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琳娥
(甘肅省靈臺縣幼兒園)
摘 要:近年來,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指引下,幼兒園把增強幼兒體能、提高幼兒體質放在了各項活動的首位。探索了體育活動的內容以及促進幼兒體能素質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本園;幼兒體能;活動內容;途徑;方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增強體質”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其中身體素質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幼兒的基本活動能力是幼兒身體素質的外部表現。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必須把“體育”放在首要地位,以提高幼兒的身體健康水平,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促進幼兒體能素質的活動內容
近年來,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指引下,我園把增強幼兒體能、提高幼兒體質放在了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首位,逐步探索體育活動內容。
1.基本動作練習
基本動作包括走、跑、跳、平衡、鉆爬、攀登、投擲等。這些動作既是人基本生活中的主要運動內容,同樣也是體育運動的基礎,發展幼兒的體能素質就要從幼兒的基本動作抓起,逐步發展他們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以及正確的姿勢。
2.體操練習
體操是幼兒身體姿勢訓練效果較為有效的訓練內容。幼兒的體操練習中,主要有徒手操、輕器械操、模仿操聽口令走步等。
3.體育游戲及戶外活動
體育游戲是一種趣味性比較強、以學習某種動作為主、并有一定規則的體育活動。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跑的游戲,有跳的游戲,還有有情節的趣味游戲等等。體育游戲的特點是可以利用各種場合,人多人少都可以玩的體育活動,是幼兒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
通過以上內容,保證幼兒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滿足幼兒身體發展的需要。
二、促進幼兒體能素質的途徑與方法
1.創設適宜的戶外體育活動環境
根據我園室外活動場地大、開闊、平坦這一特點,我們對活動場地進行了合理設置,有平衡區、跳躍區、投擲區、自由活動區、大型玩具區,滿足了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活動需要,達到了戶外活動的目的。
各班根據活動需要,請家長利用廢棄材料,如布頭、飲料瓶、紙盒等,把這些材料變廢為寶,為孩子們制作各種體育器材,能豐富孩子們的戶外活動內容。
2.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
將運動、游戲、教育指導融為一體的體育游戲是最自然、有效的戶外活動方式。體育游戲可以是利用器械進行的情景運動游戲,如“小兔找洞”“我們都是機器人”等。
戶外活動的組織可以分為集體活動與分組自選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幼兒通過和同伴的交往,可以使自身的社會性得到發展,而分組活動可以提高幼兒的個性發展。在自選活動項目中,教師能更好地發現幼兒的個體差異和個性表現,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育。
3.建立必要的體育課堂常規
戶外活動中,幼兒之間經常會發生爭搶、碰撞等現象。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因此,戶外體育活動常規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常規有利于減少戶外體育活動中事故的發生,更能幫助幼兒學習遵守集體規則,學習自律、管理自己,學習禮讓、分享。如不爭搶器械、注意安全正確地使用,不亂扔亂甩、攻擊他人,使用后要整理并放回原處;玩大型玩具,要排隊不推擠他人;集體游戲時要遵守游戲規則和要求。
4.充分發揮體育器材的多功能性
體育器械是幼兒體育活動中重要的物質條件,幼兒在活動中通過對體育器材的探究、操作,體驗體育器材帶來的樂趣,從而使體育器材的教育價值得到了有效的發揮。如玩報紙,教師可引導幼兒探索報紙的多種玩法,如把報紙卷起來當棍子玩,可以鋪成小路走著玩,做成紙球踢著玩,做成風車跑著玩,還可以放在頭上頂著玩。
5.因人施教的指導方法
幼兒戶外運動時,教師要細心觀察每個幼兒的運動情況,對運動量過大的幼兒,要及時提醒并給予生活護理,注意動靜結合,對能力弱不愛運動的幼兒,老師要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完成游戲項目,增強其自信心。
6.利用家長資源,實現家園互動性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也是幼兒園活動的支持者和參與者。每學期我們根據班級體育活動內容,告訴家長利用廢舊材料為孩子制作體育器材,家長都能積極地配合,每個班的孩子都有家長自制的多種體育活動材料,如我們班家長用奶粉桶制作的小推車,用飲料罐制作的高蹺、梅花樁,還有沙包、紙球、紙棍、毛線辮子、奶瓶拉力器等豐富的活動材料,幼兒興趣濃、興致高。
開展陽光早操及戶外體能運動,保證了幼兒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使幼兒體驗了運動的快樂,實現了“我運動、我快樂”的體育教學理念,提升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靈臺縣幼兒園的戶外體能運動已初見成效。今后,我們將繼續享受運動的樂趣,探索健康新途徑。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