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淑華
摘 要:做好小學班務工作的根本所在,就是班主任的“愛心”。因此,在具體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關(guān)心體貼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賞識和贊美學生,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簡單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愛心呵護下快樂成長。
關(guān)鍵詞:班務工作;愛心;快樂成長
著名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一個好的教師首先是要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边@些年我做小學班務工作,有辛酸,也有無盡的甘甜。我認為,做班主任老師最大的快樂莫過于讓自己的愛心找到了最好的居留,能用愛心為孩子們撐起一片天空,讓孩子們在愛心的呵護下快樂成長。
一、關(guān)心體貼學生,融洽師生感情
班集體中,師生之間應有良好的情感。教師對學生要“親”而“嚴”,學生對老師應“敬”而“畏”,關(guān)系融洽了,學生自然就理解教師的苦口婆心,就會自覺地沿著教師的引導去努力。
關(guān)心體貼學生不是口頭的說教,它應該是用心做好一些簡單平凡的事。也許是你給予學生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聲關(guān)切的詢問,一次會心的微笑,一句中肯的批評;也許是下雨時你遞上的一把雨傘,是他作業(yè)錯誤時你一遍又一遍的講解;或者是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你在他肩頭那輕輕的一拍……
二、全面深入了解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沒有像兩滴水那樣相似的學生。為師者的愛心,絕不僅僅是柔情,更是為促成學生成長的那一份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所以,班主任首先得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談得上因材施教,才能為塑造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1.經(jīng)常與學生談心
了解學生個人及家庭的基本情況,了解學生個性及心理狀態(tài),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人際交往和成長志向。這些無疑是班主任常態(tài)化的工作。
2.做好學生的家訪和社會調(diào)查工作
學生成長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不少學生并不是他們生來就討厭學習或比別人差,而是受到一些不良影響,致使一個班學生中品行和學業(yè)成績參差不齊。因此,教師除了要清楚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外,還應當做好家訪和社會調(diào)查工作,弄清學生生活的背景,從而營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得以健康成長。
3.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抓住亮點,因勢利導
作為小學班主任,應該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多留意,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和閃光之處,抓住時機,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的轉(zhuǎn)變或躍進。
我班的王××同學一度迷上打游戲機,成績下降很快,開始自暴自棄。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想,一味地批評可能使他產(chǎn)生逆反心理,思想上與我們越隔越遠。后來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他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愛運動、愛打掃衛(wèi)生,有了這些發(fā)現(xiàn),我想他是可以進步的。于是我有意無意地找他談話,聊一些他感興趣的話題,讓他感受到老師在關(guān)注他;同時,把他的“空閑”時間安排在班集體衛(wèi)生活動上。慢慢地,他遠離了游戲機,參加公益活動更加積極,學習成績也逐漸跟了上來。
三、善于賞識和贊美每一個學生
把愛灑向每一個孩子,在老師的眼里,沒有一朵花兒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
班集體中,總會存在諸如貧困生、學困生、留守生以及家庭條件特別優(yōu)越的學生等特殊群體,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耐心呵護、理解與尊重。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有的天分,他們都希望得到賞識和贊美,教師對學生小小的成功、點滴的優(yōu)點給予贊美,可以強化其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滿足其成就感,進而激發(fā)學習動力,培養(yǎng)自信心,促進良好心理品質(zhì)的形成和發(fā)展。
記得我班有個吉克××同學,她之前很平常,平時很少注意到她。直到有一天,我照例到教室查清潔,發(fā)現(xiàn)走廊里許多同學說著笑著將一個牛奶盒當足球踢來踢去。這時,吉克××同學走了過來,告訴大家不要踢了,拾起空盒扔進了垃圾桶,然后回教室拿來拖布,清理了地上的奶汁。我立刻在班里表揚了吉克××同學,并盡力贊美她關(guān)心集體、為他人著想的好行為。此后,我又從幾件小事里發(fā)現(xiàn)吉克××同學性格中閃光的地方,并及時給予表揚。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她變了,上課特別認真,尤其是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半學期后,她被同學們推選為班級干部。
讓學生受到賞識,學會感動,是教育的一種極佳境界。要不失時機地多給學生一點贊美,因為他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你的贊美之中。
四、讓孩子們在簡單快樂中成長
教育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小學生還是孩子,他們還沒能了解大人們的世界。事實上,如果讓兒童過早涉足于成年人的空間,那本身就意味著教育的失敗。因此,社會、學校、每一個老師,都有責任和義務讓孩子們在簡單快樂中成長。
1.把校園打造成一方凈土、樂土
現(xiàn)代社會飛速發(fā)展,形形色色的信息沖擊著人們,如果不凈化校園,孩子們將一味盲從或無所適從。教師要用豐富、生動的校園文化、趣味高尚的人文生活占領孩子們的陣地,比如建興趣小組、開主題班會、辦手抄報、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等。通過這些方式,讓孩子們覺得學校、班級是我的快樂去處,讓學習簡單快樂起來,促進學生的和諧發(fā)展。
2.借助樸素游戲?qū)嵤┛鞓方逃?/p>
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輔之以相應的游戲,是快樂學習、品格培養(yǎng)、成長體驗的良好方法。事實上,農(nóng)村學校游戲資源特別豐富,諸如滾鐵環(huán)、打陀螺、丟手絹、打“豆腐干”“斗雞”、藏貓貓等,雖然很樸素,但孩子們玩得很快樂、很投入。童年不應該是這樣的嗎?
3.做個簡單快樂的班主任
既然做了班主任,就不要患得患失,不能因孩子們有時頑皮而生厭。教師如果離開了孩子們,就如魚兒離開了水,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我們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做一個簡單快樂的班主任。首先,要志在育人,安貧樂教,才能愛由心生。
在班主任工作崗位上,我一路走來,每當覺得累和苦的時候,就想想孩子們給我的快樂,心里覺得值了。是啊,學生在愛心呵護下成長,我也在從教之路上長成,這不是很快樂的事嗎?
參考文獻:
趙承.用愛心呵護孩子們成長[N].人民日報,2012-05-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