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連智
摘 要:隨著國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以及職業教育重新定位,中職學生參加升學考試進入高等院校進一步深造已不再是“空中樓閣”。數學是中職學生參加升學考試必考的文化課科目,中職數學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中職學生的升學需求。
關鍵詞:基礎教學;熱門考點;考后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6-00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07
2011年教育部出臺《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教職成2011,9號),明確指出“增加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高等職業學校繼續學習的比例,優選招生專業,重視綜合素質培養”。 2014年9月,國家頒發了《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指出“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因此,中職學生要想參加升學考試進入高等院校深造必須重視文化課的學習。數學是中職學生參加升學考試必考的文化課科目,但絕大多數中職學生數學基礎薄弱,面對如此現狀,如何開展中職數學教學,滿足學生升學需求,是中職學校數學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研讀教學大綱,加強基礎教學
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下發了《關于印發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七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通知(教職成2009,3號),頒布了《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下簡稱《教學大綱》)。《教學大綱》從“課程性質與任務”“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結構”“教學內容與要求”“教學實施”“考核與評價”六個方面對中職數學課程進行規范要求。《教學大綱》是中職數學教學的權威指導綱領,升學背景下的中職數學教學不可能“離綱亂彈”,更需要中職數學教師認真研讀《教學大綱》,扎實開展基礎教學,夯實學生數學基礎知識。這幾年部分省市的中職升學考試所制訂的《數學考試綱要》,雖然每年會有些變化,但幾乎都是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因此,以《教學大綱》為指導的中職數學教學,不用擔心因每年《考試大綱》的波動而偏離正軌。
二、吃透教材內容,調整教學內容
教材是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由主編組織部分專業人員共同編寫完成的教科書,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進行評教、評學的主要依據。盡管現行的中職數學教材版本較多,但都是以《教學大綱》為藍本,教材內容是學生掌握課程要求的必備知識。數學知識體系特點要求,中職數學教學是建立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的傳授,但大多數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數學知識儲備不足,如果教師完全按教材“照本宣科”教學,根本無法實現課程目標,也滿足不了學生的升學需求。因此,中職數學教師應研究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數學學情,從學生的角度去改進教學,調整教學內容。對于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補足補齊預備知識,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教學內容,可為這些學生補充“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函數”知識;對于數學基礎雄厚的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適當添加升學中要求高的考點知識。如“圓錐曲線的弦長”考點知識,可為這些學生補充“弦長公式的使用”知識;對于教材中技能應用方面的知識,如“計算器的使用”可以作為興趣和技能知識介紹,不必作為重點學習,畢竟目前升學考試中不考查計算器的使用。
三、對照新舊考綱,關注熱門考點
每年升學考試,各個學科都會制訂《考試綱要》,對本學科升學考試內容、難度、形式等方面進行規定。中職升學考試的《數學考試綱要》考查要求基本與《教學大綱》要求一致,但在考試內容與難度層次上每年都有所調整,這就需要中職數學教師對照新舊考綱,認真研究考點變化,尤其關注熱門的考點。不少中職學生對數學知識點認知模糊,教師應結合考綱中的考點,幫助學生明確考點所對應的知識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對考綱中的“老面孔”,必講細講;對考綱中的“新面孔”,補講精講;對考綱中的“未顯示”,少講不講。總之,中職數學教師要根據考點的變化,相應調整教學內容與重難點,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四、精挑適合習題,力求個人原創
數學知識掌握在于運用,運用知識離不開做練習,中職學生參加升學考試無法回避做題。教學中數學習題的安排不能隨意,難度太大的學生難以完成,打擊學生學習信心;難度過低學生輕易完成,降低學生應試能力。市場上與中職學生的升學考試配套的資源較稀缺,有針對性的練習題更是嚴重奇缺,這就需要中職數學教師在編題方面既要會“拿來主義”,更要能“個人原創”。“拿來主義”——借鑒教材和其他類型升學考試(如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等)數學試題,加工修改成符合中職學生升學考試要求的訓練題;“個人原創”——中職數學教師們,根據對升學考試的要求的理解,群策群力,編制符合中職學生升學需求的習題。
五、科學組織考試,強化考后分析
考試是評價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升學考試,是選拔的主要途徑。平時教學中的考試也是不可缺少的。組織考試看起來很簡單,但要讓考試真正起到作用,做起來并不簡單。那種單一的“考—批—講”模式對中職學生來說,效果并不理想。除了傳統的期中期末考試外,中職數學教師可以把數學考試化整為零,進行碎片化考試,穿插在平時教學與輔導中,不必拘泥于形式、時間、題量、題型等,這樣的考試更有針對性與時效性。要想使考試結果運用更科學,考后分析是最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教師容易忽視的環節。考后分析不僅僅是試卷訂正,更要對考試試題所對應的知識點逐一分析,并對班級每位學生失分點進行統計分析。考后科學分析既可以讓教師了解到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以便調整今后的教學,還可以讓學生知曉自己數學知識上的“短板”,從而促使學生開展有針對性補缺補差的學習活動。
隨著國家升學考試改革的推進,中職學生參加升學考試越來越被重視,但中職生源質量還不能立即改善,面對有升學需求但數學學習能力薄弱的中職學生,中職數學教師應接受現狀,調整教學策略,從學生實際出發,在教學上“斤斤計較”——研讀《教學大綱》、吃透教材內容、對照新舊考綱、精挑適合習題、科學組織考試,幫助有升學需求的中職學生提高數學成績,提升他們在升學中的競爭力,圓他們的大學夢。
參考文獻:
[1] 吳榮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與教材在教學中的作用[J].海南醫學院學報,2005(11).
[2] 賀良寶.提高中職數學教學效果的方法及策略[J].知識經濟,2010(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