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區做好“三篇大文章”加快轉型發展
友好區(局)位于伊春市中部,距市區16公里,是全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始建于1953年,是與原雙子河林業局、友好木材綜合加工廠合并而成,政企合一體制,行政區劃面積2366平方公里,林業施業區面積28.8萬公頃,森林覆被率86.5%,濕地保護區面積6.1萬公頃。全區下轄7個社區、11個林場、3個農業行政村,總人口6.7萬人。近年來,相繼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林業信息化示范單位、黑龍江省森工系統生態林業局、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宜業宜居典范區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友好區(局)確定了打生態牌、走特色路,向林下轉、向林外轉,推進工業經濟、林下經濟、“溝谷經濟”和“山莊經濟”同步發展的思路,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全力招商引資上項目。先后引進了天和紡織、柏慕莊園、大慶泓洋等40余個產業項目落地,建成了1.2萬畝藍莓產業園,成為全市唯一的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強化“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意識,全面放大生態資源優勢,加快資源向財富轉化,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形成了以豐園森林食品、雪林菌業為代表的森林食品業,以中藥種植、肉雞、野豬養殖為代表的生態農牧業,以翔龍鉛筆、凱銳林木制工藝品為代表的木材精深加工業,以20萬錠紡紗為代表的紡織工業,以乳影島、藍莓和葡萄采摘觀光為代表的生態旅游等各類產業多點支撐、多元化發展的產業新優勢。2017年第一季度,全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14301萬元,同比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987萬元,同比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035萬元,同比增長6.9%;地方財政收入實現877萬元,完成全年計劃的32.5%;進出口外貿總額完成53.05萬美元,同比增長50.75%。
下一步,友好區將做好三篇“大文章”,通過做好原材料、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協調,加強銀企對接,積極對上爭取,建立健全項目“并改轉退”機制等舉措,激活“老字號”;以加快壯大林下經濟為切入點,重點發展藍、紅、黑、黃經濟,積極打造具有友好特色的林下經濟品牌,深度開發“原字號”;加快發展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休閑度假、旅游+康體養生、旅游+城鎮化等多種旅游新業態,培育壯大“新字號”。
俯瞰藍莓基地全景
濱水大街夜景
天和紡織公司基地
翔宇集團生產加工車間
采摘園里采摘忙
乳影島風景
柏慕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