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德奇
(廣西壯族自治區容縣楊梅中學)
摘 要:歷史教師的學科能力包括創新能力、持續學習能力、多種教育和引導“學”的能力,提高歷史教師的學科能力有利于學科教學,適應教育現代化。
關鍵詞:學科能力;歷史課堂;創新;教學方法
信息爆炸時代,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要求歷史教師提高各種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要。本文使用理論分析的方法,分析歷史教師的創新能力、持續學習能力、多種教育和引導“學”的能力。
隨著新課程素質教育的推進,人們越來越深刻認識到,培養高素質人才需要教育的創新,需要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而教育的新要求和創新又需要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適應新現代教育,我們歷史學科教師必須不斷培養和提高歷史學科的教育能力。
一、歷史教師必須要樹立創新意識,要具有教學創新的能力
就歷史教師個人而言,必須要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觀念,結合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用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廣開教學思路,拓寬知識領域,精于創新,樂于創新。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相互統一過程。就本質而言,是師生雙方互動交流的過程,是知識與能力的傳遞及實現過程。所以,在新課程素質教育的落實過程中,不僅要求歷史教師更新傳統落后的觀念,而且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轉變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新型教育工作者,這就需要我們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新課程改革下的教育要求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歷史教師要從“傳統的教書匠”或“被動式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管理者、組織者、合作者”。
二、歷史教師必須要做到能夠持續學習,要有不斷提高業務水平的能力
教師是人類知識的重要傳遞者,要給別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所以,歷史教師必須跟隨時代的進步,跟隨教育技術的更新換代,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加強業務學習。在精通吃透通史的前提下,深入鉆研專題史,在眾多的不同史學領域中要有自己的專長,深入研究,開闊歷史知識視野,不斷提高歷史學科能力。同時,對與歷史學科相關的知識要廣泛涉獵,特別是政治、地理知識,還要提高語文閱讀和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適應歷史學科相關知識疑問,使自己能勝任“傳道授業”的角色。
三、歷史教師要具備能積極探索并掌握歷史學科教與學的多種方法的能力
1.教學方法要多種多樣,靈活并恰當有效
教學中有一個論斷是教無定法。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歷史教師既要了解不同教法的特點及其運用情況,又要理解一般教學方法所包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更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班級、教材、學生、情景和環境,積極探索、研究、總結、掌握多種教學方法,做到心中有法,并能靈活恰當地運用各種教法。最后要了解施行后的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所預設的教學目的。如果不能實現這個目的,則需要更換其他的教學方法。另外,教與學是互相作用的,“教”是為了“學”,教師有法還不行,學生也要有法。我們要指導學生使用實用有效、靈活多樣的科學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學習、探究學習、創新學習;要讓學生養成既能夠獨立自主學習和善于學習,又能利用多種方法和多種途徑獨立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2.充分結合現代化教育設施,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及方法
今天高素質新型人才的培養,除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外,還需要利用現代化的教育設施,結合現代化的教具,充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其他資料,利用多媒體設備、電視、網絡等組織教學活動,編寫和制作優質的教學課件,使歷史課堂新穎活潑、內容豐富、有動有靜,改變傳統課堂的沉悶枯燥、單調重復的氛圍,創造能夠大膽思考、大膽創新的課堂環境,以利于學生學習。同時在使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時候,也必須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靈活有效地運用,不能為了追求好看而花哨,追求熱鬧而無序,更不能為了追求使用現代化設施和技術,而忽視課堂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
3.創設不同類型、不同教學模式的課堂,實現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千篇一律的課堂類型和形式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開放式的課堂形式,可由單一的教學形式變為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比如,活動課、設問課、探討課、閱讀課、討論課、比賽課等單一形式或多種形式并存。課堂之外,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外資源,比如,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實地進行社會考察和調查,或者組織參觀訪問,還可以通過電視廣播、互聯網查找,或到圖書館查閱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有時課堂外的形式要比課堂內的形式更有效。所以,課內與課外課堂,都是學生學習和掌握歷史知識的途徑,都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歷史教師,必須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必須以教學與科研作為平臺,不斷提高歷史學科的專項研究能力,提高歷史學科教學的理論水平,從而使得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黃品英.新課程下歷史教師能力的培養[J].廣西教育,2009.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