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澤
摘 要:進入到中高年級,如何結合跨越式的教學理念開展語文教學,已成為很多跨越式實驗教師思考和探索的重點。以《唯一的聽眾》《用心靈去傾聽》教學為例,從俯瞰單元導讀,找準結合點,制訂課時目標——讀中悟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遷移方法,由扶到放——拓展閱讀,運用方法四個方面嘗試 “精+略”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精+略”;嘗試;評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6-00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6.016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并發出“走向閱讀社會”的號召。 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另外,在《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對小學各學段分別提出了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40萬、100萬字的具體要求。如何滿足小學生145萬字的課外閱讀量呢?僅僅靠學生的自主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在掌握閱讀技能的同時,增加閱讀量。下面就以《唯一的聽眾》《用心靈去傾聽》教學為例,談一下“精+略”教學模式的運用與實施。
一、俯瞰單元導讀,找準結合點,制訂課時目標
“精+略”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找好兩課的結合點。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都是以單元形式進行組織,首先,我們要關注“單元導讀”在這其中會呈現出本單元的人文目標及工具目標。《唯一的聽眾》和《用心靈去傾聽》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中的兩篇文章,其中《唯一的聽眾》是精讀課文,《用心靈去傾聽》是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是以“人間真情”為主題安排的教學內容。課文中的這些人物雖然身份不同,但是他們都用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曲人間真情。編排目的:一是讓學生閱讀課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體會真情給人們帶來的感動。(人文目標)二是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作手法。(工具目標)這兩個目標貫穿本單元所有文章。其次,分析兩篇文章,尋找結合點。精讀課文《唯一的聽眾》講述了“我”是一位小提琴愛好者,開始學琴時不掌握要領拉得十分刺耳,心里不由得十分沮喪、自卑。我來到了一片樹林中邂逅了一位稱自己耳聾的老婦人,在她的鼓勵和激發下,我重拾信心,堅持不懈地練習,最終當我已拉成曲調時發現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她根本不是聾子,而是音樂學院最有聲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至此更加激發了我的刻苦精神。《用心靈去傾聽》一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聲音,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懷念之情。
通過分析,兩篇文章寫作方法相似,因此我們就可以把這兩篇文章結合在一起講授。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知識與技能: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作方法。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品讀感悟文章重點段落,遷移運用學法,由扶到放,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感受真情的美好,培養學生真誠待人、真情助人的美好風尚。
二、讀中悟情,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上課伊始,教師可以以《唯一的聽眾》這一課題入手,“為什么聽眾是唯一的呢?”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學生在充分默讀中,勾畫出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的句子,并標注出自己的感受。在全班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初次相識——琴技慢慢有進步——琴技有很大進步”老教授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這一主線細細品讀,深深感悟,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根據動詞做動作,深化動作描寫這一寫作手法,同時,也讓學生在表演中體會人物動作背后的內心世界。配樂朗讀,使學生入情入境,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情感與文本達到了統一。
三、遷移方法,由扶到放
“精+略”教學模式主要是引導學生將精讀課文中習得的閱讀方法運用到略讀課文中,使之及時得到鞏固和發展。《唯一的聽眾》表面指文中老太太,內在還隱含著對我拉小提琴的鼓勵和引導,這是貫穿整篇文章的主線,也是文本核心價值所在。《用心靈去傾聽》也是如此。因此,將精讀課文中學習的閱讀方法運用到略讀課文中,學以致用,充分體現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點。
在略讀課文《用心靈去傾聽》的學習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學,以蘇珊與“我”的交往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為切入點,以“脈絡表”(如圖1)為支架,讓學生小組交流,自主學習。略讀課文的學習過程是學法遷移的過程,就是在這種遷移的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高。
四、拓展閱讀,運用方法
精略結合的另一亮點就是以單元主題為拓展閱讀方向,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運用課上習得的閱讀方法進行大量閱讀,學生的閱讀需求得到了滿足,閱讀能力得到相應提高。在本課時教學結束時,教師將《十一支康乃馨》《改變一生的閃念》發放到學生手中,并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自主閱讀相關文章。同時推薦《綠山墻的安妮》一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主題習作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大敏.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上),2011(6).
[2] 韋武平.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初探[J].小學教學參考,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