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向輝
(河南省三門峽市實驗小學)
在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學目標之下,習作教學過程必須是學生積極參與的過程,培養學生自主習作能力的過程。這樣的習作教學才是充滿民主精神、散發著科學的芬芳、閃耀著個性光芒的教學。
一、讓學生擁有向往習作的主動權
1.參與習作計劃的制訂
開學初始就帶領學生了解學期習作要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設想,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自身情況,適量增、減習作次數、內容。如四年級增加學生喜愛的寫童話或編課本劇;五年級增加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編寫習作集或創意廣告;六年級增加實用性強的書信或產品介紹等訓練。學生參與習作計劃的制訂,增強了自主習作的主動性,還可以引導學生制訂課外習作計劃,培養主動習作的意識。
2.參與習作目標的調整
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學生知道究竟應該寫什么,怎樣寫,通過哪些方法、途徑達到習作目標。如三年級學生去春游,我原來要求學生按地點變換順序,有重點地描述游覽中印象最深的景物。但學生告訴我,他們對游覽中的景物并沒有留下多少印象。針對這一情況,經過討論后,我及時調整目標,改變習作要求:按一定的順序寫春游的過程,并表達自己的心情。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習作一課,我謂宜認定標的,師生全力以赴之,標的為何?文理通順而已。”為了達到學生習作“文理通順”的目標,適當調整一下教學目標,讓學生樂于習作。
二、讓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作文課習作教學的主陣地也是根據地,教師正是立足這一陣地對學生進行習作訓練的。但如果把眼光僅僅盯在這一小小的課堂上,則遠遠不夠,作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學生的知識、能力、習慣、意志及生活情趣等無不在作文中體現出來,而這些方面的提高和培養僅靠課堂教學是很難完成的。要讓學生把自己放在生活的角度上去觀察、去思考、去習作。
1.自主地觀察生活、接觸社會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告訴我們“生活是作文之本”,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問題。這是因為學生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這一點,我們可以借鑒西方小學生的一些做法,跨出教室、跨出校園、跨入社會,在充分接觸各種人和事之中進行有感而發的寫作,這樣做更能發揮寫作的功能,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例如同樣的作文題《我的父親》,中國的學生多數憑借積累的經驗胡編亂造,導致習作大多千篇一律,心目中的父親毫無個性可言;而美國的學生去采訪父親、母親、祖父,乃至伯伯、叔叔、鄰居和父親的同事,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父親,從而寫出一篇生動而深刻的調查報告或紀實文學。因此,我們很有必要讓學生走出課堂,多角度地看待身邊的一切事物,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品德、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生學會寫作文、熱愛寫作文,這樣的寫作會比僅僅在課堂上完成一篇佳作要有意義得多。
2.自主選擇習作內容
習作的過程是知、情、意統一的過程,每個學生因為知識、能力的差異,對同一事物的感受也會不一樣。如四年級“記一次××活動”習作訓練,恰好學校舉行“小籃球”競賽,在籃球賽中,學生仔細觀察,積極參與,當然每個人都有最感興趣的內容,其中有一個學生總結了本班籃球賽失敗的原因:“老師,我認為這場籃球賽是您指揮錯了。比賽前,您說過,誰進球獎勵誰,所以得到球后,隊員只想著自己進球,忘了打配合,球場上沒有團隊精神,怎能打好比賽呢?”說得真好!學生頭腦中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而這正是他們創造自己美好理想的動力之源。要讓學生自主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把習作當成一種快樂、一種需要,而不是一件苦差事。
三、讓學生獲得習作的成就感
習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創造性勞動的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地對待自身的勞動成果,從中體味到勞動的快樂,教師可以利用高分激勵、推薦發表等方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收獲快樂,獲得成就感。
1.在自評自改中品嘗樂趣
首先,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小組同學聽,同學能聽清,說明語句通順,聽不懂則說明文理不通,則應修改。其次,小組交流習作,做三件事:(1)找出錯別字。(2)畫出優美語句。(3)想想你最欣賞哪個方面。自己的習作能得到別人的充分肯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接著全班交流學生習作中最精彩的部分,并進行評點。最后,根據大家的評點,選擇你認為需要修改的地方,自己修改。學生全程參與評改的過程,既學會了欣賞別人,也懂得了提高自己,是一個充分發揮了主觀創造性的過程。
2.在自己的習作集中收獲快樂
盡管學生的習作能力有差異,但每一位學生都有被人認同的成就感。每個學生可以出一本習作選,把一學期的習作都放到里面,自己設計封面,裝訂成冊,在班上交流。這其實也是學生一學期心血的結晶。這極可能會成為學生走上作家之路的素材集。
陶行知先生在《小孩不小歌》中這樣說:“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就比小孩子還要小。”愿我們所有的老師做到真正尊重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愿望和獨立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自主學習的主人。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