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河北省滄州渤海新區中捷產業園區芳澤幼兒園)
摘 要: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提高認識、科學引導,還需要榜樣示范、家園協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同步發展,達到春風化雨、寓教于“行”的目的。
關鍵詞:行為習慣;榜樣;家園合力
幼兒時期,是培養一個人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為此需把握好時機,從小抓起,從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開始,從老師言傳身教、不斷引導開始。本文以幼兒“愛物惜物”行為習慣培養為例,探討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創設情境,開展實踐活動
愛惜物品包括思想上愛惜和實踐中整理兩個方面,既包含愛惜玩具、書本等,也包含愛惜水資源、糧食、環境等各個方面。從長遠角度來看,幼兒養成并踐行珍惜物品的習慣,對其今后的生活無疑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首先要從提高認識入手。針對幼兒,我們通過創設情境、開展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認識,了解一些方法,并且明確愛惜物品對于生活的重要性。以前,孩子在上廁所后洗手時,總會趁機和幾個小朋友嬉鬧,互相“打水仗”,有些孩子還會將水槍帶到學校,甚至還將水槍對準園內的畫報。為了增強孩子愛護水資源的意識,我專門設計了一節有關“愛惜水資源”的教學活動,通過創設情境,上網搜集諸如水起源、水污染、水保護等相關視頻、圖片、動畫,講課時結合時事介紹,比如去年北方旱災情況、非洲難民缺水情況及內陸淡水湖數量急劇減少等,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孩子演示,讓孩子了解水資源的這些情況,懂得水是不可再生資源,并且意識到我國水資源的緊缺現狀。此后,孩子在廁所“打水仗”的現象大大減少。
二、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思想非常單純,他們雖然已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但尚未完善,同時可塑性很強,極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因此,教師在教育孩子愛惜物品時,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提高自身修養,重視自身言行,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做好表率。教師可以運用激勵機制,通過語言強化和情感強化相結合的方式,肯定幼兒的良好行為表現,正面強化刺激,從而將正確行為固化下來,并逐漸養成行為習慣。如在進行完游戲活動后,通常游戲的器材會被扔得到處都是,教室一片狼藉。這時,我會將這些物品分門別類,并按游戲前的狀態整理好,再將桌子上、地板上的廢棄物收拾干凈。孩子在目睹這一過程后,不知不覺中就接收到“要愛惜游戲器材,保持干凈”這一信息。到了下次進行游戲時,孩子們就會自覺地不隨意亂扔東西,甚至有些孩子還會一塊幫我整理,對這些主動提供幫忙的小朋友們,報之以“謝謝”“你們真棒”“好孩子”等鼓勵性言語。久而久之,受到表揚的孩子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整理好個人和公共物品,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其他的孩子自覺養成惜物、整理的習慣。我用自身行動踐行“愛惜物品”來為孩子做榜樣,收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良好成效。此外,在發現個別孩子在上課時喜歡左右搖晃桌椅的壞習慣后,我就跟孩子們講述《桌椅的對話》的故事,告訴孩子們桌椅經常搖晃的話不僅它們會疼、會哭,而且對自己的安全也會造成潛在危險。在此基礎上,我還對班級里面坐得端正、表現良好的孩子加以表揚,進一步引導他們愛惜公共物品,促使他們自覺養成愛惜物品的好習慣。
三、開展教師與家長互動式教育
幼兒愛惜物品習慣的養成不僅需要幼兒園教師的引導,還需要家長的教育和家庭的熏陶。幼兒園可以通過定期召開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經驗交流活動,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生活常規及行為習慣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同時也跟家長了解幼兒在家的習慣,保持家園在培養孩子愛惜物品這一習慣的一致性;可以通過舉辦講座,邀請專家現場演講,解決家長培養孩子愛惜物品習慣過程的實際困惑;可以借助短信平臺,由班主任每周發送與良好行為習慣相關的短信,敦促家長重視并糾正孩子在家對待物品的不良行為;還可以向家長普及育兒知識。而家庭方面,則要求家長切實配合學校的教育,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首先,父母要努力營造和保持一種快樂和諧、尊重互愛的家庭氛圍。教育需要愛的支撐,在這樣的家庭中幼兒才會感到溫暖、愉快,才能得到愛心的熏陶,萌發自信心、上進心;其次,要創設干凈、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幼兒從小養成惜物的良好行為習慣;最后,家長要切實配合學校的教育,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么做,在家里同樣如此,如玩過的玩具要及時整理,不在家里墻壁胡亂粘貼卡片,洗手后及時關水龍頭等,只有這樣才能鞏固幼兒愛惜的習慣,達到教師與家長互動式教育孩子的目的。
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樹立長遠目標,不能急于求成。在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尊重自身特點,運用激勵機制,做到科學引導,還需要家園共同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同步發展。作為教師,我們要堅持以身作則,做好表率,同家長一道形成合力,積極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孔慶杰.如何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J].卷宗,2014(2).
[2]高曉霞.淺談幼兒園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教育[J].關愛明天,2015(8).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