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睿
(西安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安 710021)
某集團近年的利潤狀況與盈利能力分析
劉 睿
(西安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西安 710021)
受世界經濟下調、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該集團2015年實現凈利潤5,922,089,488.83元, 比上年下降了15.99%,降幅較大,營業利潤為6,452,317,805.03元,比上年減少1,848,008,894元,下降率達22.26%,利潤總額比上年減少1,601,529,182元。集團營業利潤的減少主要是由于年度營業收入的減少,銷售費用的增加,資產減值損失的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減少所致;從利潤構成發現,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占營業收入的7.19%、7.77%和6.60%,均比上年度有所下降,該集團的盈利能力比上年度有所下降,主要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升高,投資收益降低所導致;該集團2013和2015年凈利潤增長率均高于營業利潤增長率,集團凈利潤呈現明顯的可持續發展態勢,若獲得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力,還應在股東權益、利潤、收入、資產等方面謀求協調發展,還應提高總資產周轉率和銷售息稅前利潤;集團盈利現金比率為0.94,再投資比率為3.62,說明企業仍有很好的盈利能力,但目前盈利質量有所下降。
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報表;財務分析;利潤狀況;盈利能力
本文研究對象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年創立于中國沿海城市,是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目前該集團在全球建立了29個制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超過6萬人;該集團全球營業額突破1243億元,品牌價值812億元,連續8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同年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之首,其影響力正隨全球市場的擴張而快速上升;2015 年受世界經濟下調、金融和大宗市場波動劇烈、地緣政治風險等影響,全球白電市場整體呈現下滑態勢。而國內受經濟增速放緩,國民經濟支柱行業如房地產市場、汽車工業低迷等影響,導致2015 年白電行業經濟增長普遍乏力;為研究國內外局勢與經濟領域行情對白電行業的影響,本文以某國內外知名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報表為切入點,通過對該企業利潤狀況及盈利能力分析,力求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探討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
1.1 利潤構成及變化趨勢分析
由表1分析,該集團2015年實現凈利潤5,922,089,488.83元,比上年降低了1,036,780,497元,下降率為15.99%,降幅較高,其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比上年降低了1,036,780,497元,下降率為19.42%。少數股東權益比上年降低了-90,031,357.67,下降率為5.26%;由水平分析表分析,利潤總額比上年減少1,601,529,182元引起集團凈利潤減少,所得稅費用比上年減少474,717,327.7元,與利潤總額相抵后最終利潤比上年減少了1,036,780,497元。
由表1可知,集團利潤總額減少1,601,529,182元,關鍵原因是營業利潤減少了1,848,008,894元,同比降低了22.26%。同時,營業外收入的增加和營業外支出的減少是使利潤總額降低較少的有利因素,營業外收入增加240,121,897.7元,增長率為63.47%,營業外支出減少6,357,814.51元,下降率為6.22%。這2項因素的綜合影響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利潤總額的降低幅度。
集團營業利潤的減少主要是由于年度營業收入的減少,銷售費用的增加,資產減值損失的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減少所致。其中營業收入比上年減少7,181,443,483元,下降率為7.41%;銷售費用比上年增加了521,500,817.4元,增長率為4.15%;資產減值損失比上年增加了94,827,133.3元,增長率為42.49%;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比上年減少了202,586,425.6元,下降率為180.3%。同年度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降低及投資收益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營業利潤的降低幅度。
由表2數據分析顯示,集團2015年實現營業利潤為6,452,317,805.03元,比上年降低了1,848,008,894元,下降率為22.26%,降低幅度較大。其中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降低、投資收益增加是實現利潤的有利因素,而銷售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的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減少是實現利潤的不利因素。由表2分析,集團營業毛利比上年減少了1,669,495,532.05元,下降率為0.45%,降低幅度很小,關鍵因素在于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的降低。營業收入減少7,181,443,483元,下降率為7.41%;營業成本減少5,511,947,951元,下降率為7.68%。
由表3數據分析集團2年度內各項財務成果的構成情況,其中營業利潤占營業收入的7.19%,比上年度的8.56%下降了1.37%;本年度利潤總額構成為7.77%,比上年度的8.85%下降了1.08%;本年度凈利潤構成為6.60%,比上年度的7.27%降低了0.67%。從利潤構成發現,集團的盈利能力比上年度有所下降。主要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升高、投資收益降低所導致。
1.2 利潤增長能力分析
凈利潤增長率反映企業稅后凈利潤在年度內的增長幅度,當凈利潤增長率正增長時,表明企業營業凈利潤增加,凈利潤增長率越高,說明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越好;凈利潤增長率負增長時,說明企業營業凈利潤減少,收益降低,企業的發展前景受到影響。
