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切的關懷 巨大的鼓舞
——中俄兩國領導人談哈洽會
時任國務委員兼財政部長王丙乾說,黑龍江省開展"南聯北開"對南北雙方都有利,能夠調動兩個積極性,在開展對蘇東貿易中一定要靠質量贏得蘇東國家消費者的信賴。
時任洽談會領導委員會副主任、經貿部部長助理谷永江指出:洽談會為探索和開展以易貨為實質內容的各種靈活貿易和經濟合作方式提供了條件,各參展單位除正常的易貨貿易外還簽訂了相當一部分補償貿易、來料加工和出料加工、三角貿易、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技術合作等協議,還為今后發展現匯貿易摸索了經驗。從這里也可以看到我國同蘇聯、東歐國家發展經濟貿易合作的廣闊前景。洽談會展廳展示的商品,明顯地顯示出各地的不同特點,為各地和各企業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提供了極好的機會。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等一些開展對蘇聯、東歐國家經貿合作較早的地區主動向其他有關地區介紹經驗體會、有的省、市、自治區虛心登門求教,形成另外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動人局面。還有利于將各地的優勢結合為我國對蘇聯、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的整體優勢,提高競爭能力。這也是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治理整頓出現的新氣象。這次洽談會得到了蘇聯、東歐國家政府部門和客戶的良好合作,充分體現了中國同蘇聯、東歐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和以建立起來的合作關系是牢固的,是經得起考驗的。發展雙方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是共同的愿望,也是有良好基礎的。我國政府一再重申,中國改革開放政策不僅不會改變,而且要不斷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中國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廣泛發展各種經濟貿易合作和技術交流,既包括發達國家,也包括發展中國家,既包括西方國家,也包括蘇聯和東歐國家。我們希望繼續得到蘇聯和東歐國家政府和各方面人士的積極響應和合作,共同開創雙方合作的新局面。
時任洽談會領導委員會副主任葉凌云說,在哈爾濱舉辦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洽談會,大大提高了哈爾濱這座城市在國內、國外,尤其在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知名度。她相信哈爾濱能充分利用這個大好時機,把洽談會中所表現出來的熱情、文明和無私奉獻精神繼續發揚下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田紀云說,中國和蘇東國家在貿易上具互補性,中國可以提供足夠的商品供蘇聯、東歐國家選購,蘇聯、東歐國家也有一些商品可供我們選擇,雙方的貿易形式可以是現匯的形式,也可以是易貨的形式。
時任蘇聯外經部第一副部長卡恰諾夫說,我有一個希望就是下一次哈洽會的商品品種、數量比今年更多,質量比今年更好。蘇中雙方各地區和單位商談經濟技術合作問題,還可以搞一些蘇中合作成就展覽,組織合作企業召開座談會,交流經驗和交換意見,使洽談會開得更有意義,蘇中兩國經濟結構具有很強和互補性,這使得雙方在紡織、輕工、食品、汽車、冶金和機械等方面有著廣泛前景。
時任副省長杜顯忠說,技術合作是經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中國同蘇東經貿的重要發展方向,從現在起就要向這方面努力,前景非常廣闊。雖然今年起中蘇兩國開始由記賬貿易改為現匯,但是本次洽談會上易貨貿易仍將以雙方易貨為主要形式,這是由兩國外匯現狀決定的。
時任經貿部長李嵐清說:可以說,洽談會為多元化市場作出了貢獻。邊貿發展形式很好,但貿易方式要改變,易貨要改,要過渡到正規方式,要以貨幣進行交易。現在畢竟是市場經濟。
時任俄羅斯商業物資部部長阿尼基莫夫說:目前,兩國貿易往來比例最大的是易貨貿易,雙方獲利更大的高層經貿合作諸如跨國經濟合作、科技合作仍待更快的開發。從目前來看,雙方經貿方式雖說正由易貨貿易為主的初級階段向現匯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并行的縱深階段發展,但步伐不夠快。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比如俄羅斯的生產資料和中國的生活日用品,雙方在其他很多領域有開展密切合作的可能性,例如;把軍事工業向民用方向轉化,以及能源、醫療衛生等都能夠開展技術合作,兩國的科學家可以積極接觸,相互配合,共同研制開發高新技術成果,這方面可以通過建立外資企業等方式實現。
時任俄羅斯聯邦外貿部配額許可證司副司長吉特金說:邊境貿易也有質的發展,由原來輕工、紡織、日用品、化肥、木材等相互互補,發展到工程承包、合資合作生產、引用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和技工等,這些都為俄中邊貿發展拓展了領域。
時任中國對外貿易合作部副部長谷永江宣讀李鵬總理賀詞:“繼續辦好哈洽會,積極發展邊境貿易。”
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洪學智說:“洽談會的召開,標志黑龍江經濟新的飛躍,多方面增加交易增加友誼,黑龍江經濟一定能興旺發達!”
