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軍瑩 陳瑋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觀察
解軍瑩 陳瑋
目的研究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方法122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61例。對照組患者單獨進行宮腔鏡電切術, 觀察組患者采取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半年后子宮內膜厚度以及復發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08%, 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6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半年后子宮內膜厚度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半年后的復發率為1.64%,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6.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 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值得推廣。
宮腔鏡電切術;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效果觀察
子宮內膜息肉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 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局部的結締組織、血管等發生增生, 產生息肉狀贅生物, 突入到子宮腔內部所早成的。在臨床上, 子宮內膜息肉患者通常具有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具體表現,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體健康都有著較為不利的影響[1]。當前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宮腔鏡電切術, 具有安全、高效等特點。不過, 患者由于手術刺激等因素的影響, 治療效果較為有限, 且術后容易復發。對此, 可采用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的方法, 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降低術后復發率?;诖? 本文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醫院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122例作為研究對象, 研究了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 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7月~2016年7月醫院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患者122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46歲, 平均年齡(38.2±2.6)歲, 病程2~7年, 平均病程(4.3±1.2)年;觀察組患者年齡22~45歲,平均年齡(37.1±2.6)歲, 病程1~5年, 平均病程(2.6±1.1)年。所有患者經檢查, 均符合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標準, 排除合并其他嚴重心、肺、肝、腎疾病患者, 嚴重慢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 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的患者, 用藥依從性差患者[2]。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1. 2. 1對照組 患者單獨行宮腔鏡電切術治療。術前進行全面體檢, 術前6 h禁食、禁水, 根據患者身體狀況, 進行深靜脈麻醉[3]。待麻醉起效后, 對患者宮頸、陰道、外陰等部位進行徹底消毒, 使用宮頸擴張棒對宮頸管進行擴張, 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持續灌流[4]。完成消毒和擴宮操作之后, 將宮腔鏡置入, 對手術位置進行重新確認。在宮腔鏡的監測下,切除子宮內膜息肉組織, 從息肉部位下方2 mm淺肌層的位置開始, 切除息肉組織。
1. 2. 2觀察組 患者采用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的方法, 手術方法與對照組相同。手術之后, 從第5天開始使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商品名:媽富隆, 荷蘭歐加農公司N.V.Organon, 注冊證號H20090423), 口服, 1次/d, 1片/次,連續服用21 d。在第1個療程結束后, 繼續治療2個療程,用法、用量同第1個療程[5]。
1. 3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半年后患者的子宮內膜厚度以及復發率。療效評價標準: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 月經恢復正常, 影像學檢查息肉清除干凈;顯效:患者臨床癥顯著好轉, 月經基本恢復;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緩解或加重??傆行?(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2. 1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痊愈32例(52.46%), 顯效17例(27.87%), 有效9例(14.75%), 無效3例(4.92%), 總有效58例(95.08%);對照組患者痊愈11例(18.03%),顯效23例(37.70%), 有效14例(22.95%), 無效13例(21.31%),總有效48例(78.69%)。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08%,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6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子宮內膜厚度為(6.83±1.27)mm, 治療半年后為(2.32±1.03)mm;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子宮內膜厚度為(6.82±1.31)mm, 治療半年后為(5.85±1.14)mm。兩組患者治療前子宮內膜厚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半年后子宮內膜厚度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半年后, 復發患者1例(1.64%);對照組患者治療半年后, 復發患者10例(16.39%)。觀察組患者治療半年后的復發率為1.64%,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6.3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子宮內膜息肉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臨床疾病, 主要是由于炎性子宮內膜血管、結締組織增生等因素, 造成宮腔當中有息肉狀贅生物突入所造成的。相關研究表明, 在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病當中, 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患者分量分泌雌性激素造成的刺激。另外, 病原體感染、婦科炎癥等相關因素, 也容易引起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6-9]。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通常采用開腹手術將病變位置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 雖然能夠對病灶組織進行較為徹底的切除, 從而治愈患者疾病。但是這種手術往往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創傷, 同時可能嚴重損傷患者的生殖系統。另外, 手術之后患者有較高的復發率,因而總體治理效果并不理想, 在當前的臨床治療中, 已經較少使用[10-13]。
宮腔鏡電切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手術方法, 在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中, 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 采用宮腔鏡技術, 能夠使醫生觀察子宮內膜息肉的視野得到擴展, 同時綜合利用電切割技術, 可在微創的條件下, 實現對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 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在當前子宮內膜息肉的治療中, 宮腔鏡電切術已經成為了首選的治療方法, 相比于傳統開腹手術, 具有醫療費用低、術后恢復快、患者創傷小、病灶切除徹底、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手術失敗率低、微創性良好等諸多優勢, 并且患者在治療后復發率較低。在本文的研究中, 采用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的方法, 對子宮內膜息肉進行治療, 在手術治療的基礎上, 使用相關藥物進行輔助治療, 能夠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 縮小患者子宮內膜厚度, 降低患者治療后的復發率, 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結果表明, 采用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5.08%, 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69%(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半年后的子宮內膜厚度為(2.32±1.03)mm,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5.85±1.14)mm (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半年后的復發率為1.64%,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6.39%(P<0.05)。
綜上所述, 采用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 與單純手術治療相比, 能夠取得更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1] 蘇晶, 張樹麗, 萬曉慧. 宮腔鏡下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后不同處理預防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的臨床觀察.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 2015(11):1407-1409.
[2] 周艷, 毛小英, 王群麗.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孕激素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分析. 浙江臨床醫學, 2015, 17(5):799-800.
[3] 趙艷, 楊陽.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觀察.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5, 2(35): 7267.
[4] 黃雪芹.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術后放置左炔諾孕酮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觀察. 社區醫學雜志, 2015, 13(13):63-65.
[5] 李建霞, 孫彩芹.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療效分析. 現代婦產科進展, 2016, 25(7):529-531.
[6] 李燕.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效果觀察.新疆醫科大學, 2007.
[7] 張澤麗.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6, 8(29):120-122.
[8] 張繼東, 夏恩蘭. 宮腔鏡電切聯合刮宮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應用. 中國內鏡雜志, 2009, 15(9):949-951.
[9] 王劍, 鄧海燕. 宮腔鏡子宮內膜息肉電切術后聯合媽富隆預防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導報, 2012, 9(8):72-73.
[10] 蒙文炳.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左炔諾酮宮內緩釋系統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療效評價. 中國處方藥, 2016, 14(7):64-65.
[11] 吳群.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觀察. 河南醫學研究, 2014, 23(4):96-97.
[12] 溫海燕, 陳雪寧.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療效觀察. 海峽藥學, 2010, 22(7):186-187.
[13] 尹艷英, 李娜, 潘立秀, 等. 宮腔鏡電切術聯合媽富隆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的臨床研究. 中國現代醫生, 2013, 26(2):41-42.
Observation of effect by hysteroscopic electrocis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
XIE Jun-ying, CHEN Wei.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Shandong Qing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 Qingzhou 262500,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effect by hysteroscopic electrocis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MethodsA total of 122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polyp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single hysteroscopic electrocision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hysteroscopic electrocis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endometrial thickness and recurrence rate in half year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5.08% than 78.6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endometrial thickness in half year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recurrence rate in half year after treatment as 1.64% than 16.3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hysteroscopic electrocision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can provide ideal curative effect in treating endometrial polyp,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Hysteroscopic electrocision; Drug therapy; Endometrial polyp; Observation of effect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3.021
2017-05-03]
262500 山東省青州市人民醫院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