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花
【摘要】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存在主題意義和學科育 人價值被忽視,學生主體性不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得不到有效提高等問題,結合課堂實例,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第二課時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策略,搭建智慧的“腳手架”,包括創設主題引領,激活學生思維;結合“追問“和“導圖”,挖掘深度思維;有效指導合作,激發創造性思維;從而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實現英語學科育人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育 閱讀教學 高階思維能力 思維品質
引言
基礎教育核心素養應當包括兩個方面,即認知的與非認知的。另外,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創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屬于今后培養核心素養中應包括的內容。
不同學科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方面發揮的作用是有差異的。就英語學科而言,要特別結合英語語言本身的特點和英語學習的過程來考察英語學習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影響。學生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可以促進多種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但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仍然拘泥于對語言點知識的講解與輸入,導致知識碎片化,學生的思維發展薄弱。所以,筆者認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只停留在以詞匯、語法知識為主線,教學設計模式化、表層化、碎片化的層面,更應該注重設置深層次閱讀任務,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
一、高階思維能力的概念及現狀
按照布魯姆教育目標來進行分類,在理論上能夠將人的認知思維劃分為六個層次,分別是:創造、評價、分析、理解、應用與記憶。高階思維和低階思維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低階思維往往發生在人已經了解自己該怎么做的情況下,就是要解決的問題僅僅只需要存取以及儲存就能夠獲得的概念;而高階思維注重的是人利用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使用全新的方式解決難題。
對于初中英語教師來說,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如何對學生進行思辨能力的培養亦顯得尤為重要。
二、搭建智慧“腳手架”,提升“高階思維能力”的閱讀教學實踐
1.“腳手架”一:創設主題引領,激活學生思維。筆者在全區的公開課研討活動中執教了這節課,在外校借班上課,聽課的老師來自本區8所學校的英語老師,在這種場合,學生可能會對老師有一種陌生感,也有可能會排斥新老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緊張和拘謹也往往會影響到師生的發揮,限制其思維的活躍程度。因此,筆者精心設計導入,打開局面。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一步就是把學生引入特定的英語語言環境之中。教師的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之中。課堂教學中的導入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重要意義不可忽視。
筆者為緩解學生的陌生感和緊張感,在導入環節,設置主題引領,從詢問學生的運動會情況出發,談到自己的晨跑愛好,然后引入到跑步場地“魚嘴濕地公園”,并且這一濕地公園遭到了破壞,需要我們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既契合了本單元保護濕地的話題,又貼近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和興趣。筆者這樣導入:What about your sports meeting last Friday? I also like sports. Every morning, I go running in Fishmouth Wetland Park. I feel so happy when breathing the fresh air. I can aslo smell the beautiful flowers and hear the birds singing. Sadly, the park faces some problems now. How can we students deal with this problem?
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圍繞了一個核心“how to protect Fishmouth Wetland Park”,展開,使自己在這節課中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筆者就給把問題踢給了學生,以問題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啟發學生思維,進一步深入學習討論,引生入境。
2.“腳手架”二:結合“追問”和“導圖”,挖掘深度思維。
(1)巧設追問,深化思維。問是深入的階梯,長進的橋梁,覺悟的契機。所以適時追問可以點燃學生的興趣,喚醒和深化學生的思維。
閱讀第二課時是語言點處理課,要進行知識點取舍,詳略得當,層次分明,需要巧設問題,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思維的多向性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點并運用知識點解決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學前質疑,學后探索。
例,在處理provide sth. for sb./ provide sb. with sth.時,筆者先從課本文章Zhalong provides food and cover for a lot of wildlife.引入,然后進行追問:
Who provides food and cover for you?
Our parents provides food and cover for us.
學生讀句子進行總結:
Students read the two sentences and conclude the structure: provide sth. for sb.
進一步追問:What other things can our parents provide for us?
同義轉換:Change the former two sentences with provide sb. with sth.
Students read the two sentences and conclude the structure : provide sb. with sth.
進一步追問:感恩節來了,我們能給父母提供什么?(當時恰逢感恩節前夕)
Practice: Thanksgiving is coming soon. What can we provide our parents with?
Students make sentences with:provide sb. with sth. / provide sth.for sb.
(2)思維導圖,聚散思維。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圖(mind map),是一種將知識結構和思維圖像化的圖形技術,他可以用色彩、圖畫、代碼和多維度來加以修飾,以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增強記憶效果。有效追問與思維導圖相結合,既可以逐層推進學生的思維深度,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加深孩子們對于語言知識的理解、識記和建構。
例如,在處理lead to練習的時候筆者是這樣做的:
What problems does Zhalong have? 學生回答完扎龍所遇到的問題,再進行拓展:
What other problems do wetlands face? 從而引導學生觀看濕地遭到破壞的視頻,并理性客觀地思考濕地所面臨的其他問題。
T: What other problems do the wetlands face? (引出問題)
T: If farmers keep cutting down too many trees,what will happen?(運用問題鏈追問)
Ss: It will lead to…
T: If visitors keep throwing rubbish into the river, what will happen?
Ss: It will lead to…
One more question for further results: (追問更深層次的影響)
T: If people keep doing all the bad things, these will lead to…
同時,呈現下圖:
適時追問和思維導圖是啟發學生思維的基本方式,它可以為學生創設思考的情境,疏通思考的渠道,提供思考的空間,通過教師的設置質疑,可以激發學生思考,啟迪他們去認識問題,使其思維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究之中。
3.“腳手架”三:有效指導合作,激發創造性思維。在英語課堂小組合作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活動通常會流于形式而比較低效,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可能成為小組活動的核心,而其他同學可能就會無事可做。這個時候,教師對于小組各個成員的任務分配要非常明確,并且要深入指導和督促。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讓學生把零散的知識綜合起來,同時培養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應用獨特的、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是人類思維的高級表現形式,其最本質的特征是新穎獨創性。本堂課最后的大任務就是要求學生寫一封倡議書給建鄴區政府,號召大家保護魚嘴濕地公園,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大家用所學詞組和句子寫一篇文章,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筆者的設計如下:
Protecting Fishmouth Wetland Park
Part 1 Write dow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with …
one of+adj.(-est)+n.(pl.) …,…provide sb.with sth…/.provide sth. for sb.…
Fishmouth Wetland Park is 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 2 Write down at least three problems with
… in order to… …lead to…
The wetland park is now facing some problems._______
Part 3 Write down at least three pieces of action with
…invite sb to ….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As students, we shou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art4 If we all try our best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了避免分組合作活動中有些同學無事可做,我又細化了學生的分工,四人一組,一人負責一個部分,人人有事做,讓他們把這些“知識的珠子”串起來,成一篇英語文章。最后,孩子們把閱讀文本,現實情況和自身的思考有機的結合起來,形成自己創造性的新觀點。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載體,在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時,我們教師應該認真研讀和分析文本,梳理語篇主題意義,確保設計情景化、問題化、活動化,在主題意義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整合語言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發展,體現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發展思維品質和語言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成為有思想有價值的人,促進自身高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程曉堂.英語學習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J].學科課程與教學,2015(6):28.
[3]王珂盧.改革泛讀課模式激發閱讀動機[J].考試周刊,2012 (86):118-119.
[4]趙曉平.談初中英語課堂導入的方法與技巧[J].讀與算:教育導刊,2013(20):89,126.
[5]東尼·博贊,巴利·博贊.葉剛,譯.思維導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張麗華,沈德立.論創造性思維產生的有利條件[J].教育科學,2006(22):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