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鈞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學)
摘 要:進入高三以后,由于許多英語教師又回到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大量的題海戰術,導致一部分同學對英語失去了興趣。從優化課堂教學的角度探討了互動的定義、重要性,互動的理論基礎和互動教學的優勢,并用了一個真實的教學案例來說明。希望所有高三英語教師都能深入思考如何優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互動教學;策略;高三英語;課堂教學
進入高三以后,有許多同學對英語課失去了興趣。許多同學反應:英語課在高一、高二還挺有趣的,一到高三就全變了。老師整天就是發練習題—講評—發練習題—講評;學生呢,就整天做題—聽講評—做題—聽講評,課堂教學又回到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又被迫接受“填鴨式”教學了。這使得英語課堂優于其他科目的優勢無法凸顯,使英語課失去了其魅力。現代教學論認為,“交流”與“互動”是教學過程表現的基本形式。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識、尋求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它涉及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等的互動過程。研究表明,人們掌握語言主要是通過互動或交流。因此,互動是英語課堂教學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英語課堂教學能否為學生提供大量互動的機會成為學生掌握該語言的關鍵。當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十分強烈。他們已意識到在當今社會,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具有社會參與意識,注重社會交往,改善人際關系,增強溝通的技巧和能力。這使得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組織或自己策劃的活動中去,完成一項項具體的學習任務。這為英語課堂進行互動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進入高三,雖然英語教學的任務比高一、高二更加繁重,但這并不能成為使英語教學偏離其軌道,改變其最優化教學模式的借口。高三階段更應該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保持對英語的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借助互動教學模式來實現。
一、互動的定義及其重要性
互動可以從廣義和狹義上來理解:從廣義上講,互動是指每個存在物質之間的相互影響;從狹義上講,互動是指在一定社會和特定情況下,人與人之間各種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相互影響。在這里必須強調,話語的交流必須具有自愿和雙向的特征。從二語習得的角度,根據Brown的定義,“互動是兩個或更多的人相互交流思想感情、傳遞信息并對雙方都產生影響的過程。”River同樣指出,“當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傳遞并且接受真實、實用的信息時(這里的信息指的是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認為有趣的、重要的信息),他們才能在使用語言中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目前流行的交際教學理論的核心就在于交際能力的培養必須具備互動這個性質。交際能力培養理論強調互動的重要性是因為人類在各種語言背景下使用語言的目的就是傳遞信息。由此可見互動對教學的重要性,正如Swain所述,“互動給外語學習者提供了創造語言輸出的機會,強迫他們運用這種新的語言結構,對這門新的語言進行反復訓練,最終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動性。”
二、理論基礎——輸入輸出理論
輸入理論是Krashen最先采用的,他指出:“在學生接受語言知識時,應選擇性地給學生一些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語言輸入可以分為高質量的英語輸入(roughly-turned input,略高于學生水平)和可理解的語言輸入(finely-turned input)。語言輸出包括練習性語言輸出(communication output)和交際性語言輸出。練習性語言輸出是句型操作練習、詞語造句、語法規則等一些機械性的操作練習,以提高語言具體使用能力。交際性語言輸出是一種創造性活動。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作為語言學習過程,應從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來設計課堂教學,選擇教學模式。
英語語言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聽、說、讀、寫這四種基本技能,聽和讀是屬于語言輸入,按照Krashen的理論,語言習得建立在足夠量的輸入(聽和讀)的基礎上,聽和讀作為領會式技能,是獲得語言知識的重要渠道,也是說和寫的前提。只有廣聽博讀,才能打下扎實的語言知識基礎,為語言輸出提供材料。在輸入階段,強化記憶詞匯、詞組、習慣用法。只有將它們牢記在心,它們才可能變成自己的語言,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信手拈來。中國有許多類似的古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謂語感的培養,用英語思維,不寫Chinese English的作文,這些問題的迎刃而解都依賴于廣聽博讀這四個字。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詞匯,沒有正確的語法基礎,沒有正確的語言運用知識,那么讓他們用英語去交際,必然會產生大量的、不規范的語言輸出,說出的話、寫出的文章毫無疑問會錯誤百出。所以,英語學習需要大量而正確的語言輸入,否則,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教學實例
下面是筆者用互動式原理設計的一個教學案例:
課題:奧林匹克運動會
課型:復習課
時間:2016年12月3日
