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林
(重慶市巫山縣朝云小學)
一、背景
1.問題提出
2011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把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作為四大培養目標,但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都不善于反思,只是把解決問題當作一種任務,只求快速完成。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目的是學生在學習上能“瞻前顧后”,通過“應用—反思—再應用”的模式逐漸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的不同,但每個學生肯定都會有自己的收獲。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反思看到自己的收獲,并同時也要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反思,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2.現狀分析
(1)對解決問題中學生反思意識的片面理解。教師只注重課中的問題解決,覺得問題解決只限于課中的重點,忽視學生的反思,其實不然,反思比解決問題更重要。
(2)只注重問題解決,而不能挖掘其所有價值,使得問題解決如擺設,效率低下,中看不中用。
(3)形式豐富多彩,但實效差。現在,有很多數學課走入了注重課堂氣氛,忽視學生反思的怪圈,表現為:活動的氣氛熱鬧,活動的形式花哨,而熱熱鬧鬧一節課下來,學生似乎沒有學到什么。現在提倡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但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教學問題的解決,為了設計問題可謂是“冥思苦想”。
二、研究措施
1.理論學習,明確研究目的
通過備課、推門聽課、自己的課堂實施等活動,我們發現根源還在教師,在第一次研討活動時,我們課題組教師就一起學習了桑海燕主編的《小學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性作業》等書籍,教師積極收集相關網絡資料,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分享交流,每位教師能結合本班學生特點,說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金點子。
2.課例研討,使研究逐步深入
(1)講課前的說課環節必不可少。重點是說教材和備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的反思意識,要求本組教師就新授課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形成的基本能力、應掌握哪些學習方法,找出例題的關鍵點、拓展點、育人點進行分析,重點對教學設計如何體現層次性、教學與新知的匹配性、教學如何為新知服務進行詳細說明。經過第一階段理論學習,大家集思廣益。
(2)深入課堂,扎實有效地加強教學實踐、研究,努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課后大家進行分析研討,就哪些內容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哪些內容有利于學生反思能力的提高,哪些內容有利于反思、舉一反三等,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使研究活動真正落到實處。
3.課后反思,查找不足
總之,我們的課堂教學不怕出現問題,怕的是有了問題發現不了。因而我們組的幾位老師有一個很好的做法就是:發現問題及時交流,每次研討時我們都會留出30~40分鐘供老師們交流自己教學中的困惑。這樣一來,每位老師自覺養成經常反思與總結的好習慣,只有及時反思,隨時積累,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才會發現碩果累累,從而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中段學生的反思能力。
三、研究成效
1.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
(1)在歷時一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課題組成員的教學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通過在小學中段數學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反思意識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堂效率。
(2)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探索適合我校實際的在中段數學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反思意識的策略和模式,提高了教學質量。
(3)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實踐、開發、建設,進一步豐富學校教學資源庫,提高參加研究教師的研究能力。
2.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1)學生獲得全面個性的發展。小學中段數學問題解決中培養學生反思意識的策略研究,旨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個性教學”,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求知欲,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培養了學生應用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問題解決中的反思能力。
(2)借助問題解決中的反思,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數學領域的探究能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在教學中,努力發掘和發展每個學生的潛能,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滿足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意志、特長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持續發展。
(3)學生解決問題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習成績突出。經過一年的研究,我班學生的數學成績提高很快,學習數學的信心更足了。
3.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
通過為期一年的實踐研究,教師們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提高了,科研能力也有所提升。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