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加偉
(福建省晉江市英林鎮嘉排中心小學)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知過程,又是學生能力的發展過程?!薄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币虼耍處熞獜氐邹饤壓蛿[脫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把主要精力放在創設學習情境,提供信息,積極引導學生思維上。解決這個點的關鍵是要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呢?
一、呵護創新火苗,耐心啟迪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時,先復習鋪墊,創設情境后,出示題目45+28=__,然后提出要求,讓學生各自暢談自己心中的想法。我也加入學生群體中認真地傾聽,仔細地觀察,不管是聲音響亮的、小的、得意的、膽怯的,我都笑著傾聽。在這個民主、和諧的氛圍里,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了,無拘無束,暢所欲言,思維火花不斷閃現,時時流露。匯報時,孩子們爭先恐后,激動地、大聲地報告著他們的結論。又如,“圓的認識”一課,我首先利用生動的課件和輕快的音樂把學生帶進故事場面:機靈狗要去旅游,先坐正方形輪子的小車,小車動不了。接著改乘橢圓形輪子的小車,車開動了,可機靈狗身體動蕩不定,它驚慌失措,十分害怕。最后,他登上圓形輪子的小車,小車滾滾向前,機靈狗舒暢愜意,一路音樂伴行,十分快活。這時,教師用親切的語言啟發大家:“圓形與過去學過的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圓形輪子的小車行駛為什么平平穩穩?請各小組一起討論?!边@樣導入新課,既能激發興趣,又能創設懸念,使學生自然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也能在合作中產生創新思想。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極其稚嫩的,有時是不經意的流露,有時是從錯誤或怪異的答案中體現,更多的則是在自由自在的空間中發揮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悅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馳騁想象,任意表達,敢于標新立異。
二、巧置情境,質疑導入
發展智力,培養創新意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學生敢于提問、敢于質疑的良好習慣。質疑問難是創新的種子,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苯虒W中巧設情境,啟發學生不斷質疑問難,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獨特的效果。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一上課我便對學生說:“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數字游戲,看誰能考倒老師,只要你任意說出一個數,我就能立即說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睂W生都搶報較大的數,力求難住老師,當我都迅速準確地判斷出來后,學生的好奇心就轉化成求知欲,迫切想了解其中的奧秘,紛紛問老師為什么能判斷得又對又快。這就激活了學生質疑的思維閃爍點,激發了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又如,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問學生:“看到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頓時,學生活躍起來,多數學生都能提出:“一年有幾個月?一年有幾天?一年有幾個星期?”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閏年?為什么有時候2月28日直接跳到3月,像今年的二月就多了一個2月29日,這真是奇怪?!边€有的提出:“我在聽天氣預報時,經常聽到上旬、中旬和下旬,這個跟年月日有關系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數學,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只要有了疑問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想要解開疑問,自然能產生創新思維。不管什么樣的課型,讓學生質疑問難是為提高思維創造條件,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更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設了良好的開端。
三、創設問題情境,拓展探索空間
影響課堂教學優質、高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不懂怎樣學數學,沒掌握學習方法。要讓學生“會學數學”,教師不但要重視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分析法和綜合法等基本的學習方法,還要重視培養和提高學生操作、思考、觀察、嘗試、討論、同化等探索性的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給學生留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較多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做到: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不揭示;學生能獨立操作的,教師不替代;學生能獨立解決的,教師不示范。如,教學“圓的周長”時,當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含義之后,出示一個用細鐵絲做成的圓。讓學生動腦求出圓的周長,學生經過思考發現只要剪斷鐵絲,拉直就可以用直尺測量出鐵絲的長即圓的周長了。再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要求他們計算各自圓的周長,經過探究發現,有的學生把圓在桌面上滾動一周,即可測量圓的周長;有的學生用繞線的方法;有的學生沿圓的邊沿貼上膠帶的方法。不同的學生肯定還有許多不同的方法。這個時候接著問:“你能計算這個圓的周長嗎?”學生又陷入探究、思考中。繼續啟發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計算方法,相信同學們也能像祖沖之一樣聰明,可以計算圓的周長?!边@樣一來,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紛紛投入探究中。
四、課堂小結,保持興趣
課堂小結是對學習過程的回顧,是將所學知識納入原知識系統構成新知識體系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和延伸。因此,我在上完每一課時,總是引導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讓學生自己小結。這樣,學生能回顧自己的學習成果,體驗“再創新”的成功喜悅,并對成功的原因進行歸納,成為激勵學生進一步發現、探索創新的不竭動力,從而延伸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持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情緒,保持學習興趣,產生認識的需求。比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可以這樣結束本課:“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識,大家對此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請同學們想想為什么二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為什么要分平年和閏年?回去后可以通過查閱書籍、上網查資料等方式解答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研究。”這樣的小結讓學生有“舍不得下課”的高漲情緒,對上好下一節課也起了推動作用。
總之,創新思維的方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我們大膽轉變教學觀念,不斷用科學的方法探索,努力實踐,就一定能獨出心裁地走出一條小學數學教學創新之路。
編輯 彭 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