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娣
【摘要】立德樹人,德育為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內容,在德育實踐中,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都應不斷強化德育意識,真正實現合力育人,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更加科學、系統和有效。
【關鍵詞】素質教育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設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63-02
德育教育是校內和校外教育的重要內容,以德育人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中堅力量,承擔著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重任,需要對其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以引導其健康成長和成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全社會一項綜合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共同努力,為社會建設培養優質人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要認真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的有關精神,以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完善德育管理機制為抓手,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提升廣大教育工作者對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真正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落實到學校、校外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滲透到教育工作的各個環節,從而充分發揮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原因
1.存在的問題
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未成年人大都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富有同情心,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有較強的集體觀念,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未成年人以自我為中心,社會認知和社會責任感等方面還有不足。第一,理想信念缺失。部分未成年人缺乏崇高的理想,不僅未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富強與民族興旺聯系在一起,而且對金錢、權力、名譽、地位等表現出很強烈的欲望,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嚴重。第二,獨立意識弱化。當今未成年人多數是“00后”,在家長的嬌生慣養之下,部分未成年人依賴性較強,獨立意識弱,與人相處、與人合作的能力不強,遵守紀律的意識也比較差,抗挫折能力更是不足,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習慣性地依靠家長或學校,出現問題時常推卸責任,不肯擔當。第三,社會責任感有待提高。個人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是個體生存質量提升的基礎。部分未成年人集體意識缺乏,沒有為祖國為社會作貢獻的思想境界,遵紀律、守規則的意識不強,在困難和問題面前,寬容自己、苛責別人。自我管理能力不強,以至于荒廢學業,誤入歧途,影響家庭和睦和社會和諧。
2.原因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不到位。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父母是未成年人的啟蒙教師,家長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對其健康成長起決定性作用。不少生活在離異或重組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容易產生學習困難問題、心理問題,甚至出現人格扭曲。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留守兒童現象已經成為部分地區未成年人教育的難題。大多留守原籍的孩子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無人監管,物質和精神支撐嚴重缺失而產生不良行為。第二,學校過于重視應試教育。目前,學校教育一定程度上受高考指揮,有的學校對德育重視程度不夠,重考試成績、輕品德培養,且部分地區的德育缺少“以人為本”的理念。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不到位,思想道德建設配套與設施不全。部分教師工作責任感不強,對學生身心健康關注較少。第三,社會監管力度不夠。網絡安全監管還有一定欠缺,網絡色情、網絡暴力依然存在。文化產品質量不高,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征的讀物匱乏,粗制濫造、不健康的讀物進入未成年人的閱讀空間,不利于他們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第四,校外教育環境建設有待加強。未成年人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場所建設力度不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發揮不到位,使消極的人生觀、扭曲的價值觀有機可乘,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質的培養。
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水平的建議
1.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影響是巨大的。要充分重視家長的品行及家庭氛圍對未成年人品德形成的支撐作用,著力對家長進行專業素質培養,開辦家長學校,指導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讓家長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家庭教育為抓手,讓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教育有機結合,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
2.強化學校德育功能
進一步強化學校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培養的功能,恰當處理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與品德培養的關系。學校要充分利用環境育人,在圖書館、實驗室、體育訓練館等場所設置德育墻,充分利用教育教學空間,建立身邊榜樣核心區,成立榜樣搭車區,創造文明感染效應區,整體布局,這樣才能形成提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共贏區域。在未成年人之間形成競賽氛圍,使未成年人的良好的、健康的思想品德落地、生根并開花、結果。
3.優化社會環境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堅持經常,注意細節,落實到位,創設無污染的、適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綠色環境,在環境建設中精準發力,才能讓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相關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建設的監督,以及對文化市場的監管,開展精準品德教育,并使之制度化。只有把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將責任落實到位,才能助力未成年人良好思想品德的培養。第一,優化網絡平臺凈化網絡空間,搭建綠色網絡平臺,利用陽光向上的網絡空間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第二,提高文化產品質量。適合未成年人的高品質健康的文化產品,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產品在創作和傳播過程中,必須堅持正確的導向,宣傳科學與真理,弘揚正氣,引導未成年人明辨是非,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學習的崇高理想,成為社會建設的優秀人才。第三,增強傳統美德生活體驗依托傳統文化,創辦傳統美德專欄,用古代名人的美德故事影響教育未成年人。采取報告會、文藝匯演、主題征文、知識競賽、軍事夏令營、名人故事述評等形式,利用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增強未成年人對志士和長者的尊敬意識,使未成年人形成對國家和民族深厚而樸素的情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養成,關乎國家利益和民族未來。只有全社會共同發力,營造優質思想道德培養環境,使思想道德教育制度化、常態化,才能切實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水平,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朱紫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其對策[J].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06:118-120.
[2]楊娟. 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家庭、學校、社會為視角[J]. 才智,2016,08: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