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莉
(江蘇省南京市半山園小學附屬幼兒園)
摘 要:幼兒在成長期存在一定的焦慮屬于正常現象,一定的焦慮有助于孩子的成長,但是長時間的焦慮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也會影響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兒園新生入園的時間,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不少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后,會產生焦慮、恐懼的情緒,每天都會鬧著不肯上幼兒園,即使被爸爸媽媽勉強送進了幼兒園,也會哭鬧不止。不少年輕的家長甚至老師,在面對這些情況時,總會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不知道應該怎樣安撫幼兒的情緒讓其平靜下來,從內心里接受幼兒園,從而能夠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關鍵詞: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心理分析
幼兒入園時的焦慮表現是幼兒來到新環境的正常反應,隨著幼兒對新環境的熟悉和適應,幼兒的焦慮情緒會逐漸消失。幼兒對新環境的適應需要幼兒園與家長的協同引導、正確對待。那么,幼兒入園時為什么會出現焦慮的現象呢?通過觀察,教師發現幼兒會受這些心理因素的影響:
1.在新環境中缺乏安全感,陌生的環境使得幼兒無所適從。對于成人而言,當我們進入到一個新的環境或是新的集體中,也沒有辦法一下子融入進去,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調整,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更是如此。安全感是一個人生存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幼兒從出生開始,在入園之前已經明確地建立起了對自己父母、親人的信任,對于家庭成員以外的人員,他們是陌生而又略顯抗拒的。對于剛剛入園的幼兒來說,幼兒園里的人和周圍的環境充滿著不確定性,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與老師、同伴相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必然會希望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下。有的孩子在剛剛入園時,需要抱著自己家帶來的某個物品才能入睡,而有的孩子則總是不停地跟老師說要找自己的媽媽或是家庭的其他成員,幼兒這種焦躁不安的行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2.感覺自由受到了限制,害怕無法進行良好的自我約束。幼兒在家中時,面對的都是成人的圍繞和陪伴,一直都是家庭的中心,想做什么做什么,不會有人限制,有很大的自由度。而當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后,幼兒園的生活環境是集體的,三個老師需要面對全體幼兒,因此會提出一定的秩序要求,并且為幼兒制訂詳細的一日活動計劃。在完成這些要求的過程中,幼兒必然受到各種限制。因此幼兒在面對這些限制時,難免會出現抵觸的情緒,并且害怕自己不能適應這樣的生活,而感到恐慌和退縮。
3.家長焦慮的情緒和行為感染到幼兒,強化了幼兒對新環境的不信任感。孩子即將步入幼兒園,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在園情況是十分擔心的,害怕孩子不能適應幼兒的新環境、害怕孩子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害怕孩子會哭鬧等等。當家長的這些擔心表現得十分明顯時,很容易影響到幼兒的情緒。他們會更加害怕進入幼兒園之后的生活,加重自身的焦慮心理。
當幼兒出現諸如此類的焦慮情緒時,身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應怎樣了解幼兒的心理,幫助幼兒盡快消除焦慮、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呢?結合此時幼兒的心理特點,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前了解新入園幼兒性格特征及其生活環境。在每年新生正式報到之前,教師可以利用暑假的時間,與新生家長進行溝通,通過“家訪”的形式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生長環境及性格特征,這樣不僅能夠了解到幼兒的情況,也使幼兒與老師之間能夠建立初步的情感連接,讓幼兒感受到老師也是朋友、是可以一起相處的好伙伴,為以后幼兒的正式入園打下基礎。在幼兒正式入園之后,教師能夠主動走近幼兒、關心照顧幼兒,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在幼兒園老師是愛他們的,盡快建立起幼兒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依戀關系。
2.讓幼兒明確自己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流程及常規,知道每天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并且利用游戲吸引幼兒,轉移其注意力。幼兒對秩序感是有著特殊需求的,當他們能夠明確自己每天進入幼兒園之后需要做的事情時,他們便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可控的、不再是未知的,從而會逐漸消除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心理。而游戲又是幼兒的第二生命,孩子們常常能夠在游戲中自得其樂,忘卻了身邊剛剛發生的事情。教師可以在班級里設置豐富多彩的游戲,當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入園時,可以通過讓其選擇游戲的形式,恰當地轉移注意力,同時也起到了消除幼兒入園焦慮的作用。
3.做好家長的心理工作,家長協同共育。幼兒剛剛離開家庭去適應一個嶄新的環境,家長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在新生入園之前,教師可召集家長開一次新生家長會,使得家長能夠認識幼兒園、了解幼兒園、信任幼兒園。當家長不再有焦慮情緒之后,便會以積極的情緒引導幼兒,讓其知道幼兒園是充滿樂趣的,為幼兒營造一個歡樂的氛圍,讓他們能夠充滿期待,而不是焦慮。其次,家長需要讓幼兒明確自己什么時候來接,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沒有被拋棄,這樣幼兒在入園之后,焦慮的情緒也會相對減少很多。
作為教師,我們應了解幼兒真正的心理需求,引導他們、陪伴他們。用耐心消除幼兒的焦慮情緒,靜待花開,共同成長!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