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督山伯爵》是法國作家大仲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中,報恩與復仇情節交替出現,且最終化身為基督山伯爵的愛德蒙·唐泰斯選擇了寬恕所有曾傷害過他的人。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報恩、復仇以及寬恕的過程中,唐泰斯的復仇原因、復仇經過以及復仇過程中的復雜心理變化。希望通過文中報恩與復仇情節的研究,為我們應當怎樣面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提供反思和幫助。
【關鍵詞】基督山伯爵 研究 復仇
【Abstract】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is one of the best works of French novelist Alexandre Dumas. In the novel, the plot of repaying a bet of graduate and revenge takes place by turn. In the end, Edmond Dantès, who had become the Count of Monte Christo, chose to forgive everyone who had hurt him before. The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the reasons, the course, and complex psychological changes of Dantès during his repaying, revenging and forgiving. Hopefully, it will bring some benefits to promote the profound consideration of how to face the dilemma in our life.
【Key words】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research; revenge
一、前言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文學巨匠亞歷山大 仲馬的代表作,講述了十九世紀一位名叫愛德蒙·唐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慘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復仇的故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急劇發展的故事情節,清晰明朗的文章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藝術,靈活機智的對話使其成為大仲馬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具有濃郁的傳奇色彩和極強的藝術魅力。
作為一部膾炙人口的文學名著,《基督山伯爵》糅合了浪漫傳奇,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引人入勝,動人心魂,充滿藝術魅力。讀者在欣賞這部文學杰作時,仿佛身臨其境。對愛德蒙的苦難人生深表同情,對基督山伯爵最后的復仇拍手稱贊,對人性的自私貪婪觸目驚心。自小說問世以來,作者的人生哲學一直為世人所津津樂道。蘊含作者人生智慧的警世名言出現在小說的最后一章,并給讀者以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哲學思考。世上沒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況的比較,唯有經歷苦難的人才能感受到無上的幸福。必須經歷過死亡才能感受到生的歡樂。活下去并且生活美滿,我心靈珍視的孩子們。永遠不要忘記,直至上帝向人揭示出未來之日,人類全部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
二、復仇原因
