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波
【摘要】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是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模式——教師布置作文—學生課后寫—教師批改—教師上課講評—學生背誦范文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文運用支架理論,結合案例,提出了通過提供問題、詞匯、結構、活動和評價支架,降低寫作的難度,為學生創設自由表達的環境,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搭建支架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脫離支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索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寫作 支架理論 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一、研究背景
1.新課標對英語寫作的要求。在新課標框架下,要求學生能根據寫作要求,收集、準備素材,并具備能獨立起草短文、廣告等能力,而且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另外還要求學生能夠使用常見的詞匯、連接詞表示順序和邏輯關系、能簡單描述人物或事件、能根據圖示或表格寫出簡單的段落或操作說明。由此看來,新課標對初中生英語寫作的要求較為系統,也對初中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我們作為初中英語教師,就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致力于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2.初中英語寫作現狀。當前教育模式下,初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普遍不高,其中主要有教學方法不當和學生自身兩方面的因素,具體分析如下:
(1)學生詞匯量嚴重不足,而且一些基本的語法、句式結構、時態等也沒有掌握,存在“Chinglish”的現象,導致學生在寫作時按照漢語寫作的習慣去拼湊、轉譯文本意思。
(2)學生寫作缺乏結構性和系統性,由于之前沒有接受過專門的英語寫作訓練,因此許多學生在英語寫作時“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完全沒有結構性可言,進而導致寫出來的英語文章缺乏條理性、結構混亂、邏輯不明。
(3)學生學習態度問題。筆者在批閱學生作文時發現,有的學生遇到不會寫的單詞就用漢語拼音來代替,例如學生想表達“The way to sucess...”時,“sucess”不會拼寫,就用“chenggong”來代替,這從本質上講是學生英語態度不端正、想要魚目混珠騙過老師,這樣的學習態度難以學好英語寫作。
(4)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法不當、教育理念沒有轉變等問題。首先,教育理念的轉變是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教師自身要首先認識到英語寫作對學生日后英語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重要性,進而才能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創新和應用;其次,傳統的“抄-記-背-寫-改-背”的英語寫作教學方式過于單調,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寫作的興趣,也使得學生寫出的文章缺乏結構性和系統性。
基于以上英語寫作教學現狀,亟待廣大英語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手段,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掌握基本英語問題的框架和寫作技巧為目標,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切實提高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3.理論基礎。支架式教學模式(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基于建構主義理念的核心教學模式之一,源于蘇聯心理學家Vygotsky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提出了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實際發展水平,指已完成的兒童發展周期的結果和由此形成的心理機能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最近發展區,指兒童正在發展的過程,表現為兒童在這一階段尚不能獨立,但在成人和其他學習同伴的幫助下能完成某一學習任務。
Scaffolding理論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突破點,從英語寫作教學的多個方面入手(問題提出、詞匯掌握、知識結構、課堂情境活動、教學評價等),并遵循教學中“因材施教、以生為本”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適時的幫助、指導和必要的信息渠道。常用的支架模式主要有:Listening for speaking 的聽力文本支架、Question for interests的問題支架、Reading for learning的英語閱讀支架、Video for learning的視頻支架等,分別用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英語思維能力、閱讀能力以及知識運用能力等,總的來說,支架模式的運用主要是為了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歸類,以便開展有針對性的訓練,通過系統性的知識梳理為學生的英語寫作搭建“支架”,讓學生能夠拾級而上,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逐步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案例分析
下面以筆者聆聽的一堂公開課為例,簡析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內容為Go for it!教材七下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Section B2a—3b寫作主題為—Write a description of a panda or write about your favorite animal in danger.
