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群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現有差異的教學,使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同一個班級中,由于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個人因素的影響,學生無論是在智力方面,還是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各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而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還很大。分層教學就是教師在教授同一教學內容時,對同一個班內不同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優、中、差生以相應的三個層次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進行合講分練,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區別對待,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來的基礎上學有所得,思有所進,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發展。那么,初中數學又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分層教學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認識。
一、透視學情,劃分層次
層次的劃分必須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情,這是分層教學的基本條件,也是因材施教的關鍵所在。分層教學的原則是在完成《課程標準》任務的前提下,對學生個體要求有所不同,使學生心理平衡,互相幫助,形成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智力因素、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結合教材可將學生按2:5:3的比例對學生進行分層。一般可分為:a組(提高層),是基礎、智力較差,接受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b組(發展層),是基礎和智力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左右的學生;c組(躍進層),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方法正確,成績優秀。學生層次的劃分方法是靈活的。可完全由學生自由報名選擇哪一組,個別學生由教師講清道理,征得學生的同意后進行適當調整,也可向學生講清分層的目的和意義、統一認識后完全由教師主觀分層。對學生的分層是動態的,要隨時注意學生層次的變化,鼓勵低層次的學生向高層次發展。
二、面向全體,分層授課
課堂教學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強化目標意識,另一方面課堂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環節,主攻基本目標,又有兼顧優、后進生的環節,分擊層次目標。即使是在共性指導階段也要把握課堂提問的層次,讓各類學生都有能學有所得。通常在講授知識時提問中等生,利用他們在認識上的不完善,把問題展開,進行知識的研究。
例如:講“函數”一節時,我設計了如下一組問題:
(1)什么叫函數?
(2)為什么說:“自變量x有一定取值范圍?”
(3)為什么說:“函數y有確定的范圍與之對應?”
(4)x、y的取值范圍可分別構成集合嗎?它們有何特點與關系?
然后讓a層學生回答(1)題,b層學生回答(2)題,c層學生回答(3)(4)題。通過提問分析,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過程。又可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基本上搞清函數的概念,從而在“成功的體驗”中,不知不覺中突破這一難點。同時,對新知識的理解、應用和拓展等,都要照顧各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些能力拓展問題,課堂上可以不講,留給同學探索。同時,對新知識的理解、應用和拓展等,都要照顧各層次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因人而異,分層練習
課堂技能訓練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設計三個層次的練習供不同層次學生選擇。一是為低層次學生設計補缺題,二是要求全班同學都能完成的練習鞏固題,三是為高層學生設計的深化題。課外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必要措施。一般可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以供學生選擇,各層次學生都要完成必做題,b層學生可選做或幾個同學一起研究完成選做題,c層學生必須完成選做題。
例如,我在講用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組時,我設計了以下幾道題:
(1)在二元一次方程中,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y,則可得到______。
(2)解方程組:
(3)解方程組:a組做1、2題,b組選做3題,c組必做3題。
四、及時反饋,分層評價
1.分層考查,一種是每次考查題都設有基本題、提高題和深化題三類,基本題是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提高題是a組同學選做的,b、c組同學必做的;深化題是供b組學生選做、c組同學必做的。三類題所占分值的比例可各占85%、10%、5%。第二種是考查成績的標準不同。a組學生40分可合格,b組學生60分算合格,c組學生70分才算合格。教師在考查后,根據不同的結果,采取不同的矯正措施。
2.分層評價。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作業、考卷、答問,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對學習有困難,自卑感強的學生,要多給予表揚評價,尋找其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看到希望、逐漸消除自卑;對成績一般的學生激勵評價,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們不甘落后,積極向上;對成績好,自信心強的學生,采用競爭評價,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促使他們更加嚴謹、謙虛,更加努力拼搏。
五、效果與反思
學生的分層是暫時的,也是動態的。教師要注意分析、觀察,根據他們的思想動態,平時表現、學習能力的變化,除隨時靈活調層外,一般在考查、評價的基礎上,定期的對每個學生進行綜合分析兩到三次,進行必要的層次調整。對進步明顯的學生提高一個層次,對退步的學生,則提醒、鼓勵、熱情關心、幫助分析原因,樹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