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磷酸西格列汀在2型糖尿病中的應用研究
張鵬
目的對磷酸西格列汀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進行研究。方法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 按照就診日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 各73例。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接受磷酸西格列汀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體質量指數以及治療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為(5.58±1.21)mmol/L,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8.98±2.98)mmol/L;實驗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為(8.87± 1.52)mmol/L,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13.13±2.77)mmol/L;實驗組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為(40.23±4.32)mU/L,明顯低于參照組的(63.36±5.67)mU/L;實驗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7.42±1.23)%,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8.87±1.88)%;實驗組患者體質量指數為(14.47±6.48)kg/m2,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26.58±5.84)kg/m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9.03、11.52、27.72、5.51、11.86, 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磷酸西格列汀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十分理想, 值得大力推廣。
磷酸西格列汀;2型糖尿病;胰島素;血糖水平
2型糖尿病這種內分泌代謝疾病的發生率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呈現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長趨勢, 以35歲以上的人群為主要的發病人群, 這種終身性疾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并非完全喪失, 有的甚至產生的胰島素過多, 但是其作用效果較差[1]。本院將磷酸西格列汀應用于2014年4月~2016年9月期間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 效果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 以上患者均經各項臨床檢查確定符合WHO制定的關于該病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2], 將妊娠或哺乳期婦女、存在嚴重并發癥、腎臟功能不全、嚴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進行有效排除。采用平行對照、臨床開放的設計方法將患者按照就診日期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 各 73例。其中就診日期尾數為奇數的患者納入參照組, 尾數為偶數的患者納入實驗組。參照組中男40例、女33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79歲, 平均年齡(56.87±9.69)歲;病程0.7~15.8年, 平均病程(6.12±3.42)年。實驗組中男41例、女32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81歲, 平均年齡(56.91±9.97)歲;病程0.6~16.1年, 平均病程(6.15±3.4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 參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 主要包括:對飲食進行控制, 指導患者進行體育鍛煉, 給予糖尿病疾病知識的健康宣教, 并采用精蛋白鋅重組賴脯胰島素25R混和注射液于每日三餐前對患者進行皮下注射治療;實驗組患者在接受以上措施的基礎上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療, 給予患者劑量為100 mg/d的磷酸西格列汀, 1次/d口服[3]。本次研究將3個月設置為1個治療療程, 兩組患者均接受為期1個療程的治療。
1. 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以及體質量指數進行記錄并對比;治療后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6.39 mmol/L, 餐后2 h血糖水平≤7.8 mmol/L, 則判定為顯效;治療后如果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7.8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11.1 mmol/L, 則判定為有效;治療后如果未達到上述指標, 則判定為無效[4]。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 1相關指標 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為(5.58±1.21)mmol/L,明顯低于參照組的(8.98±2.98)mmol/L;實驗組患者餐后2 h血糖水平為(8.87±1.52)mmol/L ,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13.13± 2.77)mmol/L;實驗組患者胰高血糖素水平為(40.23±4.32)mU/L,明顯低于參照組的(63.36±5.67)mU/L;實驗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為(7.42±1.23)%,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8.87±1.88)%;實驗組患者體質量指數為(14.47±6.48)kg/m2, 明顯低于參照組的(26.58±5.84)kg/m2;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9.03、11.52、27.72、5.51、11.86, P<0.05)。
2. 2臨床療效 參照組患者中治療顯效30例, 有效23例,無效20例, 總有效率為72.60%;實驗組患者中治療顯效51例, 有效16例, 無效6例, 總有效率為91.78%。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型糖尿病(又稱成人發病型糖尿病)是發病率很高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具有終身性、全身性、復雜性等特點,主要是由于胰島B細胞功能受損導致的患者體內胰島素抵抗和基礎胰島素水平較低情況[5-8]。這種疾病的發病率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呈現出日益年輕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病情的發展容易導致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諸多嚴重的并發癥, 并且有可能引起各種血管疾病的發生, 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9,10]。2型糖尿病這種疾病的發展較為緩慢并且病程時間較長, 隨著病程的延長胰島B細胞功能會大大減弱, 給予常規口服藥物治療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需給予胰島素治療, 雖然胰島素的應用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能夠使患者胰島B細胞的負擔明顯減輕, 但是無法使患者的血糖長期維持在正常的范圍內, 并且每天應用的次數較多, 使患者的精神以及經濟負擔大大增加, 同時又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血糖降低以及增加體重等風險[8]。目前臨床研究中主要考慮如何在降低血糖的基礎上, 有效控制不良反應的出現, 并且對B細胞進行保護, 因此選取一種有效的治療藥物至關重要[11-13]。
