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佳銘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農墾中學)
摘 要:高中語文中的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語文教學的難點和重點,作為學生也是對作文敬而遠之。要想提高高中語文的寫作水平,進行有效的課內外練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內外練筆的有效性策略進行闡述,目的是為了有效地提升高中作文寫作的水平。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內外練筆;有效性策略
語文中的作文教學始終是一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感覺無從下筆,即便是下筆,內容也是空洞無物,語言蒼白,邏輯混亂。導致這種作文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學生很少注重日常積累,很少有寫日記或者寫隨筆的習慣,也就是說輸入和輸出不成正比,導致了寫作文時腦海里素材少,再加上語文基礎知識欠缺,使寫出來的作文內容空洞、語言蒼白。因此,目前很多高中語文教師采取了課內外練筆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日常閱讀或者觀察過程中,將所見所聞書寫下來,并加上自己的感悟或者思考。
一、語文練筆概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也進入了多樣化模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明確規定:“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很多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也深有感觸:練筆形式和內容不拘一格,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學生思考和感悟的過程。
練筆指的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日常的閱讀材料中摘取或者借鑒一個片段,模仿并嘗試創造出類似的句子結構、段落布置和用詞風格。課內練筆主要是針對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取的課文為主,教師在講解和分析課文時除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解釋字詞句,還要啟發學生及時運用閱讀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寫作。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
二、課內外小練筆的有效性策略
為了增加課內外練筆的有效性,教師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來實現。課內外練筆的有效性策略較多,像模仿、改寫、續寫、空白練筆、轉換文筆及生成和拓展練筆等。
1.模仿練筆
高中課內外練筆中模仿練筆是最基本的策略。模仿是創造性寫作的第一步,很多學科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也是任何學習的初級形式。心理學研究顯示,模仿是學習者的天性,也是實現語言習得的基本途徑之一。語文課文名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靈活多樣的表達、獨具匠心的布局謀篇,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課堂練筆的范本。
2.改寫策略
改寫也稱之為改編,是一種在原文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的素材重寫。高中語文中適合改編練筆的素材是詩詞歌賦,將那些“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通過學生的理解改寫出來,同時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例如,在《秋思》這首詩的改編中,可以切入的點很多,練筆習作的篇幅自由度也較大。大多數詩詞歌賦寓意深刻,意境悠遠,練筆效果極佳。學生練筆中寫道:“夜,靜如止水。我獨自在庭中漫步,一陣風吹來,一片樹葉從我眼前簌簌飄落,襯著月光,我看到那是一片紅紅的楓葉,抬頭凝視,菊花點綴著東籬。哦!我看到了,我感受到了,是——秋天來了。”
3.續寫及空白練筆
續寫的范圍較廣,可以是名家作品,也可以是任何閱讀中意猶未盡的補充。續寫的最大優點就是開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續寫的內容可以是一個段落穿插,也可以是一個和原文相融合的情節,也可以是未等續完的延續,總之,只要習作從內容和語言風格上保持原作者的味道,這樣的續寫就是成功的。
就語文修辭手法而言,空白本身是一種常見的語言藝術表現手法,是作者精心留出的空白,為了增加文章的想象力空間,給讀者以思考和感悟的余地。在課內外練筆訓練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空白練筆的策略,抓住文章中結尾處或者中間語言的戛然而止點,將“余音繚繞和言雖盡而意無窮”中的余音和意猶未盡充分開發出來。
4.轉換文筆及拓展練筆
同一篇閱讀材料,不同文筆的轉換和創造可以造就不同的文風,同時借助生成和拓展策略增強學生的習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解說詞就是非常好的文筆轉換練筆方式,不同場合的解說詞,根據實際場景進行文筆轉換,加上拓展內容,就生成了一篇應景的練筆。或者以擬人的口吻進行轉換練筆,也能讓學生站在不同的思維角度去練筆。
總之,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日常教學和生活中注重練筆是非常關鍵的。觀察并進行書寫不僅是對生活工作的記錄,也是作文輸出的關鍵性素材。根據克拉申的輸入原理,輸出是1,而輸入是1+i,只有輸入超過輸出時,才能在寫作文時才思泉涌,否則的話就像干涸的河水,沒有源源不斷的水源,遲早會斷流。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經常性的課內外練筆,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高中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蔡偉.論作文質量與作文教學質量[J].上海教育科研,2012(11).
[2]任文學.談談讓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作文訓練[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