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其他素質的發展,它既是思政工作的出發點也是回歸點。因此高校重點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開展相關活動,為的是讓學生在良好的心理狀態下把學習搞好,在輕松的氛圍中迎接激烈的社會競爭。如何做到強化心理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時效性,就成了新形勢下眾多思政工作人員的研究對象。
【關鍵詞】心理健康 調節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071-02
一、什么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人內心的狀態,即人心靈深處所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如何判斷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相對于身體健康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正確做出判斷,做出正確的改正。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一般有大約三種情況:(1)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2)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3)人格的穩定性。
二、為什么要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三、如何強化心理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
1.開設課程為學生進一步認知自己做好鋪墊
教師需要對學生傳授正確和諧的自我認知,大學生對自己要有一個良好準確的定位和認知,現在的大學生多過于自信,以為自己什么都行,過高的估價自己,而在遇到苦難挫折時就會大受打擊,無法從悲傷中掙脫出來正確面對自己,從而產生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當然也不能因為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而自輕,妄自菲薄,過低的估價自己。而應當把“自尊、自強、自信、自立、自制、自愛”作為自我認知的具體指標,把“真誠、理解、信任、體貼、熱情、友善、幽默、開朗”作為自我完善的具體指標,從而客觀的認識自我,正確的評價自我,積極有效地控制自我和科學的發展自我,增強自信心,樹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2.積極開設心理輔導,保證健康情緒
大學里出現的各種矛盾與社會相比,并不是什么大的矛盾,因此作為一名大學生,在大學的學習和生活中,在處理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時候就要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情緒理論的相關知識,掌握自我情緒調節和控制的技巧,培養積極健康的情緒,排除消極不健康的情緒,保持情緒的穩定,最大的困難往往并不是缺少機會或資歷淺薄,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心理素質的高低好壞不是先天的,而是在于后天的學習、實踐和鍛煉。所以學校應該積極參加心理素質的教育活動,聽取心理素質的教育報告,學習心理素質的常識,積極參加課外社團活動,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校園文化體育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這些都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3.培養良好的求知欲和濃厚的探索興趣
大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包括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學習文化知識是為了掌握一定的文化技能,為將來走向社會并能夠立足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大學的學習方法和內容與中學有著很大的不同,因此學校應該盡量讓學生適應大學的學習方法和內容,盡快掌握學習要領,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為大學生活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定型的時期,因此,只有培養良好的求知欲和探索興趣,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社會知識,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
4.強化學生意志力,堅決不消極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難。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在于以人為本,大學生要想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就要不斷提高自身抗挫折的能力,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質,要正確面對挫折并主動適應和戰勝它。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加強自身素質的修養,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二是要學會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不斷優化自己的心理素質,增強適應能力;三是要有堅強的意志品質。
四、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影響著整個素質教育,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才能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才能符合社會的要求,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學校只有重視了這方面的發展,研究發覺,提高實效性,才能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競爭平臺。
作者簡介:文靈姣、(1985.12-) 、 女 民族: 漢族。籍貫:湖南邵陽 學歷:本科。工作單位:長沙南方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