫上的銳度和深度,都可見作者直擊性與欲望、極力推進私人化的寫作意圖。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談道:“理想的女人總是最確切地體現了`別人的人,一旦剝掉由詩意、美和愛情編織的面紗 ,女性受壓抑的性質就暴露出來了。“①《一個人的戰爭》私人化的寫作方式,使得女性的身體欲望和性感經驗沖入文學、沖入社會文化。它沖擊的即是男權中心下書寫的女性形象,換以女性主體來審視女性,來重新闡釋女性。“身體寫作就是要奪回女性對自己身體的解釋權 , 按照女性自己的愿望述說自己的身體形象。”②
作者傾目光和筆力于最基礎最原始的女性本身,可以看作是男性話語下對女性主義的初步的、有力的彰顯。
二、《一個人的戰爭》的自傳性
主人公林多米被私人化筆調塑造為一個靈與肉赤裸、直露的女性,也囿于女性經驗在文學乃至整個公共話語內的貧乏,沒有可以借鑒和伸展的積淀和資料,女性作家在創作中僅能選擇身周的生存經驗來進行表達和深化。因而該作品呈現出明顯的“自傳性”特征。林白曾說:“我是從個體生命出發, 從我內在的生命感受、感官出發的, 而我的自然身份是女性 , 所以我的作品肯定就表現了大量的女性經驗。”作者在主人公的描摹中加入的自身體驗之多之深,已經到了一部分讀者將其作為自傳誤讀的程度。一些女主人公的生活軌跡,幾乎與林白的紀實性散文吻合,可見作者有意模糊虛構和事實。“自傳”有其明顯高于虛構小說的說服力和震撼力。超越真實但與真實貫通的藝術虛構正因其混淆于自傳而具備了作為虛構部分本身無法獲得的顛覆效應。林白以招致自身負面影響為代價,借用自傳性的策略,在文學歷史中與法國女權主義文學理論家艾萊娜·西蘇“寫你自己,寫你自己的身體”的號召遙相呼應,達到了一定的破壞性和顛覆性。其中蘊含的女性主義正因其私密、個人以及真實的表達獲得了超乎一般性質的成長小說的強烈效果。
三、《一個人的戰爭》的自我意識
在性愛與外部世界的沖撞和磨合背后,《一個人的戰爭》包裹的是女性主義的根本性問題:對自我、存在的深刻追問。對這一內在思想,有學者總結:“林白們的文本純然是一種個人性的文本,是一種對‘我自己的生存體驗的再現與傳達。”③
小說敘事完全以林多米為中心和視角,女主人公以書中其他男男女女的人物為工具,甚至以之為刻度,最大程度地展現了她自己的鮮活復雜的人格和蛻變求索的生命軌跡。多米的敏感、封閉、自戀,被評論為一種“林黛玉式的孤傲”④。當讀者進入她的內心,探尋她的歷程,會發現她始終處于根本孤獨的生存狀態。多米與外部世界間有一道鴻溝,這使得多米有了非常多的嘗試和思考,也使得她保有了不與世俗社會粘合的完整私人空間。這一私人空間可被理解為海德格爾所說的造就現代藝術孤獨感的“我自己”。小說對這一本真的純粹的狀態展開剖析和講述,讀者亦跟隨著小說的思路回歸關乎“自我”這一命題的疑問和審視。
揭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存在,尤其是女性個人存在的狀態,探討它的本真和來去,這是《一個人的戰爭》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書中女主人公自我主體的構建和確立過程有著驚人的獨創意義,同時亦存在著局限。林多米的人物塑造存在“女性崇拜”的傾向;她曾抱有被物化被征服的渴望;而她對女性的欣賞也一度帶有“男性眼光”。極端的個人化和自傳性使得林多米身上的女性主義色彩相較于明確要求擺脫“第二性”的西方女性主義有些狹隘。“當女性開始反抗和表達時,她們不可能開創出一種特屬女性的‘語言供女性使用。她們必須借助于男性的語言、規范進入既有的符號體系, 在語言的縫隙里不斷對男性話語進行解構。”⑤無疑,林白在這部作品中已經進行了這樣一種嘗試。但受限于自身經驗和文化語境,其效力在今天看來還未能真正到位。
總體而言,《一個人的戰爭》是中國當代女性寫作在寫作方式和內涵上的一大突破。林白在這部作品中以其有力的敘事和深刻的內蘊,做到了對女性主義的一次合時合地的關照。
注釋:
①西蒙·波伏娃(法),桑竹影,南珊(譯).第二性[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
②向榮.戳破鏡像:女性文學的身體寫作及其文化想象[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
③王春林.自我指涉的欲望世界 —評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戰爭》[J]當代文壇,1994.
④鄧曉芒.當代女性文學的誤置[J].開放時代,1999.
⑤鄭國慶.女性主義文學批評[J].東南學術,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