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躍
【摘要】由于時代發(fā)展的速度飛快,現在許多的電子產品越來越方便與人們的生活,逐漸的代替了人們的紙質產品。但是沒有文化的傳承就沒有現在電子產品的產生和發(fā)展,古典文獻學是一門高雅又古典的學問,是現代人類繼承過去思想,發(fā)展現代科學的基礎,具有重要的內涵。本文從三個方面來描述古典文獻學的現代意義第一部分介紹了古典文獻學的概念,古典文獻學的分類,以及古典文獻學要研究的內涵是什么。第二部分通過研究的內涵敘述了古典文獻學的價值,它是古典書籍研究的學術核心,是傳承的基礎,也是古典學術研究的主要領域。最后敘述了古典文獻學的現狀,針對于這一現狀對古典文獻學的進行未來的樂觀展望。它不僅強化了學術的信念并且還推動了學術的轉型,在學術研究上不至于單一而空洞。
【關鍵詞】古典文獻學 現代文獻學 古典文獻學的價值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4-0248-02
對于現代的文獻學研究,古典文獻學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和學習的方向。因為古典文獻學是現代文獻學的傳承與基礎,是現代人類研究好文獻學的趨勢走向。
一、古典文獻學的概述
1.古典文獻學的概念
古典文獻學是根據文獻學的學科分類,領域劃分為標準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古典文獻的特點、功能、類型、生產和分布以及他的發(fā)展規(guī)律等等。為了培養(yǎng)更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古典文學理論基礎和較高的素養(yǎng),中國古典文獻學主要研究他的基本知識,相關理論以及發(fā)展,還有研究的現狀等方面的教育和業(yè)務能力的基本培養(yǎng)。在普通的大學課程設置中,會把中國古典文獻學作為一門而單獨的學科進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向廣大的學生進行推廣。
2.古典文獻學的分類
按載體分類,分為書寫載體和記錄文獻的載體。在編撰形式上,可以分為文書、檔案、總集、別集、政書、表譜、方志等十余種。
按體例分類,分為書名與作者(古書無名書與古書的命名)、古書片名與序傳、“篇”與 “卷”。
按體式分類,分為簡策體式、卷軸體式、折疊體式、冊頁體式。
3.古典文獻學的研究內涵
在我們國家的古代時期,沒有文獻學這一名詞,這一名詞是根據現代人的需求而總結歸納出的新名詞,但是在古代它是確實存在的。我國古典文獻學的內涵總體分為兩大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古典文獻的整理與實際的利用方面。這一方面,包括了對于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承,通常包括文獻的整理、文獻的保存與傳承以及古典文獻工具書的編制和出版。這其中蘊含著許多需要人們繼續(xù)深入研究內容。理論與實踐是互為一體的,二者必須將現實的經驗與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相互結合,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古典文獻的理論研究,在這一方面中包括編譯、注釋、校勘、標點、翻譯、匯編等等。這樣的具體研究有助于古典文獻的整理,幫助文章的讀者看到文字的錯誤,語句的難以疏通之處。這樣會防止人們望文生義,不會誤導了自己的同時也誤導了別人。有些文字雖然是錯的,但是含義沒有太大的變化,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采用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些詞語的含義看上去容易,但是真要弄明白是需要讀者去下功夫的。在文字的欣賞中往往會因為一字之差就影響了整個作品的含義、風格以及作者想表達的內心。埋沒了古典文獻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古典文獻學的價值
古典文獻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研究對象,是研究古典書籍的重要參考。在學術上的價值,是不能用言語表述的。古典文獻學的內涵包括它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與傳統的儒家經典學說相近。由于功利主義的學者對現代社會的影響頗深,傳承古代學者固有的寫作方式,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性篇章。因此,在探究古籍圖書時,要研究書籍的目錄、語句、題目、章節(jié),把理論的歸納總結運用到實際的研究工作中,整理古籍圖書時要研究它的傳統意義,將編者和作者的內心思路進行慎重認真的研究。
現今,剖析古典文獻學的深層價值獲得了國內國外學者的大力支持,探究文獻學的衍生意義,對學術理論進行分解和討論。對傳統的古書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對現代文獻學的研究具有了深刻的奠定,是我們國家文化事業(yè)工作的核心基礎。
三、古典文獻學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1.對學者的影響
對于已經出現的古典書籍,許多文學家的前輩都會受到經典名著的影響。這種影響會使人產生自身的原創(chuàng)性和審美標準,忽略了自己的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讓人容易陷入其中而沒有準確的方向。因此,在固有的古典古籍中建立自己的寫作風格才是現代文學家的主要目標。對于一些百科全書式的文學家,我們對他們的感覺往往是有文化維度的,沒有什么親和力。而現代的學者都會傳承上一代的寫作風格,在現代社會的創(chuàng)作中,沒有什么固有的寫作風格。人們總是局限于傳統的古典古籍中,想要超過前人的寫作風格,就要努力的突破自己使自己擁有獨特的優(yōu)勢。
2.對學術的影響
從學術角度考慮,不能總是以固有的學術思想來發(fā)展現代的學術理論。在我國古代時期的西漢初年,師生經常以言傳身教的授課模式去傳承,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進步,沒有被發(fā)掘的書籍已然有不同的文本。但這僅局限于學術層次。漢武帝自從繼位以來一直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主流的意識形態(tài)。西漢末年,由于古文逐漸發(fā)展逐漸壯大,至今已經形成了嚴重的對峙模式。在漢代,后期東漢時期,古文日益興盛。然而在今天的學術論模式下,電子科技產品的逐漸興盛,促使古文日益走向衰退狀態(tài)。對于這種現象,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解釋,不難發(fā)現,漢代時期的學術文化轉型中,紙張的廣泛使用推動了古文學術的發(fā)展,文化的傳承有著民眾的參與,時代的進步,靠他自身的發(fā)展是不可能完成的。
四、結語
古典文獻學的學者要著重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性,在學術上的轉變要具有靈活性,努力地完成這些工作成為了古代中國文獻學的最基本的內容。古典文獻學重視文化底蘊,與現代文獻學相比,古典文獻學以靜態(tài)研究為主,注重熟讀深思,其研究手段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雖然對于現代人的生活需求有些距離,需要研究的理論也是有限的,要求的人才也不會逐漸地增加,但是古典文獻學為現代文獻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夯實的基礎,為現代人類更好地探索古代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雪梅.試論古典文獻學的現代意義[D].圖書館學研究,2013(01).
[2]潘淑廣.古典文獻學與現代文獻學的交融 [J].蘇州大學學報,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