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青

(山東省濟南第二中學)
一、使用教材
人民音樂出版社新課標實驗教材《音樂鑒賞》第八單元第15節《歡樂的命運之神——貝多芬的交響曲》。
二、課標分析
本節課的課標分析一:聆聽《第23鋼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及《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以及歐洲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但是,我認為貝多芬對于后世的貢獻主要在于器樂方面,涵蓋的內容太多,一節課同時學習奏鳴曲和交響曲容量太大,容易產生重點不突出、難點解決不好的問題,因此,在本節課我選擇了摘入學習貝多芬的交響曲,從而能把貝多芬的《命運》以及《合唱》交響曲的三個主題聆聽、體驗、學習透徹,起到了以點帶面、窺斑見豹的效果。
課標分析二:了解貝多芬的簡單生平,認識維也納古典主義后期的音樂文化特征。這些文字性的東西多少還是要讓學生了解一點的,不過在教法上要注意適時講解,最好在聆聽、雙基中讓學生學習獲取。
課標分析三:初步懂得奏鳴曲、奏鳴曲式及交響曲的音樂知識。這些定義性的知識非常有必要讓學生了解,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還是要從雙基教學中讓學生輕松、愉快地來獲取這些知識,從而喜歡交響樂,喜歡音樂,達到學生受益終生的最高境界。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高一學生已經是一個擁有一定知識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學習群體,他們正處于逐步走向成人化的關鍵時期。在學生求知欲強烈、思維活躍的前提條件下,教師適當引導和鼓勵,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來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材分析
本節課《歡樂的命運之神——貝多芬的交響曲》是普通高中音樂鑒賞第八單元第15節的內容,本課選取了大家熟悉的《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以及《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題進行對比聆聽欣賞,以情感激發興趣,再以興趣激發強烈的求知欲。
教材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這個課題,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杰出代表,掌握了貝多芬的音樂風格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窺斑見豹的作用。但是我感覺這個課題很大,包括的內容以及知識點很多。其中教材選取的一首鋼琴奏鳴曲——《熱情》以及一首交響曲《合唱》第四樂章,集中體現了貝多芬在器樂方面的成就以及對后世的貢獻,都比較有代表性。但奏鳴曲和交響曲是兩種不同的器樂體裁,一節課難以讓學生更好地聆聽學習和掌握。所以,我選擇了交響曲作為突破點,以大家熟悉的《命運》交響曲的命運主題作為切入點,而把《熱情》奏鳴曲的一個音樂片段作為檢測課堂學習情況的一個題目,既沒有丟掉課本,又做到了突出重點、難點。所以,我節選的課題是《歡樂的命運之神——貝多芬的交響曲》,專門把交響曲抽出來鑒賞學習。《命運交響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從熟悉的作品入手,提高了學生對本課的興趣。節選呈示部的主部、副部主題作為命運交響曲學習的難點突破,通過兩個主題的對比產生情緒的不同,并分析形成的不同原因。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又是大家熟悉并會唱的,從第五《命運》到第九《合唱》,通過演唱體驗三個主題,能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貝多芬的音樂風格特點以及他的思想情感。在熟悉并演唱三個主題的同時,雙基教學概念性的:奏鳴曲、奏鳴曲式和交響曲,既沒有文字性的負擔,又使大家在愉悅中學習和升華,結合作品適時拓展探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風格,有共性的特點,有個性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聆聽《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熟悉兩個主題的音樂情緒以及分析形成這種音樂情緒的原因、樂曲的節奏、旋律、調式特點等。
2.對比聆聽《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感受樂曲的音樂情緒以及分析形成這種情緒的原因。
3.通過兩首交響曲片段的欣賞,熟悉并演唱體驗主題旋律,從而理解同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
4.拓展探究維也納三杰以及古典樂派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點:
《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
教學難點:
《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題——命運和副部主題——英雄的演唱體驗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教學方法:
對比法、探究法、啟發法。
五、新課
(一)導入
師:1.這張圖片是哪位音樂家?
2.從這幅圖片你能看出這位作曲家的性格嗎?
3.他的音樂創作有哪些?
4.還有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歡樂的命運之神——貝多芬的交響曲》。
(二)類比欣賞
1.首先,聆聽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題。
師:音樂情緒?
主部主題:0 3 3 3 1-|0 2 22 7-|
師:為什么?
節奏——短短長,命運敲門的一個動機。
旋律——三度下行、低沉的。
調式——暗淡的小調、七級音的不穩定性。
這是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題,我們把它命名為命運主題。
對比聆聽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呈示部的副部主題。
師:情緒有何不同?
副部主題:5 | | 7 1 | 2 6 | 6 5|
副部主題力度變得柔和,速度緩慢,旋律更優美。
師:為什么?
相同的節奏型。
明朗的大調。
師:這是一個充滿溫馨的抒情旋律,抒發了貝多芬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追求,我們把這個主題命名為英雄主題。
用歌聲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男生——命運主題
0 3 3 3 1-|0 2 22 7-|
女生——英雄主題
5 | | 7 1 | 2 6| 6 5|
兩位學生展示。
完整聆聽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呈示部,感知主題以及主題的變化。
師:《第五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呈示部集中體現了貝多芬的什么思想?
師:同學們應該很好地向貝多芬學習。
2.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五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還有三個樂章,請大家仔細觀察四個樂章有何不同?
