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斌
學校特色課程建設過程中,以瓦楞紙版畫為載體能有效地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凸顯特色。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版畫是以“版”作為媒介來制作的一種繪畫藝術。用瓦楞紙刻版畫是個新生事物,瓦楞紙版畫顧名思義,就是在瓦楞紙(俗稱紙殼)上繪畫、雕刻、上色等藝術過程。這方面現成的資料和作品很少見。瓦楞紙在我們生活中唾手可得,我們只要把這些材料拿來,做簡單的整理歸類,不花亳厘便擁有了大量的美術造型材料,將其在課堂中開發利用,極大地提升了它的自身價值,變廢為寶,化平庸為神奇。瓦楞紙版畫屬于造型表現領域,不同的材質、不同種類的顏料都可以嘗試使用、繪畫、剪紙都可以結合發揮。
其內涵更是不言而喻。開展瓦楞紙版畫教學,可充分利用孩子好動的特性,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操作等能力,寓教于樂,能有效開發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性情。一張張隨處可見的瓦楞紙,經過學生的整理雕琢,搖身一變成了一幅幅靚麗的藝術品,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此項活動,讓教師和學生認識到人生就像一張簡簡單單的瓦楞紙,如果你能用心地去雕琢它,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美好人生,為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打下一定的基礎。加強系列作品開發并挖掘其內涵,如重點開發臉譜作品和三國人物作品,不能讓老師和學生為了作品而作品,要在作品的制作中研究內涵發展。如臉譜,師生在制作中得到的不僅僅是技能技巧的發展,他們知道了京劇是中國的國粹,既了解了京劇,還知道了如何欣賞臉譜。光臉譜的色彩含義就博大精深,紅色象征忠勇、正義、威武、莊嚴,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關羽。黑色表現公正無私,如包公,白色表現陰險狡猾、居心叵測,如趙高等。不同色彩均表現不同人物特色。
考慮到撕刻的過程中需要一定力度與技巧以及刻刀的安全使用,此活動通常在3~6年級中開展。由于學生處于不同的年段,學習內容和技能也要有所不同,根據年齡等方面把整個學習分為三個階段。
初級階段(三、四年級):了解瓦楞紙的構造特點,熟悉刻刀的各種用法,掌握簡單雕刻法,能夠運用簡單的鏤空、撕的方法表現內容以動物為主。
中級階段(五年級):熟練運用刻刀表現各種線條,能夠運用色彩對比來豐富畫面表現力,運用單一色作底增強效果突出主體,內容以造型為主。
高級階段(六年級):運用多種表現技法,并自主創新豐富畫面效果,材料以瓦楞紙為主,嘗試運用其他材料綜合表現。表現內容多以人物為主,結合歷史故事,以班級為單位創作系列故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此,必須采取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一是營造版畫特色氛圍。大力宣傳版畫特色對學校發展的意義和對學生、教師發展審美情趣的重要性,讓版畫特色理念深入到每個教師、學生及家長的心中;在校園班級走廊文化長廊內布置介紹版畫的起源、種類及各種制作方法的展板,展示學生各階段的優秀作品,以此來激發學生、教師對瓦楞紙版畫文化及制作的興趣;通過班級板報、黑板報、校園廣播等渠道廣泛宣傳瓦楞紙版畫的特點、如何鑒賞等,激發學生、教師對版畫的認識和熱愛。
二是引發興趣,施行版畫特色引領。以打造版畫特色學校為契機,充分利用版畫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美的向往,繼而引發學生對版畫的興趣;滲透版畫特色教育到學科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版畫美育的核心輻射作用,把版畫美育融合到各學科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美、意境美、人物美、語言美,教學過程也因美育的滲透而變得更具有趣味性。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定期開展如下活動:每月一次作品展,評出優勝班級;每月一次優秀作品評選,獲獎作品將被編成作品集;積極參與各部門組織的書畫作品比賽;在網絡、博客上傳學生優秀作品,以此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三是開發校本,加強系列作品的開發。如臉譜版畫、西游記、人物版畫、景物篇、三國人物版畫等,搞好作品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學校成立版畫特色編撰小組,每學期開發一本優秀作品集,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通過版畫教學經驗做法介紹、活動剪影、作品剪輯等內容,制作一個多角度展示我校版畫教學特色的視頻。
四是搭建平臺,展示版畫特色成果。通過版畫教學經驗做法介紹、活動剪影、作品剪輯等內容,制作一個多角度展示我校版畫教學特色的視頻。對版畫校本教材進行修訂,設計展示空間的構成并對展示內容進行補強,在各種大型活動中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個性版畫、班級特色版畫的機會。
以瓦楞紙版畫為載體能有效地促進學校特色發展,它引領學校各方面工作不斷深入發展,為老師提供了學習、提高、展示的平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易美媛.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繪畫能力[A].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2]魏思東.構建開放式的小學美術和諧新課堂[A].福建省行知實驗校校長論壇論文集[C],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