表4數據說明,2012—2015年間,集團營業利潤、凈利潤總額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變化趨勢,說明集團的發展尚不穩定。集團凈利潤增長幅度高于營業利潤增長幅度,說明每年度凈利潤的增長或減少不僅受營業利潤增減變化的影響,還受到經常性損益項目的顯著影響;集團營業利潤增長率高于銷售增長率,說明企業正處于成長期,其盈利能力不斷增強,發展前景較好。
由圖1可知,2013年和2015年凈利潤增長率高于營業利潤增長率,2014年凈利潤增長率低于營業利潤增長率,但兩者差距逐漸縮小,凈利潤的增長主要來自于營業利潤的增長,說明集團的凈利潤呈現明顯的可持續發展的態勢。
由圖2可知,營業利潤增長率在2013和2014年度高于收入增長率,2015年度低于收入增長率,2015年度集團通過優化銷售結構控制成本費用的支出。集團財務在多方面都表現出較強的增長能力如財務整體增長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但也存在如凈利潤總額連續2年度內減少、銷售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成本費用支出較多等問題,可見集團的發展能力還受到一些復雜因素的影響,若想獲得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力,還必須在股東權益、利潤、收入、資產等方面謀求協調發展。
由圖3可知,2013-2015年間,集團的收入增長率均低于資產增長率,但兩者的差距趨于縮小,說明集團的收入增長對資產投入的依賴減弱,從該項分析而言,表明集團仍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2.1 集團盈利能力分析
表6數據表明,集團年度全部資產報酬率比上年度降低了3.9%,說明是銷售息稅前利潤和總資產周轉率同時降低的結果,銷售息稅前利潤降低了1.36%,總資產周轉率降低了0.28%。如果要提高總資產報酬率,應該同時提高總資產周轉率和銷售息稅前利潤。
由表7數據可知,與集團2014年全部現金回收率相比,2015年該指標降低了2.83%,說明集團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盈利質量也同步降低。
2.2 集團盈利質量分析
盈利質量通過分析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資本支出等之間的關系,揭示企業現有經營水平,預示未來盈利能力。盈利質量主要分析盈利現金比率與再投資比率兩個指標。
2.2.1 盈利現金比率
經計算集團盈利現金比率為0.94,這一比率反映了集團本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之間的比率關系。一般該比率越大,說明企業盈利質量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說明本期凈利中存在尚未實現的收入,即使企業盈利,也可能發生現金短缺,嚴重時會導致企業資金鏈斷掉。
2.2.2 再投資比率
經計算集團再投資比率為3.62,這一比率反映集團本期經營現金流量是否足以支付資本性支出所需現金。該比率越高,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創造未來現金流量或利潤的能力就越強。
1. 集團2015年實現凈利潤5,922,089,488.83元,比上年下降了15.99%,降幅較大,營業利潤為6,452,317,805.03元,比上年減少1,848,008,894元,下降率達22.26%,利潤總額比上年減少1,601,529,182元;
2. 集團營業利潤的減少主要是由于年度營業收入的減少,銷售費用的增加,資產減值損失的增加,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減少所致;
3. 從利潤構成發現,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占營業收入的7.19%、7.77%和6.60%,均比上年度有所下降;
4. 集團的盈利能力比上年度有所下降,主要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升高、投資收益降低所導致;
5. 集團2013和2015年凈利潤增長率均高于營業利潤增長率,集團凈利潤呈現明顯的可持續發展態勢,若獲得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力,還應在股東權益、利潤、收入、資產等方面謀求協調發展,還應提高總資產周轉率和銷售息稅前利潤;
6. 集團盈利現金比率為0.94,再投資比率為3.62,說明企業仍有很好的盈利能力,但目前盈利質量有所下降。
[1]吳君亮,王喜.青島海爾:內部人也看好的成長股[J].股市動態分析.2011(24):54.
[2]唐旭輝.家電行業跨國并購研究以海爾并購三洋為例[D].湖南:湖南大學,2013.
[3]馬元駒.現行營業利潤損益計算模式存在的局限及其改進[J].財務與會計.2015(12):42-43.
[4]管翔宇.我國鋼鐵企業盈利能力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
[5]陳賀.淺談現金流量表的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19):170-172.
[6]王亞會.大型企業集團內部子公司碳交易決策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6.
[7]Mary Lacity, Leslie Willcocks.Conflict resolution in business service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 J ] .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17(02):03.
[8]Billie Ann Brotman . The impact of corporate tax policy on sustainable retrofits[J].Journal of Corporate Real Estate.2017(19):53-63.
[9]張迪.具有產業背景的金融國企如何進行混改——以財務公司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2):73.
[10]Karicia Quiroz.Pharmaceutical megamergers’ dependence on existing products[J].Strategic Direction.2016(6):30-32.
[11]蘇婧.淺析商業經濟運營效益的影響因素和提升利潤的思路[J].經濟師.2016(5):29.
[12]Reza Bakhshi, Javad?Sadeh.A comprehensive economic?analy sis method for selecting the PV array structure in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s[J].2016(03):091.□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