時任俄羅斯副總理紹欣在賀信中說:“我們滿意地看到松花江畔的洽談會作為一種穩定的形式,已經牢牢地融匯于中國同其周邊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實踐之中。”
時任哈爾濱市市長索長有說,哈爾濱出口商品500多種,主要貿易伙伴是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東歐和香港地區。要大力發展多元化市場,圍繞工業十大支柱產業,重點建設和發展電站設備、飛機制造、工具、醫藥、麻紡、電子、建材、汽車、石化和食品集團公司,逐步建成工貿結合的、國際化的事業集團,成為哈爾濱參與國際或區域經濟分工與協作,走向世界的主力軍。
時任市委書記、市長索長有說,本屆哈洽會實現了由易貨貿易向按國際通行規則運作的多種形式經濟貿易、技術合作轉變。
大會領導委員會副主任、副省長王宗璋說,按照江澤民總書記的要求,這屆哈洽會在保持其獨具特色的基礎上,又從交易內容、交易范圍、交易方式、交易主體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改革,正努力向國際博覽會邁進,成果令人矚目。表現在五個方面:招商招展范圍擴大,從區域走向世界。洽談內容豐富,交易方式趨向規范化。展品檔次、質量提高,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交易主體多元化,生產性企業唱主角。注重實效,努力提高組織水平。由于注重實效,預計這屆哈洽會的合同履約率將明顯高于往屆。就本屆哈洽會不盡人意之處,王宗璋指出,一是硬件有差距,二是軟件服務不到位,三是與會企業、展品需要進一步篩選;四是需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客商與會比重,促進哈洽會。
經請示國家外貿部同意,從今年起,將“中國哈爾濱經濟邊境,地方經濟貿易洽談會”,更名為“中國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更名后的洽談會在內涵和規模上都有新的擴大和發展。舉辦第七屆哈洽會,總的指導思想,就是認真落實江總書記的題詞指示精神,逐步把哈洽會辦成國際博覽盛會,實現“黑龍江搭臺,全國唱戲”,進一步完善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發展經濟貿易。
時任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石廣生說,要以原蘇聯地區為主要對象,同時面向亞洲和全世界。參展企業有一定規模經營的大企業增多、生產企業增多,特別是輕紡產品花色品種明顯增加。而且,雙方不僅僅要發展貿易關系,還要發展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如相互投資、承包工程、技術合作等等,要全方位發展。
時任省委常委、副省長王先民說:“通過近年的經貿合作,雙方合作與交流更加密切,黑龍江省對發展對俄經貿合作非常重視,采取強有力的措施,尤其是加強與俄羅斯邊境地區的合作,推動雙方經濟的發展。”發展黑龍江經濟,實現富民強省的目標,不僅需要全省人民為之付出辛勞和智慧,也需要海內外朋友的支持與合作。希望通過哈洽會進一步加深相互了解,增進友誼,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
時任黑龍江省副省長王振川認為:“規模進一步擴大,國際性明顯增強。參展商品檔次明顯提高,布展效果好于往屆;洽談內容豐富,經貿合作的質量進一步提高。”
時任哈爾濱市委書記王宗璋說:“哈洽會10年輝煌,最大的財富在于為黑龍江、哈爾濱開啟了一扇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透過這個窗口的八面來風,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迅速與國際接軌,帶來了大開放的新景觀。”
時任黑龍江省副省長王振川說,多年來,哈洽會始終堅持按照江澤民總書記指示的方向辦會,堅持以俄羅斯為主的特色,堅持改革創新,從小到大,從區域走向世界,已經成為展示、宣傳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成就的窗口,是黑龍江與兄弟省市發展經貿合作、開拓國際市場的紐帶和橋梁。哈洽會的十年發展既得益于國家有關部委的關懷和指導,又得益于兄弟省市的支持,隨著入世的臨近堅持改革創新,走市場化、規范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的道路,把哈洽會辦成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高檔次、高水平、現代化的大型國際博覽會。
石忠信說,當前經濟全球化已成為世界潮流,發展經濟、加強合作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哈洽會作為面向友好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的經貿盛會和重要舞臺,這里有我們共同的利益,有我們共同的合作與發展機會。