1.搭建問題支架(Question scaffold)。在課堂初始,許多學生的思維模式依舊停留在上節課堂上,所以課堂教學不能“開門見山”,而要“循序漸進、漸入佳境”,比如可以采用Question scaffolding的模式,利用引導式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和感官系統,提示學生“Class ig beginning!”。例如,教師可以課前把需要學生討論、或者本節課的導學內容通過PPT、WORD文檔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導入新課時,執教老師以自由談論的形式,在多媒體屏幕上打出了以下兩個問題,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1)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2)Why do you like them?這一“問題支架”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教師要鼓勵學生開放視野,不要僅限于小狗、小貓等動物,可以討論一些諸如恐龍(dinosaur)、蜥蜴(lizard)等不太常見的動物,更要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討論喜歡的動物以及與其相關的有趣故事。如此一來,課堂氣氛很快就被調動起來,學生們沉浸在愉快的交流和討論中,并不時地向老師詢問自己喜歡的但是不知道英文名稱的動物。
2.搭建詞匯支架(Vocabulary scaffold)。通過思維導圖法、歸類法和提問法等為學生提供詞匯支架。下面以課本中2c的思維導圖為例:
思維導圖(Mind map)中的小標題和中心句為學生提供了系統性的寫作框架(包括內容框架和結構框架),而且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可能會用到的重點詞匯和常見句型。Mind map的一大特點是直觀、形象,學生在閱讀后能夠形成自己的框架,然后根據自己設定的框架利用儲備的英語詞匯、句式結構等搭建內部細微的構造。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替換思維導圖中的短語、詞句等,例如可以用football代替soccer、用acknowledge代替remember等,讓作文的詞匯量提高一個檔次。
3.搭建結構支架(Structure scaffold)。在學習閱讀材料時,教師注重分析課文的篇章和段落結構,給學生提供了范例,有利于學生搭建寫作框架。
針對2b閱讀材料的第二段,教師設計了排序的任務。排序使得學生對第二段的結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通過讓學生找中心句和例子,使學生了解了中心句的特點和寫法,掌握了“主題句+支撐細節”的段落結構,為后面的寫作練習打好了基礎;另外,要鼓勵學生多使用從句的形式,使文章結構更飽滿和充實。通過找過渡詞,使學生知道句子之間要通過過渡詞承上啟下,從而使邏輯更嚴密,結構更完整,常用的過渡詞有: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otherwise、although、all in all等。在排序練習中教師細心地把生詞和重點短語標注出來,為學生的后面的寫作練習提供了詞匯支架。
針對閱讀材料的第三段,教師提供的簡潔明了、結構清晰的結構分析圖,向學生介紹了另一種段落結構,即“問題+解決方式”結構,豐富了學生的結構支架,在解決方式的寫作時,可以利用“The best way to solve this question is ...”的簡單形式來完成。通過復述第三段,有利于學生通過口頭訓練,進一步掌握這種結構模式,并運用到后面的寫作練習中。結構分析圖中被標注出來的生詞和重點短語,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詞匯支架,也即詞匯支架使結構支架更加完整和豐滿,也是文章顯得更有“檔次”。
4.搭建活動支架(Activity scaffold)。課堂活動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利用Activity scaffold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原則:①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探討;②注意活動時間的把控,不能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開展;③在學生討論、思考時教師也應參與到學生的交談中。
以本節課為例,教師要緊緊圍繞在Vocabulary scaffold搭建的Mind Map中大象的重要性、居住地、能力、面臨的危險處境以及解救措施,并讓有其他想法的同學模仿大象的Mind Map或者根據自己的想法搭建Mind Map,進而展開相關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答疑、輔助的作用,而將真正的討論過程教給學生自己完成,從而讓學生能夠充分消化英語寫作的流程和框架搭建的技巧。
5.搭建評價支架(Evaluation scaffold)。教師在課堂寫作環節后,提供了寫作分檔次評價表,讓學生與同桌交換作文批改。通過寫作評價表,學生能夠相互了解寫作水平,并相互學習作文中應用的優秀的詞匯、句式結構等,進而明確寫作目標、內容、語言等的要求。
在學生的互評階段完成后,教師還要進行再評定,找到學生認為正確但實際有語法錯誤或拼寫錯誤的地方(常見的如except寫成expect等),讓學生在日后的寫作過程中注意此類錯誤。
在學生互評和教師再評階段完成后,教師可以將不同寫作水平的文章以及學生常犯的錯誤整理出來,讓學生們學習文章中好的句式結構和詞匯應用,而對于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通過找優點,學生在合作的氛圍中學到了佳作完整的結構、嚴密的邏輯、自然的過渡和優美的語言。通過找錯誤,學生在找和改的過程中,提升了自己的寫作修改能力。
三、結語
實踐表明,支架式模式運用于初中英語寫作教學,通過提供問題、詞匯、結構、活動和評價支架,不但為學生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環境,而且通過同伴間的合作學習,大大降低了寫作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當然,搭建支架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脫離支架,培養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最終建立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永舉.例談支架模式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英語教師,2013,06:2-7.
[2]章麗君.初中英語“支架式”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英語教師,2015,0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