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維
(浙江省青田縣油竹實驗小學)
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給教育教學評價注入了新的含義,對學生學習評價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果對學生體育學習的評價還停留在原來的水平,勢必會阻礙體育新課改的進程。體育學習評價的改革和創新,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將是一種促進。
關鍵詞:傳統評價;新評價;體育;學習創新
一、傳統體育評價方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評價主要以教育測驗為評價手段,以檢查教師與學校效能的教育問責為評價目標,著重測量學生的智力或記憶事實材料的能力,而體育教學中則偏重于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運動成績為特征的評價方法。事實上這種評價存在著諸多缺陷。
1.缺乏權威的評價主體
學校或體育教師的評價占主導地位,學生處于被評價的地位。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只能等著一個個成績。這種有如單向軌道電車式的評價,導致教師成了舞臺的主角,而學生成了觀眾。
2.評價的形式單一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考核某項運動技術或技能成了體育教師評價學生體育學習的主要方法。由于每個學生在身高、體重、力量等方面存在差距,于是在考試中對照某項指標就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出現“體育差生”這樣的評價不由得讓人聯想到“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而對學生體育學習進行如此單一的評價顯然有失公允。
3.片面強調最終評價
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都會在期末給學生一個最終的成績,用分數這一終結性的評價概括一個學生一段時期的體育學習。這樣的評價,就忽視了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無視學生體育態度的養成、在體育學習中情感的體驗和對生活哲理的感悟。用一個象征性的數字敷衍了事的評價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的流失。
二、體育學習新評價的主要特征
1.突出評價情境的真實性
體育教學中部分考核項目與生活當中真實的場景相去甚遠,例如考核學生投擲鉛球,可是鉛球在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有多大的存在價值是個值得商榷的問題,甚至有一些專家對學生鉛球成績的評價完全持否定態度,因為這種評價與學生真實生活的景象不符。追求評價情境的真實性有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2.展現個體學習的標準
新的體育學習評價觀則認為,要以教學目標為標準,了解個體體育學習前后的差異性,辨別他們存在的不足和潛在的優勢,提倡“學生發展了多少,而不是發展到某個程度”的評價。例如,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了提高,要與學生自己本人進行比較而不是與別人相關聯。這樣的評價結果對每個學生來講都能起到激勵的作用,統一標準和個體標準的區別顯而易見,而個體標準評價的效果會更好。
三、體育教學評價創新的策略
1.從教學目標維度上進行評價創新
教師可用有趣豐富的圖片、兒童化的語言進行及時的評價,使學生得到直觀的感受。如一年級的評價重點可放在學習的態度和行為上,二年級則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上進行評價。
運動技能由教師選測項目改為學生自選項目,教師進行評價,把評價的內容交給學生,提高學生選擇的自主性,從而體現評價的個體性。如采用展示性的評價,突破常規的評價方法,對學生最滿意、最拿手的項目進行評價,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評價的生成,可以采用“很好”“好”“較好”“一般”等級形式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與此同時結合一些量化的評價形成階段性的評價,進行動態的管理。如某位學生期初進行一項內容的測試、記錄和分析后,在學習的多個階段進行觀察和測試比較,建立有效的數據,再采取相應的評價。
2.從有效評價角度上進行創新
評語式和等級制的評價相結合。對學生而言,教師評價的作用是明顯的,鼓勵性的、積極的、建設性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有力的推動。如評價學生游泳時,可說“你今天游泳真勇敢啊,你下次一定要表現得更好,老師期待著你更大的進步”,可以對學生的游泳學習起到正面鼓勵的作用。而對于小學高段學生則采用評語式和等級制相結合的評價,更能體現學生定量和定性評價的互補性。
體驗式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圍繞單元計劃、教學目標有效地開展階段性的評價,著重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準確和及時的反饋,從而有效地調整學習的心態和方式。這有助于學生對結果評價的形成的認識,幫助他們建立“部分—整體—部分”的學習策略。
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學習,而學生通過評價獲得來自多個方面的反饋,從而了解自己的能力,明白自己所處的水平。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是有難度的,需要不斷地探索。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和發展多樣性決定了評價永遠不能落后,創新的評價方法要合乎學生新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的多種需要,才能進行有效的評價,才能在新課程中適應改革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必華.教育評價范式的變革與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
[2]季瀏,汪曉贊.小學體育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美]Thomas Armstrong.課程中的多元智能[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