2001年6月,時任亞洲論壇秘書長阿吉特·辛格參觀第十二屆哈洽會后說:“哈洽會在亞洲會展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從環境、規模、成交額來看,都是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展會。”
2001年6月,時任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參加第十二屆哈洽會后說:“這屆哈洽會從布展到展品的高科技含量,都充分說明哈洽會向國際博覽會又邁進了一大步。”
2002年6月,時任國務委員吳儀在第十三屆哈洽會開幕式上致辭:“作為中國北方著名的國際經貿盛會,哈洽會名揚海內外,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開展與東北亞地區乃至世界其他國家經濟合作的橋梁和紐帶。”
2002年6月,時任俄羅斯政府副總理赫里斯堅科在第十三屆哈洽會開幕式上致辭:“俄羅斯政府部門和地區領導率團參加哈洽會,這充分表明哈洽會對促進俄中經貿關系發展至關重要。”
時任廈門市副市長陳聰輝說,這是廈門市政府首次由政府組團參加哈洽會,也是參展規模最大、參展企業數量最多、參展產品質量最好的一次經貿活動。廈門、哈爾濱兩地的互補性很強,選擇哈洽會作為一個平臺,一方面要展示廈門經濟特區改革開放20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推介廈門經濟特區的名優產品,另一方面要了解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提供用戶滿意的產品。更重要的是希望利用這次機會拓展廈門產品在俄羅斯與東歐的市場,增強廈門商品國內國際市場的知名度。
2004年6月,時任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在第十五屆哈洽會開幕式講話中說:“哈洽會是國家批準的區域性國際經貿洽談會之一,已連續舉辦了十四屆,對促進中國與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東北亞地區及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2004年7月,時任商務部歐洲司司長孫永福在第十六屆哈洽會研討會上講話中說:“哈洽會在中俄經貿合作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兩國經貿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臺”,“具有相當規模、知名度和廣泛性的中俄經貿合作第一大展覽會。”“周邊外交和經貿關系對我國政治、經濟具有重大意義。……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正在成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力量。黑龍江省是我國對俄經貿合作第一大省,應結合上述情況不斷提高哈洽會水平。”為此,要“提高哈洽會定位,突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優勢……在作為對俄合作重要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辦成面對俄、日、韓、朝等周邊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窗口。”
2004年7月,時任俄經濟發展與貿易部駐遠東地區全權代表利謝紐克在第十六屆哈洽會研討會發言中說:“對于俄羅斯各地區來說,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已經成為全國性展會……參加哈洽會是發展中俄經貿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與哈洽會組委會研討俄羅斯統一參展布展的可能性。”
2005年3月,時任商務部副部長張志剛在第十六屆哈洽會北京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中說:“十多年來,哈洽會已經發展成為我國面向俄羅斯等東北亞地區市場的最大展會和重要窗口。其國際知名度不斷上升,在我國與俄羅斯等東北亞地區國家的經貿合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5年6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第十六屆哈洽會“俄羅斯商務日”開幕致辭中說:“哈洽會是中國面向俄羅斯及東北亞地區國家的主要展會。……已成為中俄雙方擴大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本屆哈洽會期間,兩國經貿主管部門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組織‘俄羅斯商務日’活動,這充分顯示了邊境地區合作在雙邊經貿關系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大家利用好哈洽會這一平臺,……推動互利合作不斷發展。”
