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瑕 周 靜 竇 俠 楊 虹 邵 勇 于 波
?
·臨床研究·
深圳地區3643例吸入性過敏原特異性IgE臨床研究
吳 瑕1,2周 靜1,2竇 俠2楊 虹3邵 勇2于 波1,2
本研究對我院3643例吸入性過敏原sIgE檢測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期了解本地區過敏原分布情況。
1.1 臨床資料 患者均來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檢驗科進行吸入性過敏原檢查的患者,共3643例,其中男1418例,女2225例,年齡3個月至84歲,平均(29.29±15.89)歲。根據年齡可分組如下:0~6歲412例,7~17歲395例,18 ~84歲2837例。皮炎濕疹患者1224例,蕁麻疹患者1090例,過敏性鼻炎209例,哮喘219例,其他過敏性疾病66例,對照組(健康體檢者)835名。
1.2 方法
1.2.1 吸入性過敏原sIgE檢測采用EUROALLER吸入性過敏原檢測試劑盒 (德國歐蒙公司),以歐蒙印跡法檢測血清中吸入性過敏原sIgE抗體。吸入性過敏原種類包括:柳樹/榆樹/楊樹組合、普通豚草、艾蒿、屋塵螨/粉塵螨組合、貓毛、狗上皮、蟑螂、霉菌組合、律草和屋塵。實驗操作方法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根據說明書提供的判定方式,檢測結果按濃度分為0~6級,0級:<0.35 kU/L;1級:0.35~0.70 kU/L;2級:0.70~3.5 kU/L;3級:3.5~17.5 kU/L;4級:17.5~50 kU/L;5級:50~100 kU/L;6級:>100 kU/L。sIgE濃度≥1級者視為陽性。
1.2.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 3643例患者中,至少一項sIgE陽性者1238例(33.98%),其中僅有1項陽性者占22.43%(817/3643)、2項陽性者占7.63%(278/3643)、3項陽性者占2.50%(91/3643)、4項及以上陽性者占1.43%(52/3643)。本地區最常見的3類吸入性過敏原分別為屋塵螨/粉塵螨組合(26.08%)、蟑螂(8.84%)和屋塵(3.84%)(表1)。
2.2 不同性別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比較 女性患者中過敏原陽性率31.82%,男性患者中過敏原陽性率37.38%,不同性別間吸入性過敏原總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1.92,P<0.001)(表1)。各種吸入性過敏原sIgE陽性率比較顯示不同性別間屋塵螨/粉塵螨組合和屋塵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1.72、4.14,均P<0.05)(表1)。
2.3 不同年齡組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比較 0~6歲組過敏原陽性率34.06%,7~17歲組過敏原陽性率59.75%,18~84歲組過敏原陽性率30.38%,不同年齡間吸入性過敏原總陽性率比較顯示,經卡方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3.265,P<0.001),經線性趨勢檢驗,年齡和陽性率之間存在線性關系,7~17歲組陽性率最高(χ2=28.64,P<0.001)(表2)。各種吸入性過敏原sIgE陽性率比較顯示不同年齡間屋塵螨/粉塵螨組合、屋塵、貓毛、霉菌組合和狗上皮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3.98,101.08,20.66,14.38,11.03,均P<0.01)(表2)。屋塵螨/粉塵螨組合和屋塵經線性趨勢檢驗,年齡和陽性率之間存在線性關系,7~17歲組陽性率最高(χ2=51.76、24.22,均P<0.001)(表2)
2.4 不同疾病吸入性過敏原陽性率分析 皮炎濕疹中過敏原陽性率34.97%,蕁麻疹中過敏原陽性率28.04%,過敏性鼻炎中過敏原陽性率53.59%,哮喘中過敏原陽性率47.03%,其他過敏性疾病過敏原陽性率25.76%,對照組中過敏原陽性率32.58%,不同疾病間吸入性過敏原總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66,P<0.001)(表3)。各種吸入性過敏原sIgE陽性率比較顯示不同疾病間,屋塵螨、/粉塵螨組合、貓毛、狗上皮、霉菌組合、屋塵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1.24,13.32,25.67,17.33,42.68,均P<0.05)(表3)。

表1 3643例患者吸入性變應原sIgE陽性率及性別間比較 例(%)