1.社會原因。故事發生在法國波旁王朝時期。奧爾良公爵在法國眾議院的支持下,繼承王位取代了波旁王朝的統治。巴黎人民通過革命的方式建立了七月王朝。七月王朝的誕生宣告著法國大革命的終結。法國經歷了一個史詩般的巨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思想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所取代。然而,真正掌握國家政治權力的人并不是普羅大眾,而是新興的資產階級。
卡爾·馬克思曾經說過,掌握國家權力的人是社會頂層利益集團的大資產階級:銀行家,金融家,鐵路、煤礦的所有者、國家資源的掌控者。他們是新興的金融貴族:手握重權,操縱政府機構,剝削人民權利。七月王朝統治期間,幾乎所有的政策都由利益集團所決定。連年的戰爭,饑荒,苛捐雜稅,資產階級對工人的壓榨,導致人民生活處境的不斷惡化。法國大革命清除了世襲貴族的種種特權,卻又迎來了繼續壓迫他們的金融貴族。小說中愛德蒙的敵人全都來自于社會統治集團,司法體系。他們驕奢淫逸,貪婪腐化,卻無一例外的把持重權,掌控著整個國家。“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本該有著錦繡前程的年輕水手愛德蒙,只因自身的優秀深受船長器重而遭人暗算。他與梅賽蒂斯純真的愛情招致旁人的嫉妒,訂婚當天飛來橫禍,身陷牢獄,飽受折磨。
2.復雜的人性。在人性本惡的陰謀論面前,許多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個人利益而故意混淆善惡的界限,甚至為了一己私欲而謀害他人以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多的物質財富。利己主義已然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也給了愛德蒙的三個敵人勇氣:通過迫害無辜的愛德蒙來實現各自的貪欲。
弗爾南多,因深愛梅賽蒂斯而嫉妒愛德蒙,他自私的單戀是造成愛德蒙一生苦難的根源。梅賽蒂斯和弗爾南多相識于童年。時光荏苒,弗爾南多深深地愛上了溫柔美麗的漁家姑娘。明知梅賽蒂斯傾心于愛德蒙,卻情難自禁不能自已。費爾南多一意孤行的欲娶梅賽蒂斯為妻,卻慘遭拒絕。情系愛德蒙的梅賽蒂斯只把弗爾南多當做是好朋友。惱羞成怒的費爾南多從那時起便將仇恨的種子深埋心中。小說開篇法老號大副愛德蒙·唐泰斯遠航歸來,打算與他的情人梅賽蒂斯喜結良緣。“我要殺了那個人,但那個女人告訴我,如果她和愛德蒙的婚事出現任何不幸,她就會自殺。”由此可知盡管弗爾南多沒有接受梅賽蒂斯和愛德蒙之間的愛情,他仍然保持著理性的意義——摧毀愛德蒙的生活使他失去梅賽蒂斯來堅定他的決心。他發誓他將在梅賽蒂斯自殺前死亡。費爾南多的單戀是愛德蒙悲劇命運的起源,隨后他將與唐格拉爾狼狽為奸,懷揣著共同的目標,摧毀愛德蒙,使其永遠消失。
唐格拉爾,本是“法老號”貨船上的水手,卻因嫉妒愛德蒙的聰明能干而心生邪念。他恨愛德蒙因為愛德蒙得到了他垂涎已久的船長職位。不同于膽小的弗爾南多,唐格拉爾敢作敢當,欲壑難填而絲毫不受道德限制。他陰險狡詐,罪孽深重。是他給了弗爾南多陰謀,聲稱是在幫助他,卻從不承認自己的私欲。他推波助瀾,與費爾南多狼狽為奸,誣陷愛德蒙,將其推進無底的深淵。
維爾福,檢察官維爾福在審理這個案件時,一開始并沒有心生邪念。但當他發現這個拿破侖黨人的案件,涉及到自己父親,態度驟變。維爾福為了保住自己的仕途,不惜欺騙愛德蒙,說自己會秉公處理。私下卻與費爾南多,唐格拉爾同流合污,將愛德蒙送進永無天日的惡魔島。人性的貪欲成了道德淪喪的推手。維爾福心狠手辣,明知愛德蒙無罪,卻為了自身的利益,顛倒是非。他利用司法特權,聯合愛德蒙的敵人,捏造“莫須有”的罪名并給愛德蒙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一切足以讓維爾福成為整個罪惡鏈條中最邪惡的角色。
3.愛德蒙 唐泰斯的善良。故事開篇愛德蒙少年得志,即將與心上人梅賽蒂斯完婚并升任船長的位置,前程遠大。天有不測風云,因小人陷害,天降橫禍,本是躊躇滿志的他一下子陷入萬劫不復之境。昔日唾手可得的愛情與事業如黃粱一夢,轉瞬即逝。費爾南多,唐格拉爾,維爾福在各自私欲的驅使下,聯手策劃一個驚天陰謀讓愛德蒙從一個有著幸福未來的水手瞬間變成了階下囚徒。愛德蒙被打入四面環海的伊夫堡地牢,身陷牢獄14載。漫長的囚禁中,他經歷了非人的虐待,九死一生。
