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布新
【摘要】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企事業單位等用人單位對于人才的需求也不斷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崗位要求畢業生具備綜合的素質和過硬的專業技能,而綜合素質方面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思政課程的教育結果。開展思政教育活動,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思政教育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軟實力”,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爭取的思維觀念和認識。本文筆者就當前大學思政課程教育的現狀,結合自身的教學心得,談談如何有效提高大學思政課程教育成效。
【關鍵詞】大學 思政 教育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62-02
一、引言
高校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特別是加強和改進黨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高校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主動掌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權。不久前,清華園里的一項展覽,引得人們駐足稱贊。描繪長征的壁畫、記錄遵義會議場景的瓷瓶、精美的《雞毛信》連環畫應有盡有,原來,這是清華美院學生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上創作的作品,“因材施教”正是清華大學思政課的關鍵詞。當前,在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不少高校積極推動思政課教學創新:在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堅持給學生上第一堂思政課;在東北師范大學,“四維并進、集成創新”等一批特色教學法取得良好效果。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思政教育也在不斷的變化中成長,不斷成長中轉變,如何有效的順應時代教育的發展,符合時宜的開展大學思政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活動,是提高和保障大學思政教育課程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當前大學思政教育課程的現狀
1.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積極性不夠
存在一部分的學生,對于大學思政課程的學習認識不足,很多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氛圍,相關的學習過程比較敷衍,基本的學習方法往往就是機械的背誦和記憶,以便于應付思政學習的年終考試。這些情況的發生都說明了學生對于思政課程的學習缺乏一定的積極性,也從側面反應出了當前思政課程教育在對考核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能力上,缺乏科學的考核和評價機制。
2.教師的教法和模式過于機械化
雖然這么多年,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不斷深入發展,要求教師切實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維,以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來作為指導。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還是存在一部分教師“照本宣科”的教條主義,對于大學思政課程的創新教學與改革缺乏一定的動力,有的教師甚至多年來都未曾對教案設計和規劃作出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與思維嚴重的制約了大學思政課程的長效發展。
3.課程的延伸和拓展工作不足
最后,就是很多大學在思政課程的教材延伸和拓展上,還缺乏進一步的深入和探索。課程的延伸和開發工作,是對教材和課堂教學本身的彌補過程,也是拓展學生學習視野的重要步驟,有效的進行課程開發和拓展工作,可以為課程教學工作帶來重要的幫助。
三、提高思政課程教育成效的幾點思考
1.堅定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想要提高大學思政課程的教學成效,最主要的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思政課程本身就是從思想的學習入手。針對很多學生對于思政課程學習積極性不夠的情況,教師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開展相關的交流會,闡述思政課程的發展以及對學生自身的重要性。比如思政課程是研究生必考內容,如果思政課程內容考核不過關,影響到申請研究生學位等等。通過這樣的現實座談分析會,有利于幫助學生去認識到思政課程的重要性,從而從思想上認識和加深印象,并且真正的落實到具體的學習行為中去。
2.信息時代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拓展
作為大學思政教師,應該切實的認識到課程教材的知識局限,并且能給有意識、有目的、有組織的進行相關內容的進一步擴充和豐富。傳統的教材延伸和拓展過程,往往都是通過教師自身參與進修活動或者通過訂閱各類書籍報刊等,增加教材知識面和度。現在,隨著信息時代帶來的巨大的信息流量和海量的資源信息。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時代的巨大優勢,為課程教材的開發和延伸工作服務,切實有效推動大學思政課程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工作。
3.基于信息互聯時代的思政教與學模式創新
傳統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作為課堂的主體,發揮著重要的引導和教育作用。而出于這樣的情況和現實,學生往往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愿意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和答疑過程。思政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的學習,其實很多理論需要學生自身反復的思考,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了進一步的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現在可以利用信息時代的互聯溝通軟件,比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各種即時的溝通軟件,推動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可以幫助教師及時的發現在實際教與學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提高大學思政課程教與學的成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4.科學的考核和評價
科學的考核和評價,就是切實的轉變傳統考核和評價的模式,以積極、全面、客觀的考核體系來推動當前大學思政課程的教學過程。有機的把關乎到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都納入到考核與評價的體系中去,并且把考核和評價的結果與學生的個人榮譽、集體榮譽等掛鉤,激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思政課程的學習過程中。
四、結語
總之,全面的提高大學生思政課程教學成效至關重要。作為大學思政課程的教師,應該切實的立足當前思政課程的教與學現狀,轉變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學模式和思維,順應時代教育的發展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教法,鼓勵和引導大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思政課程的教學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