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輝
摘 要:制定規則,量化管理,讓學生的行為舉止有章可循,讓學生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學生在班規、班級公約的嚴格要求下,逐漸養成良好習慣,有利于自身發展,也有利于班級形成良好班風。
關鍵詞:規則;量化;集體榮譽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大學,直至走向社會,每一個過程對于個人自身素質的提升都十分重要。小學階段是學習生活的起始點,這一時期的一些行為習慣、思想表現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學生置身于班級,這就是一個小社會,優化的班級管理,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塑造他們知禮明信、剛正不阿的人品風范。現將本人幾年來制定規則,量化管理班級的點滴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制定規則,讓學生的行為舉止有章可循
小學生就是不經涂抹的白紙,紙張上繪出什么樣的圖案,要看畫者怎樣布畫了。一個班級形成怎樣的班風也要看老師對他們實行怎樣的管理方式。良好的管理制度下,學生便會嚴格要求自己,初顯自己的人格魅力。在一個班級內制定規則要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規則不是圈禁學生的思想做法,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做對,怎樣做更好。
1.班規
班規的內容要積極向上,概括性強,能體現班級特色。(1)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愛國愛黨是作為一名中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要時刻把祖國放在第一位,以作為中國人感到驕傲。(2)積極主動為集體做事,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我們置身于集體就要有團隊意識,一盤散沙,怎能形成樂觀向上、積極奮進的班集體?要把班集體當做一個大家庭,自己就是成員之一,要事事想著集體,努力為集體做事。(3)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做時間的主人。讓他們知道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一定要抓緊時間做時間的主人,和時間賽跑。(4)積極向上,樂學好學。學習永遠是為自己充電,增加知識底蘊的重要途徑。在學習的道路上,從來就沒有捷徑。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愛學習,不甘人后,爭做學習的主人。(5)打掃衛生,珍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能體現一個人的生存態度,一個能夠主動去勞動,并珍惜勞動成果的人,在其他方面也會表現出勤懇忠誠的一面。(6)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我們生活在班集體中,并非獨立的個體,同學之間要懂得謙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幫助。(7)尊重他人,愛護財物,保護環境。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要想別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別人。公共財物歸大家所有,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衛生需要全社會努力去維護,愛護公共財物,主動保護環境,能體現一個人的素質修養。(8)文明游戲,安全第一。無論我們做什么事,安全始終是最重要的。小學生不僅要注意交通、飲食等方面的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游戲安全,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時刻牢記:文明游戲,安全第一。
2.班級公約
學生在班規的規范下,知道自己在班集體中怎樣做才能是一名好學生。下一步就要把日常行為細化,形成班級公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集思廣益形成書面文字,再由班主任從各組的意見中歸納、匯總,最后出臺班級公約。班級公約涵蓋面很廣,包括學習、作息、著裝、游戲、文明禮儀等,把班規的內容具體落到實處,力求形成良好班風。
二、量化管理,讓學生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
每個人都希望被冠以好評,希望自己名列前茅,一舉一動中都在有意無意地與他人比較。那作為小學生,衡量自己表現如何,又該以什么為依據呢?小孩子上進心都很強,一朵小紅花,一個笑臉都會讓他們欣喜,激起他們積極向上的欲望。我把班級里的學生分成小組,以組為單位進行評比,既能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又能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1.分組
把全班學生按照各方面表現均勻地分配到各組中去,然后把各組員按其日常表現具體分工,讓每個人在組內都是某一方面的小干部。這樣有利于小組內的管理,又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最后分配具體職責。組長:各組的代表是組內的主要負責人。主要負責家庭作業的收發及協助老師督促組員學習及完成相關批改。紀委:配合組長維持本組紀律。主要負責早上、課間、午休時間教室內以及走廊、樓梯間的紀律。衛委:主要負責本組的衛生。職責有檢查組員的個人衛生,包括頭發、指甲等。勞委:主要負責本組的勞動。本組值日時,安排組員分工,值完日負責檢查地面、窗臺、走廊等是否整潔。體委:負責本組組員按時做好眼保健操、課間操及上好體育課。
各組學生有了在組內的角色分工,不但能嚴格要求自己了,還想著督促別人,增強了責任感。
2.制定量化管理細則
分組之后,就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比。評比分為加分和減分兩大項,分別制定出細則。量化管理細則中囊括了學生在校的日常表現,包括學習、紀律、衛生、勞動等各方面內容。加分減分都不是目的,目的在于督促學生嚴格要求自己,為集體榮譽而努力。
在制定規則,量化管理之后,班級的紀律、衛生明顯好于以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顯著提高,班級形成了樂觀、自信、向上的班風。
參考文獻:
[1]趙祖地.高校德育評估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2]張三蘭.小學管理的科學化和人文化[J].學園,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