在愛德蒙被困地牢期間,老父老唐泰斯因兒子突遭厄運,竟活活餓死。未婚妻梅賽蒂斯窘境中不得不另嫁一心傾慕她的費爾南多。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此等不共戴天之仇折磨著愛德蒙的身心,使他失去了最初的理智與單純。“愛德蒙受盡了那些被遺忘的囚徒在黑牢里所受的各種各樣的痛苦”,自由被剝奪,人格遭踐踏,精神上的巨大冤屈正摧毀著他的生命。“像一只被關在籠中的老鷹”展翅翱翔碰到的卻是伊夫堡沉重的牢壁,由于“無法確定突然降臨的災難來自于哪一只手,他泄怒于自己,泄怒于那些惹惱他的看不見的力量”。蒙受不白之冤的他在獄中沉溺于痛苦與絕望,正想以死解脫時,法利亞神甫奇跡般地出現在他身邊,給他希望和力量。神甫傳授他知識,幫他揪出這場冤案的幕后黑手。當他們積極準備越獄時,神甫絕癥復發,垂死之際透露給愛德蒙一筆巨額財寶的秘密。愛德蒙乘機偽裝成尸體,冒著生命危險成功越獄,挖出埋葬于基督山島的金銀財寶,變得富可敵國。此后他改名更姓,化身基督山伯爵,花費大量時間與金錢,經過周密部署,展開他報恩和復仇的行動。
三、復仇對象
1.費爾南多。基督山伯爵的復仇目標首先是費爾南多。此時的費爾南多已成功躋身于上流社會,成了蒙地哥伯爵。基督山伯爵先是救了費爾南多的兒子阿爾貝,并逐漸取得他的信任,私下卻悄悄調查他發跡的原因。基督山伯爵借他人之手在報紙上披露了費爾南多20年代在希臘出賣和殺害阿里總督的事實,引起議員們的質詢。聽證會上,基督山伯爵收養的阿里總督的女兒海黛出席作證,揭發了費爾南多在與土耳其人的無恥交易中,不但把城堡拱手相讓,還把他的恩主殺害,并將恩主的妻女作為戰利品,賣得40萬法郎的罪行。
審查委員會斷定費爾南多犯了判逆罪和暴行迫害罪,這一判定使得費爾南多名譽掃地。他本寄希望于兒子阿爾貝,期望他能同基督山伯爵決斗,以此雪“恥”,但妻子(愛德蒙的未婚妻梅賽蒂斯)早就認出了基督山伯爵的真實身份,她把真相告訴了阿爾貝。最后阿爾貝不顧自己的名聲,與基督山伯爵講和,并決定同母親一起拋棄沾滿鮮血的家產,不辭而別。無奈之下,費爾南多只有自己去找基督山伯爵決斗。決斗時基督山伯爵用很冷淡的口吻嘲諷地說:“您不就是那個在滑鐵盧之戰前夕開小差逃走的小兵費爾南多嗎?您不就是那個在西班牙當法軍向導和間諜的費爾南多中尉嗎?您不就是那個背叛、出賣并謀害自己恩主的費爾南多中將嗎?而這些個費爾南多加起來,不就是現在身為法國貴族議員的您嗎?”最后,基督山伯爵說出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費爾南多驚慌失措,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卻發現妻離子散,極度的恐懼與絕望逼得他走投無路,開槍自殺。
2.唐格拉爾。基督山伯爵的第二個仇人是唐格拉爾。唐格拉爾在法軍入侵西班牙時靠供應軍需品發了橫財,成為權勢銀行家。基督山伯爵為了取得他的信任,拿出歐洲大銀行家的三封信在他那里開了三個可以“無限透支”的帳戶,懾服了唐格拉爾。基督山伯爵收買了電報局雇員,發了一份虛報軍情的電報,誘使唐格拉爾出售債卷,折損巨款。基督山伯爵將一個逃犯——維爾福和唐格拉爾夫人的私生子安德烈亞·卡瓦爾坎蒂打扮成意大利親王之子,介紹給唐格拉爾。為避免銀行倒閉,唐格拉爾將女兒歐仁妮嫁給“親王之子”。婚禮上憲兵逮捕了逃犯,令其出丑。無奈之下唐格拉爾竊取了濟貧機構500萬法郎逃往意大利。途中他落入基督山伯爵的強盜朋友路易吉·萬帕的手上。他們先把他餓得半死,然后以10萬法郎的高價向他出售一頓飯,直至他的500萬法郎全都榨光。唐格拉爾被迫為自己所犯的罪行懺悔,此時基督山伯爵出現,向他公開身份,“我就是那個被你出賣和污蔑的人。我的未婚妻被迫改嫁,我的父親被你害得餓死。我本來也應該讓你死于饑餓,但我饒恕你!”唐格拉爾聽后大叫一聲倒在地上。隨后基督山伯爵給了他5萬法郎讓他自謀生路。唐格拉爾飽受驚嚇,一夜白頭。
3.維爾福。基督山伯爵最大的仇人是維爾福,他決定用更殘忍的手段摧毀維爾福的一切。他先買下維爾福以前的處所,在此維爾福曾企圖活埋他和唐格拉爾夫人的私生子(安德烈亞·卡瓦爾坎蒂)。基督山伯爵巧妙地將維爾福和唐格拉爾夫人引到這里,并點出兩人當年的丑事。結果唐格拉爾夫人當場暈倒,維爾福也不得不靠在墻上喘息。經過一番較量之后,維爾福開始對基督山伯爵的身份產生懷疑。他找基督山伯爵的兩個密友打聽,一無所獲。此時基督山伯爵注意到了維爾福家庭內部的一個破綻:維爾福的后妻企圖讓自己的孩子獨自繼承遺產。于是基督山伯爵假裝無意中透露給她一個毒藥配方。維爾福的后妻利用毒藥毒死了他的前岳母、老仆人,并陰謀毒死前妻的孩子瓦朗蒂娜。由于曾經的因緣巧合,基督山伯爵對瓦朗蒂娜暗中保護,并讓她暗中觀察繼母下毒的過程。最后基督山伯爵將這個孩子送到了基督山島。
