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狀態、發自內心地學習一門學科,而不是把它當做一項任務完成,研究內容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小學三年級語文的趣味性教學。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趣味性教學
小學生三年級學生年齡尚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與其強行命令,不如充分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迎合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寓教于樂,讓孩子們在輕松和快樂中完成語文的學習任務。那么,針對小學三年級語文,如何實現趣味性教學呢?
一、增添課堂語言的趣味性,用優美母語來塑造人性
語文學科最大的魅力莫過于用優美塑造人性,因此在教學語言的使用上,教師更要下一番功夫,爭取讓自己成為語文學科最好的代言人,起到言傳身教的重要作用。有趣的課堂語言,同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如沐春風。教低年級的孩子,更要注意增加課堂語言的趣味性,努力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之余對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有一定程度了解,知道他們對什么感興趣,包括他們的成長環境、性格傾向等,以便于教師更好地因材施教。
例如,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為識字、寫字教學,而寫字教學的重點則為筆順。筆順教學雖然有規律可循,但學生一旦形成了思維定式,就很難改正。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現一個規律,很多知識學生識記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錯誤的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難改正,甚至會根深蒂固。所以,趁小學低年級時,學生可塑性尚強,一定要抓住這一黃金時期,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寫“回”字時,很多學生習慣先封口再寫內部結構,我用兒歌幫助他們強化記憶“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快點開開,我要進來……你把門關上了,大灰狼該怎樣實現它的計劃呢?”這樣一來,學生再下筆的時候就會思考再三,想起老師曾經教過的兒歌,就會下意識地修正自己的錯誤。
二、增添課堂情境的趣味性,使學生置身其中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切忌在低年級階段就讓學生死記硬背,最好的教學方法莫過于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置身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從而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增添課堂情境的趣味性,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實現最大的價值,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東西。
例如,在講授《日月潭的傳說》這一課時,通過我對學生的了解,得知學生對于寫景的文章興趣不很濃厚,去過日月潭或有所了解的更是寥寥無幾。為此,我布置學生先對這篇課文進行預習,利用網絡搜集整理大量的資料,做到一定的了解。上課時,我嘗試著運用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將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導游,借助多媒體播放日月潭的相關圖片,同時向學生介紹日月潭的迷人風光、地理位置、風土人情等特點,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讓語文課堂煥然一新。這次角色轉換,我利用網絡向許多著名導游學習,下了一番功夫,不過當我看到孩子們驚奇和贊嘆的眼神后,我覺得付出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三、增添課后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愛上做作業
語文學科布置的作業通常都是比較枯燥的抄抄寫寫,作業量大,學生機械地抄寫,效果卻并不明顯。其實語文作業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作業布置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形式多樣的作業能讓學生產生主動完成作業的欲望,而不再把作業當做一項負擔和壓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創新作業形式,語文作業并不一定是機械類的抄抄寫寫,勇于突破傳統的作業樣式,才能夠推陳出新;其次,增加實踐作業的比重。相對枯燥乏味的抄寫而言,學生更傾向于教師所布置的實踐活動,他們會體現高漲的熱情,教師不妨投其所好,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最后,加強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每個學科都不是孤立的,特別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好語文更要博覽群書,教師不妨隔一段時間給學生一次小驚喜,滿足他們的胃口。
例如,在講授《愛是什么顏色》這一課時,我一反常態,布置的作業是要求學生用手中的筆畫,畫出自己所理解的愛的顏色。學生聽了,大呼過癮,看到他們將自己的理解用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我也十分欣慰。
總而言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語文教學并不要求他們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更重要的是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美滿.小學中年級語文詞語趣味性教學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2).
[2]陳聰.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兒童文學選文研究: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J].上海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