第一樂章,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行板,變奏曲式;第三樂章,快板,小步舞曲諧謔曲;第四樂章,快板,奏鳴曲式。
奏鳴曲:一種體裁,由不同數量的樂章組成,各樂章間在調性、速度、情緒等方面形成對比,幾個樂章存在一定邏輯關系,成一整體。
師:什么是交響曲?
交響曲:按照奏鳴曲的曲式原則做成的一種管弦樂套曲。
奏鳴曲式
——————————————————
(引子) 呈示部 展開部 再現部(尾聲)
———————————
主部 連接部 副部 結束部
反思:曲式結構是音樂的一個框架,是尋找音樂的一個線索。
3.師:如果說《第五命運交響曲》體現出內心最尖銳的矛盾沖突和各種情緒對立的話,那么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又體現了怎樣的音樂情緒呢?
聆聽合唱《歡樂頌》如圖。
為什么?
師:分析共有幾個樂句?四個樂曲節奏、旋律的特點?相同的節奏型、級進。
師:重拍提前的作用?增加了音樂的刺激性演唱體驗《歡樂頌》逐步深入。
a跟唱全曲;b強調重拍;c強調連貫性;d強調音色、情感。
師鋼琴伴奏學生完整演唱一遍
師:唱得好不好?還缺少點什么?
觀看視頻《歡樂頌》片段融入情感,教師指揮演唱全曲。
4.對比:再次聆聽兩首交響曲的三個主題,從中體驗作者從黑暗到掙扎到斗爭再到光明——全世界團結起來,理想王國到來的一個艱辛的歷程。
師:探索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為什么不同?
他的音樂與時代和命運是緊密相連的。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九部交響曲,其中《第五命運交響曲》是于1808年創作,體現出內心最尖銳的矛盾和各種情緒的對立。
《歡樂頌》是貝多芬于1823年在耳聰的情況下創作的,既是《第九交響曲》的終曲樂章,也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調,4/4拍。(器樂中加入了合唱——創新點)
5.總結貝多芬的藝術成就。
a.交響曲:增強了戲劇性和內在沖突性,創新的在交響曲中加入人聲——《歡樂頌》。
b.奏鳴曲:32首奏鳴曲在力度和音區色彩變化上做出重大貢獻,被稱為《新約全書》。
c.人文主義思想:解放了音樂藝術,表達了時代精神——自由、平等、博愛。
d.后世啟迪:節奏頻繁變化、不和諧和弦的運用、力度大幅度起伏、自由沖突的戲劇性使他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啟迪了19世紀作曲家。
課堂檢測:根據貝多芬音樂風格的特點,聆聽三個音樂片段,判斷哪一首是貝多芬的?
《第四十交響曲》-莫扎特;《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海頓;《熱情》——貝多芬-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
(三)拓展探究
維也納三杰的貢獻和古典主義音樂特點是什么?
莫扎特:(1756-1791)“音樂神童”35歲。
貢獻:歌劇——精致典雅《魔笛》《唐璜》《費加羅的婚禮》。
海頓:(1732-1809)“交響樂之父”77歲。
貢獻:交響樂——成熟幽默明亮一百多部交響樂。
貝多芬:(1770-1827)“樂圣”56歲。
貢獻:器樂——鋼琴、矛盾沖突對立。
(四)升華
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他的音樂作品尤其是交響曲為浪漫主義音樂、民族樂派鋪平了道路,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音樂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課后反思:
1.導入環節:以大家熟悉的樂曲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作為導入,開始就抓住學生,提升學生的興趣。讓大家消除了對交響樂這類課題的一個心理負擔。
2.教師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推動生成性的音樂課堂。學生參與度高,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積極有效引導,注重與學生的對話和交流。
3.互動環節——演唱體驗活動:層層遞進、步步為營、實踐中總結,適時進行雙基教學。
4.始終以音樂為主線:注重音樂的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
5.教法:大量運用對比、重復的手法,包括音響聆聽的對比、教師鋼琴彈奏的對比、教師手勢提示的對比、教師的演唱對比等等。
6.學法:本節課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學生在聆聽、思考,符合音樂學科的音樂性特點。在學生聆聽了音樂大師貝多芬的兩個交響曲的三個音樂主題,總結了他對于后世的貢獻后,學生很是佩服音樂大師貝多芬,并學習他這種不向命運屈服,積極向上進取的精神,起到了音樂學科育人的功能。
課堂效果分析:
本節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從學生熟悉、喜歡的作品入手,師生的配合默契。可謂把交響樂這個看似比較大的課題簡單化了,達到以點帶面、窺斑見豹的良好效果。
首先,本課選取了大家較為熟悉的《命運》交響曲作為首曲,把第一樂章呈示部的主部、副部主題作為本課學習的一個重難點。通過聆聽、分析、體驗,學生都能夠很好地感受兩個主題風格的不同以及它的音樂脈絡的發展。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作品,讓大家再次聆聽分析演唱作品并體驗情緒的特點,找到全世界人人都會唱的原因。從《命運》到《合唱》,貝多芬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的歷程,把三個主題連起來聆聽、體驗,更使大家認識到作者的作品與時代、與他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最后,通過拓展探究了解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共性特點以及維也納三位大師的個性特點。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大師,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集古典之大成,開浪漫之先河,他的音樂作品尤其是交響曲為浪漫主義音樂、民族樂派鋪平了道路,對整個歐洲乃至世界音樂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