表2 不同年齡間吸入性過敏原sIgE陽性率比較 例(%)
注:*卡方檢驗;#:線性趨勢檢驗

表3 不同疾病間吸入性過敏原sIgE陽性率比較 例(%)
在I型變態反應介導的過敏性疾病的臨床研究中,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過敏原sIgE檢測,或同時使用兩種檢測方法[1]。皮膚點刺試驗是在體檢測sIgE的方法,有誘發全身過敏反應的風險,不適于兒童、老年和嚴重過敏體質的患者。血清sIgE檢測可定量檢測外周血中sIgE的水平,其敏感性高,特異性好,不受藥物的影響,對于兒童、急性期及嚴重過敏患者也適用,因此血清sIgE的檢測比點刺試驗有更加廣泛的適應癥、安全性,但敏感性稍低于皮膚點刺試驗[2,3]。
本研究對3643例患者進行了吸入性過敏原sIgE檢測,陽性率為33.98%,與其它文獻報道相似[3,4]。本研究中陽性率前3位過敏原依次均為屋塵螨、/粉塵螨組合、蟑螂和屋塵,其中塵螨組合陽性率遠遠高于其他過敏原,總陽性率達26.08%。這一結果與上海、成都、廣州等城市的過敏原調查結果基本相似[3,5,6],但廣東地區塵螨和蟑螂的陽性率比北方更高,可能由于廣東屬亞熱帶氣候,夏季高溫、高濕的環境和長期使用空調引起的空氣流通不良均有利于螨蟲和蟑螂的繁殖生長,從而導致室內塵螨和蟑螂數量增加。在新疆伊犁地區,其最主要吸入過敏原為屋塵,其次為戶塵螨,可能由于該地區多為牧民,家中地毯使用較為普及,使得室內灰塵日益增多[7]。
對10種吸入性過敏原的陽性率排序分析可見較為常見的過敏原多為室內過敏原(塵螨、蟑螂、動物皮屑和霉菌),室外過敏原(樹或草的花粉)則較少見,與廣東地區的其他研究結果一致[8]。這一結果也說明除氣候因素外,現代的生活方式和居室環境變化是造成過敏原暴露的最主要途徑,因此對于這些過敏患者應保持室內通風,注意居室環境清理,盡量避免使用地毯和羽絨被,加強除蟑滅蟲,以減少室內塵螨及蟑螂數量。
本研究還對不同性別和年齡段患者的過敏原分布特征進行分析。性別分布特征的分析結果顯示男性患者吸入性過敏原總陽性率顯著高于女性,與王春遠等[3]研究結果一致,與王乖娟和許傳勤等[9,10]研究結果不一致。對年齡分布特征的分析發現,7~17歲組陽性率顯著高于其他年齡段。屋塵螨/粉塵螨組合和屋塵陽性率在7~17歲組中最高,可能與相應年齡段的戶外活動相關。馬春雷等[7]在新疆伊犁地區慢性濕疹人群中青少年塵螨陽性率最高,王潤超等[11]在兒童蕁麻疹人群中不同年齡組陽性率無差異。既往研究發現,吸入性過敏原在未成年中隨年齡的增大而呈上升趨勢[5]。而各研究關于性別與年齡分布特征不同考慮與不同地區、疾病及樣本量相關。
本研究中最常進行吸入性過敏原sIgE檢查的患者為過敏性氣道疾病和過敏性皮膚病,按照不同器官或疾病進行分析發現sIgE總陽性率由高到低依次為過敏性鼻炎、哮喘、皮炎濕疹和蕁麻疹,與國內李慧等[12]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值得探討的是,我們對同期進行健康體檢患者的sIgE結果進行分析,發現體檢人群中陽性率為32.58%,高于蕁麻疹和其它過敏性疾病患者。傳統觀念認為急性蕁麻疹多屬于I型變態反應性疾病,IgE在其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發現,蕁麻疹組sIgE陽性率明顯低于其他組,這可能是因為蕁麻疹組患者同時包括急性和慢性蕁麻疹患者,其中慢性蕁麻疹發病機制中可能只是很小一部分由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所致,國外報道也證實了此結果[13]。
本研究通過對深圳地區3643例過敏性疾病患者吸入性過敏原sIgE分析發現,深圳地區過敏性疾病患者中最常見的過敏原為屋塵螨/粉塵螨組合,這可能與深圳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相關。此外,男性和7~17歲患者以上人群陽性率更高。
[1] de Vos G. Skin testing versus serum-specific IgE testing: which is better for diagnosing aeroallergen sensitization and predicting clinical allergy?[J]. Curr Allergy Asthma Rep,2014,14(5):430.
[2] Fall BI, Niessner R. Detection of known allergen-specific IgE antibodies by immunological methods[J]. Methods Mol Biol,2009,509(2):107-122.
[3] 王春遠,劉成桂.成都地區849例兒童過敏性疾病過敏原檢測與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5,36(18):2669-2671.
[4] 張蕊娜,許穎,段曉涵,等.過敏性皮膚病1774例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4):317-318,329.
[5] 陳戟,程穎.兒童濕疹872例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結果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4,43(3):148-150.
[6] 楊欽泰,黃雪琨,陳玉蓮,等.變應性鼻炎吸入性變應原特異性IgE檢測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9,30(4):446-449.
[7] 馬春雷,安軍,趙軍,等.新疆伊犁地區219例哈薩克族慢性濕疹患者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檢測與分析[J].臨床皮膚科雜志,2012,41(12):719-720.
[8] 皮蕾,劉海英,劉云鋒,等.廣州地區1136例過敏患兒常見過敏原分布及塵螨交叉反應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51-54.
[9] 王乖娟,荊魯華,劉衛兵.威海地區慢性蕁麻疹692例過敏原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12):1251-1252.
[10] 許傳勤,閆毅,徐德鋼,等.577例蕁麻疹患者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7,33(2):115-116.
[11] 王潤超,陳婷婷,陳少秀,等.兒童蕁麻疹患者過敏原特異性IgG和IgE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6,32(11):680-682.
[12] 李慧,馮海瑕,俞先水,等.2036例過敏相關疾病體外過敏原特異性IgE檢測與分析[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40(4):212-214.
[13] Kaplan AP, Greaves M.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urticarial[J]. Clin Exp Allergy,2009,39(6):777-787.
(收稿:2015-12-24)
深圳市知識創新計劃基礎研究項目 (編號:JCYJ20140415162542993)
1廣州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廣州,511436 2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皮膚科,深圳,518036 3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檢驗科,深圳,518036
于波,E-mail: yubomd@163.com 邵勇,E-mail: shaoyong555@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