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峰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郝家鎮中心小學)
要記住:失誤給人教訓,讓人反思,只有真正做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的教育事業才會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永遠與時俱進!《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并應為他們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能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理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概念,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實、樂于探究的科學態度;發展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初步形成對科學的認識。”此總目標總體上闡述了學生應該以自我探究和實驗為主,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從而使學生樂學—善于合作、好學—善于反思、愿學—善于交流。
科學學科要求教學要嚴謹,科學實驗更是以嚴密和準確為前提。我在教學《熱傳導》的實驗時秉承了以上要求,對實驗一絲不茍,與學生也做到了較好的互動,學生學習了本課能夠知道熱傳導是怎么回事,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對熱傳導的現象有一定的認識。
在備課時,我充分考慮了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并想到了在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和特殊情況,做了充分的準備。本課的學習有一定的安全隱患,如在做給鐵棒加熱的實驗時,如果學生一不小心把酒精燈碰倒了就會引起火災,在實驗結束后,因為鐵棒加熱的時間過長,鐵棒太熱,如果學生不小心用手碰著了就會燙傷,那時就算課講得再好,也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課。實驗中學生受了傷,教師心中也不會有太多喜悅。所以在實驗前,我充分考慮了這些,自己提前做了一下實驗,確保沒事才讓學生去做。
這一節課實驗應該說比較簡單,只要老師把第一個實驗裝置給學生設計好,實驗就會很順利,但現代科學實驗教學要求應以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和自我實驗能力為主,所以我堅持以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裝置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原則,讓學生自己動腦和動手。因為學生第一次接觸這樣的實驗,沒有什么基礎,所以剛開始并不輕松,時間用的也較多,但我耐心等待,讓學生自己想、做、裝(通過自己的勞動,實驗裝置設計成功,學生的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讓他們自己完成實驗裝置。雖然用的時間較多,但學生已經對實驗產生了興趣,所以在做另一個實驗時就會比較順利了。
第二個實驗是區分熱的良導體和不良導體,在給每個組倒熱水的環節中,我臨場發揮,讓一名學生做我的助手和我一起為同學們服務,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讓學生感覺我并不嚴肅,使他們能夠放松心情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實驗中去。第二個實驗完成之后,因這一課只強調固體的傳熱性,所以到這兒本可以結束熱傳導的教學,在書中“水和空氣有沒有熱傳導的性質”是作為選學內容出現的,但我在備課中想到了學生可能會想:既然固體有傳熱的性質,那液體呢?氣體又會怎樣?所以我又設計了氣體和液體的傳熱性實驗。課本中的實驗過于抽象,實驗現象也不明顯,學生用手試冷熱時又很可能把手燙傷,所以我設計了干燒試管和“熱水煮魚”。在做干燒試管實驗時,我又選了一位學生做我的助手,把手伸到試管中,然后給試管底部加熱,試管底部熱了,火柴也能點燃。但學生伸進試管口里的手指卻只感覺稍微熱,從而證明了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這個實驗不僅有趣,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勇氣,使他們敢于實踐,也知道了應該相信別人、相信科學。“熱水煮魚”更加有趣,當學生看到我把一條活生生的金魚放到試管中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水加熱時,學生可能會感覺老師怎么這么殘忍啊,可等實驗結束后,小魚還活蹦亂跳地游來游去,學生的眼睛已經告訴我他們已經愛上科學了。
當然,失誤和不如意是無法避免的。在導課的環節中,我沒有想好如何設計過渡句,所以過渡得有些機械、呆板,不是那么自然,學生也沒有很好地理解。問題不只是這一點點,還有很多的問題出現在了我的實驗中。在做認識空氣和水是熱的良導體、不良導體的實驗時,給試管加熱,在拿試管夾的時候沒有按照正確的方法操作,做完實驗后取試管時應從試管的下部取出。當時我一緊張卻從試管的上部拿了出來。雖然這個細微的動作沒有讓聽課的老師和學生看到,但當我做完以后,我就有些后悔,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居然在最簡單的操作和一再強調學生注意的地方的時候做錯了,這是一件不可原諒的事情,所以當時我就暗暗下決心以后的實驗一定不能再有這樣的錯誤發生。
不管什么學科,教學中的失誤是避免不了的,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本著科學的態度,本著愛學生的原則,不管在教學的路上有多少坎坷,我們都會感覺是幸福的。所以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擴展自己的視野,孜孜以求,才能避免錯誤。要記住:失誤給人教訓,讓人反思,只有真正做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的教育事業才會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永遠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周鵬飛.淺談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中的反思[J].亞太教育,2014(1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