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子棟++王雪艷++陰山燕
摘 要:理念乃是人們關于事物最高級的真理性觀念,學習理念是學習者學習時頭腦中始終持有的東西,對學習有著根本性的影響。信息時代對大學生的學習從目標、內容到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時代學習的革命,首要應該是學習理念的變革。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學習理念;規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6-001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06
一、學習的定義
究竟什么才算真正的學習,這是任何教育者、學習者都必須思考的問題,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學生應該學什么,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么,隨時都在移動互聯網能查到的知識用不用學,這些問題都是必須面對的,而這最終都要回到“什么是真正的學習”上。
學習是個體因經驗而引起思維、行為、能力或心理傾向(包括態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變化。這是心理學家比較公認的關于學習的定義。由學習的定義可以看出學習有三個要素:經歷體驗(這是針對學習的方法和手段的,任何學習必須經歷體驗的過程)、內容方向(思維越來越清晰還是越來越模糊、行為越來越符合規范還是越來越離經叛道)、持久深刻(這是針對學習的結果)。因此,真正的學習應該是內容方向正確(利于發展),經歷體驗高效(對實現內容方向),結果持久深刻。
究竟什么才算真正的學習?對于不同的人生階段答案不同。對一個嬰兒來說,打破一個雞蛋就是真正的學習,因為經歷體驗持久深刻,所獲經驗有利于發展;對一個幼兒來說,玩感興趣的游戲往往就是真正的學習;對大學生來說,有目標的學習才算真正的學習,有了目標才有的放矢,學習才有了意義。學習不僅是認知的學習,情感、目標、價值觀的學習往往是更重要的學習。
對大學生和成年人而言,真正的學習應該包括:一是自己專業領域的核心知識、概念、理論、技術,這些內容即使移動互聯網能方便查到,也必須記憶并深刻學習,因為這些東西在將來專業實踐和工作中經常使用,不能每次都上網查詢,而且這些內容也需要深入理解。二是學習“一”的時候訓練查找信息的能力,信息時代查找信息能力的重要性無須多言。三是學習“一”的時候訓練批判性思維能力,由于信息的紛繁復雜,需要具備判斷信息是否客觀準確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四是學習“一”的時候訓練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是一個需要創新的時代,建設創新型國家已成為戰略任務。“二”“三”“四”都是互聯網不能直接給予的東西,也是真正的學習。
二、學習的基本理念
(一)按學習規律辦事
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只有尊重客觀規律,事情才能辦成。教學也必須尊重學習規律,越是遵循學習規律組織教學,課堂效果就越好;越是遵循學習規律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的效率就最高。
(二)實踐是一切學習方法有效的根本
若不將方法賦予實踐,任何方法都是無效的。思想本身不能實現什么東西,需要有實踐力量的人勤奮工作去實現它。這不是說思想沒有用,只是說思想與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若不以實踐的方式將問題予以解決,問題就仍然存在于生活之中,仍然要迫使我們面對它。這是學習規律里的第一規律。
人類精神,目標在先,有了目標一切才有了意義,有了目標人才會去做、去實踐。我國現階段教育“四有新人”的第一條就是有理想,沒有理想后面的就不用談了,沒有理想就沒有動力,后面的一切免談。理想不是幻想,是合理想要的東西,合理想要的東西具體化就是目標。可目標不是說有就能有的,目標、志向也要在學習、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在這里,“有目標才能學習,而通過學習才能形成堅定目標”,這是個循環,這個循環如何打破呢?我們不能坐等,等有了目標才去學習,而應該“去做、去學習”,找一個比較感興趣的領域“去做、去學習”,只要方法正確、持之以恒,就會形成一個越來越堅定而且明確的目標、理想,甚至是信仰。
(三)學習型個人
按學習規律學習,一要知道規律,二要遵循規律。一是知道有哪些學習規律,這需要不斷搜集人類有史以來關于學習的研究成果,不斷從實踐中總結關于學習的規律;二是有組織、有制度來保障按學習規律辦事。工業信息化時代,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跟得上形勢,才不會被淘汰。
(四)從現實的個人出發
教學中解決問題時提出的目標、方案、計劃、方法、手段都必須從現實的個人出發,必須具有現實性。現實的東西才是有效的東西。理解循序漸進的原理對堅持“從現實的個人出發”最為關鍵,最現實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就是“在順其自然的基礎上,每次變化一點點,這一點點要有及時準確的測量、反饋”,變化多少的依據是現實個人的現實情況。
(五)真理在于全體
根據建構主義認知靈活性理論,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某一個問題,要盡可能與其他知識點、與實踐相聯系,以盡可能全面地掌握知識。雖然誰都做不到完全全面,但越全面效果越好。
根據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學生只要對一個問題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均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軍事上常采用“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法,“掌握學習”與此異曲同工。教師教學或學生學習時,學生應完全學會直到精熟的程度,再學下一個,這樣學得再多也不易混淆,反而能融會貫通。建構知識類似建構房子一樣,每一個點是互相勾連在一起的,前一個知識點不堅實,下一個知識點搭在它上面就不牢固,隨著越建越高就容易垮塌、混亂。
(六)學習要具體化、操作化
學習,無論是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動機,還是學習方法,都必須是具體化了的,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做到有效。
有同學說自己學習目標明確——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進一步問他“找個什么樣的工作呢”,他說“還沒想好”。這就不夠具體,這樣的學習目標給予學習的推動作用較小。有的同學說自己“一心想做個心腦血管醫生”,這個目標就比前面的具體,當他學解剖學,尤其循環系統知識的時候動力就強,他不僅會把書本上關于循環系統的知識學會,而且也會查找資料,了解各種關于循環系統的疑難案例。因為他明白,學不好這部分就沒法做一個優秀的心腦血管醫生。
(七)知識分類學習理念
知識獲得有三個層次,取得、習得、悟得。有些東西知道就能做到,這只要“取得”即可;有些東西知道還不能做到,通過練習、復習才能得到,這需要“習得”;還有些東西需要不斷實踐、反思積累,方能達到,這叫“悟得”。舉個例子,背會某個單詞是取得;天天背單詞就是習得;愛上背單詞,隨時背單詞就是悟得。習得可以通過簡單重復得到;悟得則需變通,不斷實踐、反思總結,并試著運用于現實生活,假以時日方可開悟。后兩者都需要極大的毅力,都是“快餐時代”人們的致命弱點。
集學成習,積習成性,性之所至,方有所得,謂之習得。學,學新知識;習,復習舊知識;學習,學成習慣。今人重“學”輕“習”,這是一大弊端。教學中應該強調有些知識技能只有通過 “習”才能“得”。
(八)善用最新工具
緊跟時代前沿,使用各種技術、工具,軟件、硬件為解決教學問題服務。在這個知識爆炸、知識共享、即時通訊、即時查詢的時代,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善用時代帶來的關于教學的最新技術工具以達到較高的教學效率。
三、結語
學習理念在教與學中都應該貫穿始終,這是學習之道,也是教學之道。依此理念結合具體學習規律即可建成教學之梯、學習之梯,循著這樣的梯子,教師可以到達高效率教學之境,學生可以到達高效率學習之境。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因此,學習理念的變革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李鳳云,牟艷杰.適應知識觀的改變調整學習理念——當代大學生學習理念的轉變[J].臺州學院學報,2003(4):85-88.
[2] 馮蘭英.大學生應確立“現代學習”理念[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