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赟晨
(南京市29中)
摘 要:進入學校以來,很多同學都會覺得數學難。我們知道,數學作為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學好它不僅有助于我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而且還能為我們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很多同學,仍然按部就班地照著以前的學習方法學習數學,學習效果很不理想。內容將就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素質教育;數學;學習方法
一、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讓我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感到很輕松,做題思維也更加活躍。我認為要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就需要我們多質疑、勤于思考、勤加練習、重視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并善于將數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老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傳授給我們,但是如果我們養成了良好的習慣,往往會惠及我們一生。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實事求是、主動地去探究和思考,對于求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不輕易言棄。勤于思考,發現數學存在的規律,主動去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要善于將新舊知識串起來,在解題時不拘泥于常規解法,追求一題多解,重視變式訓練,要學會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這樣才能活學活用。
二、認真上好每一節數學課
要想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我們就要變被動為主動,注重自身主體性發揮,善于挖掘,為了上好每一節數學課,我們應當把握好以下幾個環節:
1.課前充分預習
課前預習是數學學習的準備工作,為的是讓我們搶在時間的前面,及時掌握學習數學的主動權。在預習過程中,并不是簡單地把書本內容瀏覽一遍,而應該邊看、邊想,最好還能動筆寫,在書中進行適當勾畫,必要的地方還可以查找資料寫批注。要搶在老師講解之前,反復強化需要用到的公式定理。對于書中的例題,要主動根據自己自學的成果進行演算,對公式定理加以驗證,對于書中的重難點內容,自己無法突破的內容,應當記錄下來,這樣在聽課時才更具有針對性。
2.課堂認真聽課
課前充分預習后,就要上好課和聽好課,課前做好準備,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快速進入狀態,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去,對于老師提出的問題,要多加思考,敢于設疑,能夠從多個角度驗證自己的答案。對于老師著重講解的內容,要做好各種標記和批語,還要做好筆記。同時,要重視數學課堂練習,這樣能夠快速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
課堂學習是我們學習數學的主要形式,我們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在課堂中度過。在課堂聽課過程中,我們應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帶著課前預習的問題聽課;二是要跟上并抓住老師上課的思路;三是在課堂上要學會邊聽講、邊思考,及時對課堂內容進行記憶,盡量在下課前就能將知識消化掉。
3.課后及時復習
課后復習是為了進一步鞏固預習和課堂上學習的內容,或者說是為了完成預習和課堂學習階段尚未完成的任務。通過課后及時復習,能夠對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達到掌握的地步,從而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通過加強知識的運用,能夠達到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的效果。在課后復習過程中,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整理,確保知識系統化,這樣有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并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課后復習過程中,不僅讓我們的大腦活動得到了調動,而且還能使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這樣還有助于我們鞏固記憶。
三、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我們只有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才能學得更好。很多同學在小學初中都是數學學習的佼佼者,但是進入高校后,就遭遇了數學“滑鐵盧”,仍然采用過去老一套的數學學習方法,認為只有做好了難題,就能學好數學,但恰巧避開了基礎知識。實際上,老師在上課中曾多次提到,近些年的數學,都比較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核,甚至有的省份直接將例題作為考試試題,本是送分點卻成了很多優秀學生的丟分大項。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老師講解完知識,我們應當把精力投入到例題中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和記憶,而不是追求難度,追求新題型。
綜上所述,數學學習并沒有太多花哨的訣竅,老師的講解也不是多么多么精彩,關鍵是我們要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學好數學基礎知識,才能掌握好這門課。至于具體的學習方式,我們首先要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認真聽好每一節課,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雷均建.數學學習方法的探討[J].南北橋,2016(9).
[2]傅小波.數學入門課:淺談數學學習方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28).
[3]王逸心.怎樣學好數學:數學學習方法探討[J].好家長,2015(7):186-187.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