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娟 鄧凱航 林雪珍 賴艷娥 李尚烽
分析核酸檢驗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的應用及檢驗準確率
虢娟 鄧凱航 林雪珍 賴艷娥 李尚烽
目的分析核酸檢驗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的應用及檢驗準確率。方法25087份無償獻血者標本, 有24383份標本做完酶聯免疫檢測后又進行核酸檢驗。比較兩種檢驗準確率。結果24383份標本, 其中酶聯免疫檢測陽性130份, 準確率為0.53%, 核酸檢驗陽性32份, 準確率為0.13%, 兩種檢驗方法準確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核酸檢驗對血液病毒進行檢測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和靈敏度, 能大大減少誤檢、漏檢的發生率,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核酸檢驗;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檢驗準確率
輸血是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疾病的重要傳播途徑之一, 在輸血之前對血液進行抗體檢測或抗原檢測, 是控制疾病傳染的有效方式[1]。目前, 我國《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規定血液檢測HIV、HBV和HCV感染標志物應采用2次血清學檢測和1次核酸檢驗。本次研究分析核酸檢驗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的應用及準確率,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取本站2016年1~12月25087份無償獻血者標本, 對無償獻血者檢測24383份, 所有標本均經通過梅毒或轉氨酶檢測合格。每個標本根據每項試驗的技術要求,采用相應類型的真空采血管留取, 放置在2~8℃下進行保存。5 ml EDTA-K2抗凝管的標本應當在24 h內分離血漿, 通過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5 ml無菌、無DNA酶、無RNA酶的EDTA-K2分離膠真空采血管, 應當在4 h內分離血漿, 進行核酸檢驗。
1. 2方法 對5 ml EDTA-K2抗凝管進行室溫離心, 分離血漿, 利用全自動加樣儀(Tecan EVO)自動加樣, 通過全自動酶聯免分析儀進行檢測, 記錄檢測結果。對5 ml的EDTAK2分離膠抗凝管標本進行20 min的離心, 現場保存溫度在2~8℃, 運輸2~10℃。當血液標本經過酶聯免疫檢測合格后, 放置在加樣儀樣品的條架上。WanTag核酸血液篩查系統檢測原理(6混樣):采用特異性磁珠核酸純化技術, 提取HBV、HCV、HIV-1病毒的核酸;利用實時熒光定量探針法設計特異性引物及熒光探針, 并結合競爭性內標技術檢測人血清或血漿中的HBV、HCV、HIV-1病毒核酸。
1.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4383份標本, 其中酶聯免疫檢測陽性130份, 準確率為0.53%, 核酸檢驗陽性32份, 準確率為0.13%, 兩種檢驗方法準確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24383份標本兩種檢測方法結果對比(n, %)
多數傳染病都可以通過血液進行傳播, 其中乙型肝炎、艾滋病是傳播能力較強的一類病癥, 會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降低生活質量[2]。因此, 對無償獻血者進行血液檢驗有著重要的意義, 是降低輸血可能存在的傳播性風險的必要手段。過去我國大多數血站只用2次酶聯免疫檢測方式進行檢測[3-5]。該檢測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檢出率較低, 常出現誤檢、漏檢的情況, 導致血液檢查有效率不高, 為血站的治療埋下了安全隱患。
血液病毒感染患者在臨床上大多無明顯癥狀, 短期內也不會發病, 同時部分患者的抗體濃度較低, 無法進行有效的檢測, 因此酶聯免疫檢測的適用性不強。若有誤檢、漏檢患者的血液進入到其他患者體內, 會直接導致血液污染, 甚至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血液病毒指的是HIV、HBV、HCV等,這些病毒會在人體中潛伏較長的時間, 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已經被感染。一旦這些患者進行獻血, 會大大增加血液病毒的傳播性, 這也是目前血液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6-9]。酶聯免疫檢測主要是對患者血液的病毒抗原進行檢測, 若患者存在血液病毒, 分析儀在對樣本分析后, 波長會出現一定的變化, 一般臨床醫師會根據變化的具體數值, 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判斷。但血液病毒會在人體中潛伏, 只有當潛伏到一定時間后再能被檢測, 這段時間也被稱作窗口期。對于窗口期的血液病毒, 該檢測方法無法進行有效的檢測, 例如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時間格外長, 一旦出現誤檢、漏檢, 會嚴重影響到其他患者的生存質量, 為疾病的傳播埋下了隱患。另一方面, 酶聯免疫檢測還會受到氣溫的影響。HBV感染一般和季節、溫度有關, 冬季氣溫較低, 人體內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活性較低, 表達能力較差, 因此在檢測時不能僅對HBsAg進行篩查, 需要給予一定的重視。
核酸檢驗采用病毒核酸擴增技術, 直接讓病毒擴增到陽性匯集孔, 對各類血液病毒的靈敏性均較高, 即使血液病毒存在于窗口期, 也能進行有效的檢測, 漏檢、誤檢率較低,陽性檢出率較高。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核酸檢測在我國也有了廣泛的應用, 尤其是在血站血液檢測中, 優勢明顯。但從整體上來看, 我國核酸檢驗技術起步較晚, 技術水平和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從臨床時間來看, 有必要將其作為血液篩查的主要手段, 重視其發展與應用[10]。
本次研究中, 分別通過核酸檢驗與酶聯免疫法進行檢測。結果顯示, 酶聯免疫法檢測準確率低于核酸檢驗,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通過核酸檢驗對血液病毒進行檢測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和靈敏度, 能大大減少誤檢、漏檢的發生率,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鐘萬芬, 唐小勇. HBsAg 和抗-HCV 酶聯免疫檢測與血液病毒核酸篩查技術之間的相關性分析.肝臟, 2015, 20(11):876-878.
[2] 劉俊才.核酸檢驗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的應用及檢驗準確率對比研究.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8):56.
[3] 夏麗娜.乙型肝炎病毒的液相雜交技術在聚合酶鏈反應酶聯免疫檢測的應用探討.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17):4525-4527.
[4] 呂蓉, 王倫善, 盛琪琪, 等.無償獻血者HIV-1抗體蛋白印跡確認與核酸檢測結果分析.臨床輸血與檢驗, 2012, 14(4):308-311.
[5] 鄭顯良, 吳嬌嬋, 趙靜, 等.血液病毒核酸檢測在集中化檢測實驗室的應用.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3, 10(18):2458-2459.
[6] 劉德春, 孫波, 徐群, 等. 核酸檢測技術與酶聯免疫檢測技術在血液篩檢中的初步應用比較. 中國輸血雜志, 2007, 20(1):43-45.
[7] 趙俊鵬, 田喜鳳, 賈幼珍, 等. 血液病毒核酸檢測與酶聯免疫檢測比較研究.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1(10):732-735.
[8] 曾勁峰, 李活, 許曉絢, 等. 核酸檢測陽性標本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分析研究.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0, 31(6):557-558.
[9]李玉泉. 核酸檢測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的比較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6, 13(31):45-47.
[10] 郭振秀, 李凌云. 采用核酸檢驗與酶聯免疫檢測血液病毒的應用及準確率對比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12):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3.028
2017-04-06]
511518 清遠市中心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