2005年6月,時任俄聯邦經濟發展與貿易部對外經濟關系司司長達尼洛娃在第十六屆哈洽會“俄羅斯商務日”上的講話中說:“哈洽會越辦越好,已經成為各項展會的一顆明珠。俄羅斯對一年一度的哈洽會高度重視,并把哈洽會看成是中俄經貿合作的一件盛事。”
2005年6月,時任白俄羅斯第一副總理謝瑪什科在第十六屆哈洽會“白俄羅斯推介會”上講話:“哈洽會規模之大,展品之多,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2005年7月,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俄羅斯簽署的《中俄聯合公報》:“雙方指出:第十六屆哈洽會的成功舉辦有助于加強和促進兩國實業界在實施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發展戰略及中國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方面的互利合作。”
2006年1月,時任商務部歐洲司司長孫永福在第十七屆哈洽會莫斯科新聞發布會講話中說:“中國商務部……特別重視哈洽會在中俄企業和地方間經貿往來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今年是中國商務部作為哈洽會主辦單位之后,首次在俄羅斯商務部舉行(哈洽會新聞發布會),具有特殊意義,充分體現了兩國經貿主管部門對哈洽會的高度認可和支持,同時是中俄兩國密切合作的新平臺。”“2005年中國商務部、俄羅斯經貿部與黑龍江省首次共同舉辦第十六屆哈洽會‘俄羅斯商務日’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這說明哈洽會成為改善中俄貿易結構的重要渠道。”“2006年俄羅斯年,商務部作為中方組委會經貿活動牽頭單位,已制訂30多項活動,其中包括與俄經貿部、黑龍江省政府繼續在第十七屆哈洽會期間舉行‘俄羅斯商務日’。”
2006年3月,時任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在第十七屆哈洽會北京新聞發布會上講話中說:“哈洽會已經成為我國面向俄羅斯等東北亞地區市場的最大展會和重要窗口,其國際知名度不斷上升,在我國與俄羅斯等東北亞地區國家的經貿合作中,發揮著日趨重要的作用。”
2006年3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羅斯年”開幕式上致辭:“俄中兩國的經濟正處于增長時期,這就有利于雙邊經濟合作的發展。俄羅斯將在哈爾濱、深圳和上海貿易洽談會期間全面展示俄羅斯的經濟成就。”
2006年5月24日《國際商報-國際會展周刊》1版署名文章《服務是展會成功的保障》中說:“現在,我們國家會展行業非常缺乏品牌展會,真正稱得上品牌展會的就那么幾個,‘廣交會’、‘哈洽會’、‘高交會’等。”
2006年6月,時任俄羅斯聯邦遠東聯邦區總統全權代表卡米爾·伊斯哈科夫說:“哈洽會是中俄經貿交流的重要平臺,參加哈洽會已經被俄方視為重要活動之一。”
2006年6月,時任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在第十七屆哈洽會開幕式上致辭中說:“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哈洽會已經從小到大,從初創到成熟,從區域走向國際舞臺,成為中國主要面向俄羅斯等東北亞周邊各國的極具特色國際展會,是擴大中國與周邊邊家和地區經貿合作的重要平臺,在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中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006年6月,時任國務委員陳至立在第十七屆哈洽會“俄羅斯商務日”開幕式上致辭說:“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是我國面向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重要國際性展會”。“俄羅斯商務日既是中俄邊境地區企業交流的良好平臺,也是雙方大企業進入對方廣闊國內市場的橋梁”。
2006年6月,時任俄羅斯赤塔州州長蓋尼阿圖林說:“每次參加哈洽會的感覺都不一樣,這個會每年都有變化,而且規格越來越高,參與的企業越來越多,讓我們客商的感覺也越來越好。”
2006年6月,時任中國駐俄羅斯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王俊文在第十七屆哈洽會期間接受媒體聯合采訪時說:“哈洽會已從地區性展會發展到目前幾個、十幾個、甚至上百個國家參會參展的大型的國際展會,已成為世界展會的品牌。”
2006年6月,時任浙江省副省長章猛進在第十七屆哈洽會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哈洽會已經成為增加黑龍江及俄羅斯人民之間的友誼、拓寬經濟技術合作領域的重要平臺。浙江省借助本屆哈洽會與黑龍江、俄羅斯有關方面舉行一系列合作交流活動,簽約一大批合作項目。”