磷酸西格列汀這種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較為廣泛, 能夠對胰島B細胞和A細胞進行有效的調節, 這種口服抗高血糖藥物能夠有效抑制活性胰高血糖素肽的裂解, 從而提高其濃度以及生理作用, 大幅度促進B細胞分泌胰島素, 同時通過抑制A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來達到顯著的降低血糖作用。除此之外, 這種藥物的耐受性較好, 低血糖風險小, 基本不會影響到患者的血壓以及體重情況, 這種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藥物具有極其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14-16]。
在本次研究中, 將常規治療和磷酸西格列汀分別應用于本院收治的14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以及體質量指數均明顯低于參照組;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1.78%, 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2.60%,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磷酸西格列汀應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效果十分理想, 在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相關指標等方面均具有極其顯著的優勢, 值得大力推廣。
[1] 劉瑩, 崔向麗, 劉麗宏.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劑西格列汀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作用.臨床藥物治療雜志, 2014, 25(5):54-55.
[2] 賴福豐, 曾娜, 劉克武, 等.西格列汀聯合或單用抗血小板藥物對農村50歲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功能改善的臨床研究.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3):132-133.
[3] 王艷.沙格列汀在血糖難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評價及對尿蛋白的影響.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5, 3(16): 3127-3128.
[4] 楊斌.分析初發2型糖尿病應用二甲雙胍與磷酸西格列汀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2):43-44.
[5] 坎麗比努爾·買米提民, 木亞斯沙爾.磷酸西格列汀聯合阿卡波糖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現代養生, 2016, 19(12): 71-72.
[6] 丁莉, 官常容.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3, 16(10):966-967.
[7] 賴宇明.磷酸西格列汀在老年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臨床應用.中國醫藥導刊, 2013(s1):966-967.
[8] 李金玲.磷酸西格列汀在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6(1):85-86.
[9] 趙偉平.磷酸西格列汀與二甲雙胍在初發性2型糖尿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21):68-69.
[10] 劉剛. 2型糖尿病患者經磷酸西格列汀治療的臨床效果分析.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6,4(11):124-125.
[11] 羅琳輝. 2型糖尿病采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療效果探討.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5):14-15.
[12] 邵迎紅, 李劍, 孫般若, 等. 磷酸西格列汀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 中國藥物應用與監測, 2011, 8(6):334-337.
[13] 陳榮浩. 磷酸西格列汀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8):183-184.
[14] 喬運成. 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 臨床研究, 2016, 24(3):71-72.
[15] 馬紅振. 磷酸西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學工程, 2016(1):70-72.
[16] 蔡文瑋, 盛凈, 孫赟, 等. 磷酸西格列汀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療效研究.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4, 20(2): 127-130.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itagliptin phosphat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ZHANG Peng. Liaoning Chaoyang City Second Hospital, Chaoyang 122000,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curative effect by sitagliptin phosphate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A total of 14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divided by treatment data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7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itagliptin phosphate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parison was made on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glucago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body mass index and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fasting blood glucose as (5.58±1.21) mmol/L,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s (8.87±1.52) mmol/L, glucagon as (40.23±4.32) mU/L,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s (7.42±1.23)% and body mass index as (14.47±6.48) kg/m2than (8.98±2.98) mmol/L, (13.13±2.77) mmol/L, (63.36±5.67) mU/L, (8.87±1.88)% and (26.58±5.84) kg/m2.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9.03, 11.52, 27.72, 5.51, 11.86, P<0.05).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much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sitagliptin phosphate i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hows precisely ideal effect, and it is worth vigorous promotion.
Sitagliptin phosphat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nsulin; Blood glucose level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3.057
2017-04-18]
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第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