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碧
(四川省簡陽市華西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摘 要: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承擔著的不僅是教書之責,同時還有讓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任。因此,除了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責任感和“知識改變命運”的緊迫感之外,還應不忘“慈母”的角色,讓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時常洋溢在歡聲笑語中。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多給他們一點“節日氣氛”,顯得尤為迫切,那是我們對學生成長的禮物。
關鍵詞:節日氣氛;環境氣氛;人情氣氛;語言氣氛
提到過年,大人、孩子無不喜笑顏開。尤其是孩子們,更是樂得放煙花,收紅包,與伙伴們嬉戲……平日里,大人有大人的煩惱,小孩有小孩的煩惱,唯獨逢年過節,才能讓大家真正放下包袱,開開心心地過一段無憂無慮的日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承擔著的不僅是教書之責,同時還有讓學生健康成長的重任。因此,除了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責任感和“知識改變命運”的緊迫感,還應不忘“慈母”的角色,讓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時常洋溢在歡聲笑語中。
在常人的眼中,似乎教育人就應該板起臉來,認為只有嚴肅的面容才不失教育的權威,只有嚴厲的言詞才會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這里,教師把自己的位置錯誤地定位在維護師道尊嚴之上,或是錯誤地理解了師道尊嚴。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告訴我們,那種把學生擺在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動則嚴厲呵斥的教育方式,是與教育發展的規律及當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在這種教育氛圍下成長著的學生,必定會在小小心靈中逐步種下恐懼、膽怯、逆反、憎惡的種子,他們對教師輕則敬而遠之,重則會產生嚴重的敵對情緒,甚至厭惡感。
有人把教育比作陽光雨露乃至甘泉,這是十分恰當的。分析教育學生的“節日氣氛”,不難發現,有這樣幾種氣氛需要教育者認真去理解,去把握,去創造性地加以利用。
一是有平和的“環境氣氛”。節假日時,到處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人們身處其中顯得精神煥發。教育要講究時機,人在心情好的時候似乎耳根特別軟,特別聽得進別人的勸告。學生一旦犯錯,有時不要立即用“活動課你別出去活動了”“你剛才影響了別人,現在給我好好地反省反省”來制造緊張氣氛,這樣教育就缺少了和氣的環境氣氛,就難以讓學生在最優化環境中受到無聲勝有聲的感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犯錯,與教師某一天忽然遲到是有相似之處的。我們都有遲到的理由,難道學生不能有犯錯的原因嗎?面對犯錯的學生,我們應當先穩定好自己快要著火的心情,進行“冷處理”。然后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對事情進行全面了解調查,就事情本身作出客觀實際的分析,再對犯錯的學生進行教育。
二是有溫暖的“人情氣氛”。節假日時,整個人被濃濃的親情關懷包圍著,人們臉上洋溢著無比的幸福。教育時特別要講究人情味,所有的教育不是把人從生活的原狀拋向無著落的地方,也不是讓已經發生的一切,以人本為上,以人文為先,更需要的是人間的溫情,尤其是對那些思想差、成績差的學困生,他們平時受到的表揚和鼓勵不是很多,更需要用理解和愛去撫平他們心靈上的傷痕。教師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研究使學困生進步的辦法,要善于在生活及學習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為主,幫助他們分清是非,并經常督促指導,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及非智力能力,這樣才能使他們有所改變。
三是有良好的“語言氣氛”。節假日時,人們互相說著祝福的話語,耳邊充滿好話、暖人心的話。教育學生時特別要講究措辭。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對學生的震撼力是極大的,很具有殺傷力。那種對劈頭蓋臉無休止的呵斥逆來順受的后面,往往是一個幼小心靈再難以快活成長的緣由。我們常會聽到孩子由于受不了家長、老師的語言傷害而做出離家出走、輕生等很不明智的選擇。這一點很多教師都有經歷。我想要強調的是對學優生柔情似水,對學困生冷若冰霜的眾多從教者的共同特點。但是要想營造良好的氣氛,平等對待所有學生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學生的能力問題,成績跟不上。對這類學生,教師也不可灰心而放棄不管。要發現他們的愛好和閃光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只要使其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使其學習得到驚人的發展,從而逐步把他們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當然,教育學生講一點“節日氣氛”,并不是放棄原則對學生的任何錯誤一團和氣,而是要注意教育的“時候”“節奏”“藝術”,至少你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能夠得到如同節假日般的快樂。在快樂中獲得教育,顯然孩子們收益要比在“被迫”中獲得的收益多得多,效果也會好得多。現在的學生,由于各種各樣的競爭異常激烈,家長、老師、社會對他們的要求都比較高,所以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往往是批評多于表揚。因此,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多給他們一點“節日氣氛”,顯得尤為迫切,那是我們對學生成長的禮物。
作為小學高段的學生,他們開始逐步處于青春期,心理的發展在學習的壓力下越來越呈現出活躍、浮躁的特征,因此作為高段的教師,在班級教育中,在平時的教學中將“節日氣氛”貫穿始終,是十分必要的。
編輯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