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貞剛
【摘要】所謂體驗性學習,是指在道德情境、道德形象的作用下,讓學生親歷某件事或通過類似身臨其境的氛圍和細微體驗,以及換位思考等真切的內心活動,對道德問題獲得真實感受和經驗的學習方式。本文就如何在思品課中實施體驗性學習,提出了幾種不同的方法與策略。如:創設情境,在情境中體驗感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踐行中體驗。學生智力的發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都只有通過體驗才能實現,只有在體驗中,學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更有效的發展。
【關鍵詞】體驗性學習 情景體驗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167-02
一、創設情境,在情境中體驗感悟
1.運用故事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感動中體驗
在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故事就是點燃學生思想智慧和道德品德的火焰。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穿插一些趣味性較強或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在學習《尊敬老師》內容時,可給學生講201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最美教師女支月英的故事。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扎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她的麻花辮。這個故事,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激發了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教育學生從思想和行動上去尊重老師、愛戴老師。
2.運用音樂、詩歌、圖片等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中體驗
采用音樂、詩歌、圖片等方式,可以調動學生視覺、聽覺等盡可能多的感官去理解和建構知識,充分發揮藝術美感來渲染學生的情感。思想品德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名詩佳句、圖片、漫畫、歌曲等,可以產生引人入勝的效果。由此創設教學情境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培養學生對集體、對人生、對自然、對社會的美好情感,實現情感教學目標。比如講解樹立堅強意志時,可引用名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加深對樹立堅強意志重要性的認識。在講授《禮儀展風采》課題導入時,出示奧運會開幕式、升國旗儀式、奧運頒獎儀式等圖片,體會國家領導人、國旗班戰士、禮儀小姐等的行為舉止,同時播放歌曲《北京歡迎你》,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體驗到奧運會展現了中華民族作為禮儀之邦的風采;讓學生感悟到禮儀為奧運添彩,為祖國爭光的作用。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禮儀的積極性。這樣把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上升到感情層次,達到思想教育的最佳效果。這些藝術情境對學生起到暗示的作用,促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3.運用小品、課本劇等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驗
通過一臺有血有肉、情節生動的小品或課本劇,學生可從中領悟到課文中的思想內涵,增強社會中的角色意識,喚起責任感。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根據內容的需要,讓學生在小品、課本劇等表演中感受角色體驗。如在學習《讓生命之花綻放》這課時,利用課文中伐木工人的例子,安排學生進行小品表演,進行直觀教學,讓學生換位思考、體會,在活動中使“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的主題得到內化、深化。在學習《善于調控情緒》這課時,請一位平時脾氣暴躁,不善調控情緒的同學扮演一位有積極健康情緒,而且能主動調控情緒的人,通過表演使表演者體驗不同情境的不同感受,促使他向好的方向轉變。角色扮演的熱烈情緒會渲染整個學習環境,學生在無意識作用下不知不覺地進入了角色,最深切、最生動地經歷了角色的心理活動過程。
思想品德教學中,合理、適時的設置教學情境,可以充分體現“以問題為核心、以能力發展為目標、以體驗訓練為主線、以習慣方法為保證”的教學思想。我們要多為學生創造體驗、感悟的機會,并對其啟發、點撥,相信他們一定會給我們一份驚喜。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中,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也必然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踐行中體驗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提出“實踐是最好的老師”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釋說:“一件事,我聽到了,隨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記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對初中生來說,聽到的容易忘記,看到的記憶不深,只有親身實踐和體驗到的才刻骨銘心,終生難忘。
學生知識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僅立足于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樹立大教育觀,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思想品德課實踐活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體的活動,如書報的閱讀、資料的收集整理、觀察記錄、制作廣告詞、調查報告等。二是群體的活動,如參觀訪問、社會調查、興趣小組、合辦壁報、召開主題班會等。如清明節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莊嚴肅穆的氛圍,產生懷念革命烈士的情懷。一方面教育學生傳承中華文化,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組織學生開展慰問敬老院活動。學生在敬老院進行了“四個一”慰問活動:送去一份愛心(生自備慰問品),獻上一張自制賀年卡,與每位老人進行一次心靈的交流,舉行了一場文藝慰問演出。這次慰問活動,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教育課,慈善心、公德心、公益心、博愛心將深深地烙在每個同學的心中。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親身體驗到具體而豐富的客觀世界,激發其求知欲望,鍛煉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總之,學生智力的發展、品德的形成、人格的完善都只有通過體驗才能實現,只有在體驗中,學生才能得到更好、更快、更有效的發展。因此,“為學生的體驗而教”應成為思想品德課教師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