2006年6月,時任貴州省副省長蒙啟良接受媒體采訪時說:貴州省今年首次以省政府名義組團參加哈洽會,并簽下了高達60多億元的投資項目合同,“哈洽會拉動了貴州與黑龍江的經濟發展,也啟動了貴州對俄經貿合作。哈洽會正成為連接經貿洽談的橋梁,引領全國其他省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內各省、企業與國外企業間的經濟合作。哈洽會正成為全國各省走向世界的通道。”
2006年6月,時任俄羅斯莫斯科感應控制設備研究所項目負責人普尼拉尼奇尼科夫說:“哈洽會將中俄區域合作與發展國際論壇融入其中,數百位中俄政界、學術界、實業界人士共同為中俄科技合作搭建起一個高水準的平臺,開辟了一個順利通暢的合作渠道,顯示著一個中俄科技合作的‘哈爾濱模式’正在形成。”
2007年6月,時任國務委員唐家璇在第十八屆哈洽會開幕式上致辭說:“哈洽會經過18年的發展,已從當年的邊境地區經貿洽談會,成長為一個綜合性國際展會,并依托中國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具有較為鮮明的區域特色”。
2008年6月13日,時任前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說:哈洽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俄羅斯客商參會參展十分踴躍。
2008年6月第十九屆哈洽會期間,時任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在接受《哈爾濱日報》記者時說:“哈洽會在我國與俄羅斯等東北亞地區國家的經貿合作中發揮著日趨重要的作用,哈洽會發展于開放,服務于開放。”“哈洽會在中俄企業和地方間經貿往來中所發揮的獨特作用。只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化改革、擴大開放,哈洽會的層次和規模將得到更大提升,區位特色會更突出,內容會更充實,收獲得會更豐富。”
2008年6月,商務部副部長于廣洲在哈洽會開幕式上致辭:“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時任黑龍江省作為中國資源和工業大省,不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社會經濟發展成就,而且一直走在沿邊開放的前列。哈洽會為此做出了積極貢獻,并成為黑龍江省改革開放事業重要組成部分。近20年來,哈洽會堅持走規模化、專業化、多元化發展之路。搭建起了中國與周邊國家及世界各國洽談投資貿易合作的橋梁,實現了‘走出去、引進來’的國內外良性互動發展。”
2008年6月,時任哈爾濱市市長張效廉在接受黑龍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哈洽會是我們向外界展示哈爾濱新形象、新風貌的一個重要窗口,成為彰顯哈爾濱對外開放新形象的城市名片,很多潛在投資者就是通過哈洽會這一平臺了解了哈爾濱,并在此投資興業,成為哈市經濟發展的現實推動者。”“下一步如何擴大哈洽會的影響力,一定要將哈洽會打造成國際化的知名展會,哈洽會舉辦至今,我們已經將定位調整為‘突出俄羅斯,面向東北亞,輻射全世界,服務全中國’,以促進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為主題。未來必須在鞏固現有辦展特色的同時,進一步突出國際化展會的定位,不斷提升哈洽會對區域經濟的拉動力和輻射力。要把哈洽會辦成國際性展會,不僅要擴大展會的規模,更關鍵的是要瞄準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變化,持續提升展會的層次,擴大哈洽會的覆蓋領域。伴隨著每一屆哈洽會的新變化、新進步,其國際化程度也正在得到快速提升,哈洽會的對外吸引力已今非昔比。我們相信,哈洽會一定能越辦越大、越辦越好,為推動哈爾濱市、全省乃至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發揮更大的作用。”
2008年6月,中國前駐俄羅斯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贊王俊文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說:“哈洽會已經從地區性展會發展到目前幾個、十幾個、甚至上百個國家參會參展的大型的國際展會,已成為世界展會的品牌。今年的哈洽會,增設了韓國館,在高新技術館中舉辦了第二屆哈科會。同時,還首次推出了黑龍江省投資項目推介會、綠色特色食品日,以及第一屆東北亞區域合作發展論壇、“百家臺企龍江行”等一系列專業性較強的活動并取得了可喜成果。當我們在這一項項成果喝彩時,請不要忘記在這成功的背后還有那樣一群人在不求回報地為哈爾濱的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默默付出著。他們,就是可愛的哈洽人!”□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