維爾福發現妻子的陰謀并對她一番責罵。然后審理了險些成唐格拉爾女婿的逃犯殺人案。在基督山伯爵的授意下,逃犯當眾說出自己的身世。維爾福知道自己已落入復仇之神的手里,被迫承認“無須證據,這個青年人所說的話都是真的……從此刻起,我悉聽下任檢察官的發落。”“此時維爾福的臉色像死人一樣蒼白,牙齒像一個發寒熱的人那樣格格的打抖”。回家路上他想起自己曾惡語相對的妻子。悔恨交織,卻發現妻子因后悔下毒而與兒子一起服毒自殺了。巨大的打擊之下,維爾福瘋了。
基督山伯爵大仇已報,他深深地感謝上帝。在他看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上帝的旨意,假借上帝之手在人間揚善懲惡。他說:現在我的工作完成了,我的使命也終止了。作為曾經的受害者,基督山伯爵復仇的目的已經達到。費爾南多自殺身亡,唐格拉爾破產后落荒而逃,最大的仇人維爾福失去自己苦心孤詣的一切功名利祿,在妻子兒子相繼自殺后,作繭自縛,瘋了。愛德蒙·唐泰斯曾經所受的折磨,冤屈在復仇之后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年輕的水手愛德蒙在14載牢獄之災后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蛻變成成熟睿智的基督山伯爵。他對自己的復仇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最后終于意識到復仇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他憶起法利亞神甫的教誨,最終選擇了寬恕與遺忘。愛德蒙的善良,熱情,在基督山伯爵的身上蘇醒,人性再次復蘇,靈魂得以升華。基督山伯爵的一系列報恩復仇行動,蘊涵著作者大仲馬所要弘揚的社會哲理,賞善罰惡、回歸人性。小說的最后,基督山伯爵在信中寫到“人類的全部智慧包含在‘等待和‘希望中。
四、愛德蒙 唐泰斯的心理變化
1.絕望與希望。愛德蒙 唐泰斯在死牢里度過了14年的時光,最初他堅信自身的清白,總以為檢察官有一天會出現在他面前,還他公道。年深日久他失望了,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對未婚妻梅賽蒂斯的愛支撐著他的信念。暗無天日的地牢里,他懷疑人生。質疑命運的不公,懷疑正義的存在。縱使他不愿意正視眼前的事實,也不可否認現在的他正瀕臨死亡的地獄。他希望能向獄友傾訴,然而得到的卻是同伴無盡的沉默。他無路可走,最后只能轉向上帝求助。
作為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水手,愛德蒙開朗樂觀,善良淳樸。他渴望主宰自己的命運。雖然希望渺茫,精誠所至,最壞的惡魔也能成為人類的福祉。這便是從人類的角度來劃分邪惡,有人遭受厄運,苦難,背叛,傷害,羞辱,因此更加信仰上帝,而其他人看到他們所遭遇的痛苦而致使自己信仰的動搖。人類不能放棄對上帝的信仰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許多人受難而死,即使在死亡面前,依然懷有對上帝的虔誠。書中愛德蒙是另一個例子。在皈依上帝前,他想盡一切辦法逃離監獄。但最后他堅定信仰,堅信總有一天上帝會帶他離開這人間地獄。與此同時,希望的萌芽在心底潛滋暗長。
因為心底總是有所希望,他相信上帝會安排一切。在上帝的旨意沒有降臨之前,他就一直憧憬,耐心等待。電影《肖申克的救贖》(1994),主人公安迪曾說過,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而美好的事情永遠都不會死。后來愛德蒙遇見了法利亞神甫。神甫的出現不僅完成了愛德蒙孤獨的等待,還為他提供精神支持。最后愛德蒙利用神父之死的契機,逃離了監獄,帶著神父臨終前透露給他的深藏在基督山島的寶貴財富。
對大多數人來說,突如其來的厄運,檢驗著人性。艱難時世,冷暖自知。從愛德蒙和神甫深厚的友誼中,依稀還能感受到人性的溫暖。另一方面,無論生活怎樣黑暗,命運如何不公,只要心懷希望,砥礪前行,終有機會獲得幸福。厄運當前,沒有人是天生的勇者。保持希望,心懷等待是唯一能激發你意志的力量,也是支撐著人類活下去的全部動力。有時我們很難相信人類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蕓蕓眾生。上帝會帶給我們什么?未來會是什么樣子?心懷希望,堅持等待,我們會看到最后的曙光。
