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蔭縣:富裕、美麗、幸福邊境名城
嘉蔭縣城全貌
嘉蔭縣位于我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北麓,黑龍江中游右岸,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全縣行政區域面積6739平方公里,邊境線長249.5公里,總人口8.1萬。縣轄4鎮(朝陽鎮、烏云鎮、烏拉嘎鎮、保興鎮)5鄉(常勝鄉、滬嘉鄉、向陽鄉、紅光鄉、青山鄉),73個行政村,3個國營林場,境內還有一個中直企業烏拉嘎金礦,一個省屬企業國營嘉蔭農場。
嘉蔭縣總體地形地貌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全縣耕地總面積122.3萬畝,林業施業區面積550萬畝,有林地面積36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6%。境內有大小河流56條,可養殖水面1.8萬畝。盛產大豆、小麥、玉米、水稻、谷子和薯類作物,是黑龍江省主要麥豆產區之一。嘉蔭生態環境保持良好,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近30種、中草藥160多種,有20多種礦產,尤以盛產黃金、褐煤、澎潤土、麥飯石著稱,盛產“三花五羅”等22類、98種冷水魚。境內擁有以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和烏拉嘎國家礦山公園為代表的眾多獨具特色的旅游景點景區,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國家級特色旅游景觀名鎮。
嘉蔭縣紅光鄉遼原村全貌
茅蘭溝秋色
嘉蔭神州恐龍博物館全貌
縣委書記張奎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縣長徐鐵成參加中國恐龍特種郵票發行儀式
近年來,在省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嘉蔭縣克服經濟下行、特大洪水、俄方口岸閉關等不利因素,統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實現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2017年一季度,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671萬元,同比增長5.1%,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216萬元,同比增長1.1%。抓產業、促轉型,結構調整逐步深化。農業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形成了以種植業為主、畜牧養殖業為輔、食用菌產業為補充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新格局。生態旅游業提檔升級,重點景區規模擴大,旅游吸引力持續增強,知名度不斷擴大,地方工業平穩發展,重點企業技術改造和更新力度不斷加大,嘉蔭邊境經貿合作產業園被批準為省級工業示范基地。抓投入、夯基礎,城鄉環境面貌不斷改善。龍鄉頤養中心、中心幼兒園、龍翔家園等一批基本建設項目按期完成,“一區三縣”國家級榮譽創建成果不斷鞏固。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通鄉、通村公路全面貫通,農村住房、活動廣場、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抓惠民、辦實事,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保障性安居工程、十二年免費教育、貧困人口先看病后結算、農村合作醫療及大病救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相繼出臺實施,人民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全力推進脫貧攻堅“一號工程”,截至2017年初,實現了3個省級貧困村摘帽,1222人脫貧。教育事業長足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城鄉低保標準和五保供養標準不斷提高。
今后一個時期,嘉蔭縣將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市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省市委的各項決策部署,緊緊抓住國家和省市實施“十三五”規劃的戰略機遇,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和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動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實施“多點多極支撐、城鄉互動統籌及創新驅動發展”三大戰略,突出抓好縣委十四屆二次全會確定的十二項重點工作任務落實,創新實干、砥礪前行,努力建設富裕、美麗、幸福新嘉蔭。
水稻收割
嘉蔭縣向陽鄉雪水溫村一隅
龍江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