選題背景:筆者所在的進修學校要求教師開設高三一輪復習觀摩課。而此時高三的新課已全部上完,距離高考僅剩95天。恰逢28屆冬季奧運會在德國都靈舉行。而就是在這次冬季奧運會上,我國花樣滑冰選手張丹、張昊在第一次比賽失誤后,張丹強忍著膝蓋的傷痛,繼續堅持比賽并勇奪亞軍的感人事跡正在神州大地流傳。筆者決定把這一話題引入課堂,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上好這節課,并鼓舞學生學習運動員頑強拼搏的精神,以飽滿的精神、高昂的斗志迎接高考。
(一)Warming up(導入部分)
1.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里約奧運會開幕式的錄像,使學生一下子就了解了本節課的主題是“Olympic Games”,并激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
2.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系列與奧運會知識有關的圖片并請了解這些知識的同學講解。由于這些都是一些很基本的知識,只要愛好體育的同學基本都知道,因此,同學們紛紛踴躍發言,活躍了課堂氣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二)Presentation(呈現階段)
在Presentation這一教學步驟中,教師仍然采用生生互動的模式。
1.小組活動。通過展示中國運動健兒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項目,讓學生四人一個小組,用一張紙把這些項目的名稱寫下來。
2.組間交流。在呈現一些學生較陌生的單詞時,先讓一個小組內知道某個生詞的成員把這一生詞寫出來,剩余的不認識的單詞允許組與組之間互相交流、資源共享。這樣由同學共同協作而記住單詞比老師直接教授單詞的效果要好。
(三)Discussion(討論階段)
在教學的最后一個步驟——討論階段,筆者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與塞爾維亞隊決勝局中的精彩片段讓學生觀看。在看到最后一局,在對戰隊員拉西奇發球出界后,中國隊以24-23拿到賽點。最后惠若琪探頭得分,中國隊以25-23獲勝時,學生的情緒十分高漲,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地使勁鼓起掌來,還有幾名同學大聲叫道:“好!”此時,我讓同學們討論: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athletics? You can say a word, a phrase , a sentence or some sentences. Anything will do.由于前面有了很好的輸入,此時同學們的輸出便變得十分容易。同學們紛紛站起來發言,且發言的質量都很高。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平時上課常常趴著的同學此時也神情激動地站起來,手握拳頭,大聲地說道:“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他的表現也贏得了全班同學的喝彩。還有一位上課從沒有發過言的同學也站起來說了一個短語:“Hold on!”盡管她的聲音不大,但還是獲得了大家的掌聲。
(四)課后反思
這節課上完之后,學生紛紛向老師反映,他們很喜歡這樣的課。通過互動學的知識讓人記憶深刻。而我前面提到的那兩名學生在剩下的94天中,每節英語課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并與我親近起來。這不禁讓我反思:我們的高三英語課該有多大的空間可以讓我們好好利用呢?
四、運用互動策略進行課堂教學的優點
(一)可以確保教學過程始終按照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程序,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驟地進行,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從上課伊始到課堂結束,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進行討論和思考,學生積極性高,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自學能力和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不是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當作被動的施教客體,或是儲存知識的容器。
(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得到了重視,通過師生協調、生生合作和多維互動,創設了一種主體互動、協同競爭的富有生氣的教學情景,從而產生教學共振,實現教學相長,推動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整個過程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全員參與,為全體學生創造了大量自主學習的機會,有利于開展多元評價。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經歷,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組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下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而高三這一階段的學習經歷對學生尤為重要。如何發揮個人智慧和集體智慧,使學生在人生這一關鍵轉折點上走得更輕松,走得更愉快,是值得每一位奮斗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深思的。
參考文獻:
[1]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Krashen. S 1985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3]Long. M 1985 Inpu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y[M]. In.
[4]S. Grass and Madden(ED):Input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 Rowley,Mass: Newbury House
[5]彭元玲.從語言輸入輸出理論談互動式課堂教學[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7(1):79-8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