2.復仇與報恩。黑格爾曾說過人類的天性崇尚自由。成為成熟的個體是獲得自由的必經之路。與基督山伯爵相比,年輕的愛德蒙擁有的自由過于狹隘。蒙受不白之冤,歷經14年牢獄之災,痛失至親至愛,失去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時光后,人類逆境求生的本能迫使他重獲自由后去報復那些陷害他的仇人。既便是在愛德蒙一心復仇之時,他心中都有強烈的愛。對好人的愛,對生命的尊重,對梅賽蒂斯的憐惜,對阿爾貝的諒解。他報仇同時也在報恩。愛德蒙成功越獄并擁有巨額財富后,他首先就用這筆財富的一部分來報答他的恩人莫雷爾一家。
“法老號”船主莫雷爾是一個忠厚、勇敢熱情的人。他曾在愛德蒙落難時為他四處奔波,還幫他照顧年邁的父親。如今莫雷爾先生面臨破產,于是基督山伯爵化身為水手山巴挽救了他的公司,并送給他一個全新的“法老號”,讓絕望險些要自殺的莫雷爾重獲新生。伯爵還送給莫雷爾先生女兒一筆優厚的嫁妝,使她獲得了終身幸福。伯爵后來還保護莫雷爾先生的兒子馬克西米連,并為他以德報怨挽救仇人的女兒瓦朗蒂娜,最后把他的一些財產留給了馬克西米連當作結婚禮物。
基督山伯爵既不放過一個壞人,但也絕不忘記任何一個好友。小說中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為生活所迫的走私販雅各布,也因自己的善舉獲得了回報。愛德蒙越獄伊始寄身于海船時,雅各布曾幫助過他,后來變身為基督山伯爵的愛德蒙把雅各布收為己用,給他提供安定的生活和穩定輕松的工作,使他再也不用冒險走私了。基督山伯爵嫉惡如仇,賞罰分明的故事,展現了人類正直善良的本性,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五、結語
基督山伯爵報恩復仇的行動,蘊藏著大仲馬所要弘揚的社會哲理,即這部小說的主題思想:懲惡揚善,復歸人性。大仲馬曾經說過“我愛我愛的人,我恨我恨的人”。基督山伯爵的復仇,始終秉持著恩怨分明,賞善罰惡的原則,揭露了復雜的人性,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實現自由,公平正義的社會理想的訴求。大仲馬借助愛德蒙的悲慘命運,批判了十九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歌頌了人性的力量。筆者希望通過本文告誡讀者,在面對困難時,應像基督山伯爵一樣,永葆純真,懲惡揚善。在仇恨面前,選擇寬恕。在逆境之下,堅持等待,堅持希望。
參考文獻:
[1]Dodd,Ray.The Power of Belief.Hampton Roads Publishing,2003.
[2]Dumas,Alexandre.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Everyman's Library,2009.
[3]Marx,The Communist Manifesto,Signet Classics,1998.
[4]Rand,Ayn.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A New Concept of Egoism.Blackstone Audiobooks,2006.
[5]高競怡,肖思群.《基督山伯爵》中的佛學思想[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
[6]韓滬麟,周克希,譯.基督山伯爵[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
[7]孟紅.《基督山伯爵》:信念對行為的影響[J].文本研究,2014.
[8]吳周放.基督教神學[M].上海:譯林出版社,2014.
[9]肖四新.西方文學的精神突圍[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沈萍(1984-),女,湖北黃岡人,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外語系教師,助教,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西方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