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媛
一個教師教學工作的基礎不牢,過程不實,質量空談。只有打好基礎,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過程扎實,才有好的結果。就如同蓋高樓大廈,地基不牢,必定倒塌,沙灘上是建不起高樓大廈的。
一、練好育人功,做育人教師
我認為教書育人,育人第一,練好育人功,方能教好書。魏書生、李鎮西、錢夢龍等教育名師專家,他們的教育教學成功經驗,無不證明了這一點,在教書中育人,在育人中教書。學校,就是培養人的地方,我們不是制造同一型號、統一規格的升學零件的考試機器,也不是造就僅僅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培養“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生活”的一代新人。現在的學生,一個普遍的現象:意志薄弱,無耐心和恒心,抗挫折力差,怕吃苦,缺乏同情心。他們非常迫切的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理解、幫助,卻很少想過怎樣去尊重、理解、幫助別人;他們不斷伸手去向父母要享受的物質,卻很少想過自己應該怎樣奉獻給父母一點什么。很顯然,面對這樣的現象,教師如果只管教書,不管育人,這書是不可能教好的。所以我認為教師必須既要教知識,更要教學生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誠信善良的人。教師不可能給學生地位、名譽、職業、金錢,但確實可以給學生比這更重要的東西——正確的人生觀。
二、練好備課功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老師,上了一節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個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請問你花了多長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那位教師回答說:“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來說,每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則花了約十五分鐘?!币惠呑优c十五分鐘,一語道出了教師備課的真諦——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變化的內容,常備常新,不斷創新,不斷反思。
教師備課,備前要深入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優勢,對自己的能力素質進行一次全方位的審視,系統的解剖自己,真正找準自己的優勢,認清自己的短處,以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反思自己的方向,就是要堅守住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反思自己的突破口,善于找準某一個點為突破口以點帶面,也就是在某一時間進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如:導入語設計、課堂小結設計、板書設計;反思自己的創新,獨立鉆研,做到有新見、有遠見、有創建;反思自己的胸襟,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思考要從狹隘走向廣闊,思維開闊能從多元化的角度尊重社會生活的多樣性,珍視每一個活生生的學生的靈性和個性。
三、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
教師要確實轉變教學觀念,觀念支配教學行為。我們不能僅僅為了考試而教學。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服務。師生、生生互動,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討,快樂學習,體驗成功,幸福成長。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給學生討論的問題,給學生思考的空間,給學生表達的機會,給學生探究的情景。一句話,就是把學生的個體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學生一旦不依賴老師,她的內心才會出現一個強大的自我,變得更有自信。越自信,越強大;越強大,越愛學,越會學。逐漸形成良性循環,煥發出極大的潛能。正如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所說的那樣:“我教書,其實教得很少,只是教學生高高興興地去學習,當他們一心一意、聚精會神地學習時,自主性和自信心就無形中提高了?!苯虒W不是老師講得越多越好,而是老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四、做一個能研究、會反思的教師
有的教師做了30年老師,30年重復著同一天的事,干著同一天的工作,結果是年年如此,碌碌無為,一無所獲。有的教師做了30年老師,30年日日做新事,用100種方法干100件事,結果是年年輝煌,碩果累累,成就事業,根本在于能研究會反思。教師是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成就事業。教師的專業成長要求教師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善于發現問題,把研究解決問題作為質量的生長點。
做一名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高反思研究的能力,促進專業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孜孜不倦的學習,要學會自覺學習,特別是作為新教師的我們要善于向教育前輩學,向同行學,向學生學,向書本學,向社會學,向實踐學,還要如蜜蜂采蜜,廣泛涉獵,多方學習,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