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玲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酒泉路小學)
方法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應遵循的某種方式、途徑和程序的總和。英國哲學家培根認為:“方法是在黑暗中照亮道路的明燈,是條條蹊徑中的路標,它的作用在于能給理智提供暗示或警告。”法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指出:“尋求并找出一種教學方法,使教師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種以“少教”達到“多學”的愿望,一直是許多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語文作為基礎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全面發展起有力的支撐作用。如何把語文課教“活”,使學生愛上語文課,就是我們探討的話題。
一、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學語文的興趣,學習語文的欲望就高,掌握語文知識就快。那如何調動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呢?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多媒體教學可以給語文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加深學生對情境的情感體驗,充實語文課堂的內涵,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呆板、單調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產生厭煩、乏味的感覺。若教師依據課堂內容,輔助性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設計音響、圖案、活動、問題、動靜結合、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既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完善課堂教學結構,也可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備課上著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工作,也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1.教師備課要“以學生為本”。備課時,要結合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儲備和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動機、情感狀況來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只有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備課時預設課堂有效性提問。西方學者德加默說過:“提問得好即教得好。”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之一,有效的提問是學生參與課堂的活化劑。備課時設計課堂有效提問,一是從面上,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出發點,充分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二是從質上,要考慮提問的藝術性,要精心設計提問。問題的設計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問題過易,學生輕易回答,即使答對,也不具挑戰性,毫無吸引力。
二、提升語文教師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這句教育名言充分說明了在構成教育力的各種因素中,教師的人格是教育力的主要因素。教師具備了一定人格魅力,就能受到學生的歡迎、容納。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所以,語文教師若注重人格魅力的提升,將在學生學語文課的教學活動中起著如虎添翼的作用,并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效果。
(一)正確的教學態度
教師的教學態度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教學的評價和行為傾向,表現為對教學的認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持有正確的教學態度是語文教師必須選擇的。
1.賞識的教學態度
賞識是指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人得到贊揚后,心情愉快,信心倍增。同樣,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也渴求得到贊揚,滿足心理需要。當教師能夠在課堂中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激發學生深藏的潛能,他的學習積極性何以不被調動起來。當然,賞識是一門學問,是教師的必修課,要不斷鉆研,并在合適的時機發揮最大作用。
2.愛的教學態度
愛能產生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古人云:“與人善意,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教師的情感因素對學生的進取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熱愛就要尊重信任學生,多給一點理解、愛護。如,上課開小差,我們提醒一下即可;問題答錯,面帶微笑說:“請坐下再思考思考”!哪怕有一分的希望,也不應該放棄對學生的信任。學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個體,教師身上體現出來的愛能感染學生,能引發學生產生共鳴,久而久之并遷移為熱愛教師、熱愛學習。
(二)要有豐富的學識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淺薄無知。”“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做好老師,要有扎實的學識”。如果教師知識不扎實、教學中必然會捉襟見肘。教師的知識儲備足,又精通專業,在教學中必然得心應手,受學生的歡迎,甚至成為學生崇拜的偶像。這種崇拜可以變成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扎實的學識是教師堅實的靠山。如語文教師要有豐富的詞匯量;有過硬的背功,能背誦大量的文章,能寫一手漂亮的粉筆字等。
人們常說:“手巧不如家伙妙。”要把事辦好,得先有一個應手的工具。《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我們解牛需要方法,方法得當,不僅解牛快,還做到19年不用磨一次刀。孟子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參考文獻:
[1]李素梅.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9).
[2]王藝婷.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J].教育,2016(11).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