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玲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安樂村小學)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以“一言堂”為主要形式,以應試為主要目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代之以激發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生命活力,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個性。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寫,學生的習作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
關鍵詞:調動;習作;積極性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一種雙向互動活動。一個教學活動的完成,必須經過師生雙方的密切配合。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與學二者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必須經過師生雙方的密切配合。尤其在小學中年級的習作教學中,更要注意這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逐步改變過去那種“給題目、限范圍、定字數”的教學思想,積極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激發學生的習作欲望,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水平,讓學生由“怕作文”變為“愛作文”,逐步做到“出口成章”,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增強自信心,消除學生畏懼心理
小學生在習作時往往有一種恐懼心理。提起筆卻不知從何入手,不知寫些什么,不知如何表達。不消除學生的這些心理障礙,學生往往很難完成習作,甚至不愿意完成習作。
形成畏懼的主要原因是學生認為作文太難,對自己缺乏應有的信心。針對這一點,教師首先要耐心地講解,告訴同學們習作和我們平時說話差不多。只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達出來就可以了。其次,要采取積極靈活的辦法消除學生的緊張情緒,在首次習作時,學生往往情緒比較激動、緊張,這時,我們不妨采用談話導入法,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上課伊始,我對同學們說:“今天,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此時,同學們面面相覷,“啊?這節是習作課呀?”接下來,通過一個故事緩解學生的情緒。故事講完后,請幾位同學復述故事,最后讓學生把聽到的故事寫下來。這時,有同學可能會問:“老師,習作課不上了嗎?”當我告訴學生我們已經在上習作課了。學生才恍然大悟,“這就是習作,就這么簡單。”緊張、畏懼的心理頓時化為烏有。
二、創設情境,使樂趣滲透在習作教學的全過程中
在習作教學中,要想點燃學生渴求寫作的熊熊之火,教師就要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全身心參與的情況下,興趣盎然地完成習作。例如,寫一次活動,上課前10分鐘,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有趣的吹雞毛比賽,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比賽異常激烈,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寫起來就得心應手。有同學這樣寫道:“女生先發球,雞毛飄過了紅線,只見章××起腮幫子,嘴巴對準雞毛,猛地用力一吹,將雞毛吹回了對方‘陣地,女生毫不示弱,奮力還擊……”還有的同學這樣寫:“眼看雞毛就要落地,我們幾個大喊,只見顧××跪在地上,雙手撐地,來了一個‘海底撈月……”活動的情景就會被學生在作文中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
三、教給學生觀察方法,讓學生有東西可寫
小學生的作文中無話可寫、無物可狀的現象十分嚴重。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作文材料。腦子里沒有一點素材,學生怎么能完成寫作呢?而觀察是獲取、儲存素材的有效途徑,所有,我們要在平時讓學生多注意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物,養成邊觀察邊思考的良好習慣。同時,教給學生制作資料卡片的方法,把讀書看報時找到的好詞好句分門別類地摘抄下來,或把自己觀察到的記下來。這樣,在作文時,學生就會有話可說。
四、精心設計作文題目,使學生在樂趣中完成習作
題目是文章的靈魂和主旨。一個好題目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經常擬定一些富有趣味、啟發性強的題目,以此激發學生創造的欲望。否則,學生會感到千篇一律,產生厭倦情緒,自然,作文質量不會高。例如,《我的同學》可改為《我班之“最”》,《我和老師》改為《星星和月亮》……同學們的興趣也許會更高。同時還要注意訓練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五、進行作文“二次”修改,提高作文訓練的效率
當前的習作程序為:給出題目,老師指導,學生習作、修改、謄抄,教師批閱,學生看分數。這一程序不能形成學習上的反饋,老師的評語往往不被學生留心,學生作文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沒有進行及時彌補。而提倡“二次”作文能彌補這一不足。所謂“二次”習作指學生根據老師的批閱指出的問題,針對問題,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再給老師批閱。這樣,學生會留意老師的批閱,二次習作使他的習作更完美。看著自己的作品,學生對習作的興趣會更濃厚。
在平時的教學中,只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樂中學、樂中寫,學生的習作水平一定會不斷提高。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