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雯嫄
(廊坊市第四中學)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的起點階段,中學是奠定學生以后發展的基礎,英語學習從小學的基礎內容到中學的發展階段,學習的深度與難度逐漸加深,這導致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畏難心理,嚴重者甚至出現厭學現象。如何做好小學與中學英語教學銜接工作,是每個中學英語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英語;有效銜接;策略
小學到中學的過渡對中學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而學生在學習壓力與畏難心理的雙重作用下,逐漸喪失學習的信心,出現厭學的心理情緒。要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首先便要了解小學、中學階段學生的特征與教學特點,然后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的銜接工作。
一、中小學英語教學特點
1.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特點
小學階段的學生,玩心重,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集中,因而這個階段的英語教學是以興趣、游戲為主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英語口語的良好習慣。因此在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教學趣味性強,專業性較差,對學生的詞匯、語法都沒有硬性要求。而大部分的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素養不高,自身英語表達能力弱。還有部分學校是其他教師兼任英語教師,對于英文發音、寫作等都沒有形成正確的英語教學習慣。雖然現在對小學英語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尤其是農村小學,對英語教學的重視和關注度遠遠不夠,使得農村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差。
2.中學英語的課堂教學特點
中學階段的學生已經開始面臨考試的壓力,課程學習的數量與壓力都顯著增大,一些基礎差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與畏難心理,進而導致學習一落千丈,嚴重者甚至出現厭學情緒。但是由于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太差、教學壓力大,難免會導致一些教師失去教學耐心;而日益增加的詞匯量、新出現的語法知識、句型等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而英語基礎差或者沒有英語基礎的學生會在學習中逐漸失去信心,最后不再學習。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策略
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從小學過渡到中學有一個過程,這期間既需要學生自身的努力,更大程度是依靠教師的引導。前文筆者簡單敘述了小學階段學生的特征與教學特點,要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要依據前文所述,不能憑空設想,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保持趣味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好奇心重,愛玩,好動,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也是一直以游戲等趣味性強的方式來教學,而中學之后,學生意識到了英語是一種“學習任務”,有了心理壓力,但是在教學中依舊要繼續保持趣味性的教學,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比如學習新課之前可以播放相關英文歌曲、MV、影視劇片段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簡單的課堂表演,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保持對英語的熱情,從而做好教學的銜接工作。
2.深度挖掘教材,合理分配教學內容
小學英語課本的教學內容淺顯易懂,而且還配套了相應的電子軟件,通過歌曲、童謠、故事等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教學最基本的英語知識。而中學階段的詞匯量、語法、句型等內容進一步深化,難度也有所提升,要做好教學的銜接工作,就要深度挖掘教材,合理分配教學內容。比如音標、單詞的教學,可以在教師領讀之后,選一名學生代表來帶領大家朗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語法的教學上,可以在課前引入學生熟悉的小學課本內容,降低學生的接受難度,然后再逐步深入;閱讀方面,可以運用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由短句到長句再到長篇,逐漸提高難度。在英文寫作上,中學英語教師要采用規范的寫作方法,從字母到單詞到句子,再到作文,寫作要規范,可以利用競賽的模式提高學生的寫作熱情。
3.培養良好習慣,優化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習,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中學階段的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改善這種情況,也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最基礎的課前預習,很多學生會覺得太簡單了,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或者問題明確說明第二天提問;在課堂教學中容易形成比較沉悶的氛圍,教師應該通過笑話、話題等方式,營造一個活躍的、積極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作業既是鞏固,也是檢查學習效果的一個手段,很多學生反感課后作業,教師可以將寫作的作業布置成開放性的作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此外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等都可以運用多種手段與方法,通過不斷強化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從小學過渡到中學,在心理與學習上都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教師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也要注意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法上做出改變與完善,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使學生順利度過過渡期,完成自己的一次成長。
參考文獻:
[1]梁靜.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J].青海教育,2016(1):65-66.
[2]朱慧.探索中小學英語教學“有效銜接”的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4(27):3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