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劉 瑛
(漢江師范學院 數學與財經系,湖北 十堰 442000)
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對策研究—以漢江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為例
王 磊,劉 瑛
(漢江師范學院 數學與財經系,湖北 十堰 442000)
在厘清就業能力內涵、構成要素和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分析了漢江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現狀,闡述了該專業為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所采取的四項措施,即構建“生涯發展”課程輔導體系、構建“生涯發展”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專業結構與課程體系、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樹立信心,為學校繼續提升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提供參考與借鑒。
物流管理專業;就業能力;高職大學生
在國內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大環境下,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面臨畢業生數量日益增長,就業單位提供崗位有限的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尤其是高職畢業生,更應該努力提升自身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順利找到適合的工作。
十堰市位于秦巴山區、湖北西北部,是鄂、豫、陜、渝毗鄰地區唯一區域性中心城市。作為本地區五所高校之一的漢江師范學院,從本地高等教育現狀來看,應當整合自身資源優勢,與十堰區域經濟和物流業發展緊密結合、良性互動,全面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和行業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本文面向十堰地區物流業發展,從四個方面闡述漢江師范學院(下稱“我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師為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所采取的措施,即構建“生涯發展”課程輔導體系、構建“生涯發展”實踐課程體系、構建專業結構與課程體系、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樹立信心,為學校繼續提升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提供參考與借鑒。
李斌成(2009)提出就業能力不單純指某一項技能或者能力,而是學生多種能力的集合。它指的是某個個體通過知識的學習和綜合能力的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就業理想、滿足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實現自身價值的本領[1]。
肖貽杰(2010)提出就業能力是一種與就業相關的綜合能力,是一系列技能、個體特質的組合,是勞動者能夠獲得并保持工作以及晉升職務的能力。從高等教育角度而言,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在畢業時具有獲得工作職位的能力,以及在獲得工作后保持工作與晉升職務的能力[2]。
張宏如(2011)認為大學生就業能力是一種社會能力,是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過程[3]。
李軍凱(2012)認為就業能力的主體是個人,因此就業能力應該是個人所具有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因素的集合,而不應該包括環境因素和外部條件。這些因素會影響就業結果,但這些因素本身不應該包含在就業能力的范疇之中[4]。
李潔(2006)的研究顯示,雇主認為大學畢業生僅有學科知識是不夠的,他們還必須擁有可轉換的關鍵技能,如溝通技能、解決問題技能、人際技能、承擔責任和組織能力等[5]。
陶書中等(2008)以企業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需求層次作為研究的邏輯起點,再結合高職教育的目標、方向和定位,認為高職學生就業能力應分為3個層次10個方面。這三個層次分別是專業基礎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和專業發展能力[6]。
胡尊利等(2008)綜合各方研究觀點認為,盡管大家探討的角度不同,結論不同,但對就業能力中幾個基本構成要素卻取得共識,即(大學生)就業能力包括基本技能(一般技能)、專業技能和個性品質[7]。
肖貽杰(2010)通過問卷調查及因素分析表明,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由職業能力、自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應聘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五大維度構成[2]。
王艷霞,由鋒(2011)認為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軟能力”相對欠缺,表現在畢業生的個人素養、工作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操守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方面。調查顯示,用人單位最看重的能力或品質是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責任心和吃苦耐勞精神[8]。
郭鐘琪(2013)通過對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剖析了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核心要素,構建專業能力、行動能力和社會能力3個維度以及14項指標的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結構體系[9]。
這些實證研究大多是通過對大學生自身就業能力的評價進行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為高校明確大學生就業能力構成以及有針對性提升就業能力提供了科學依據。本文結合就業能力構成要素的文獻分析,將其四個構成要素的具體指標進行調整,確定了符合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的就業能力構成要素與指標,見表1。

表1 大學生就業能力構成要素與指標
從國內關于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來看,學者們紛紛提出要通過調整專業設置、改革現有課程體系、深化實踐教育、增進企業聯系和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等方面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
陶書中等(2008)認為當前培養和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措施包括深化校企合作、提高產學結合水平、實施全程化就業指導和增強高職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等[6]。
肖貽杰(2010)認為對就業能力影響較大的學校教育因素主要是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習和實訓教學環節以及專業設置[2]。
王艷霞,由鋒(2011)提出影響高職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培養目標不清晰、專業、課程設置結構性問題突出、教學模式滯后(校企聯合,教師隊伍落后)和就業指導服務亟待加強[8]。
李慶文(2012)認為高職院校應采取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增加就業講座等措施切實提升學生就業能力[10]。
李軍凱(2012)通過文獻分析認為,高等教育情況(學歷層次、專業類型、畢業學校類型)、實習經歷(實習單位數量、實習時間、實習單位聲望、實習單位評價)和參與就業指導情況等因素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產生影響[4]。
上述研究非常全面,從各個方面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本文結合對就業能力影響因素的分析,對其進行調整,確定了符合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實際情況的就業能力影響因素,見表2。

表2 基于訪談后確定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影響因素
就業能力不足成為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之一。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普遍表現出綜合素質不過硬,特別是文化基礎薄弱,入學成績偏低,他們就業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職業能力不足、擇業能力水平不夠。
職業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不扎實,綜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低)和缺乏一專多能的水平等方面。
擇業能力水平不夠。具體表現在:(1)缺乏對自我客觀、系統、科學的認識,常出現高估自己能力的現象。表現為:擇業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優厚、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寬敞等作為選擇標準,不愿承擔艱苦工作,不愿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單位工作。(2)在選擇就業單位過程中,明顯表現出被動和隨意性,缺乏科學性和主動性,對自身素質和就業競爭力評價過低,不敢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不敢主動參與就業競爭,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之中。(3)獲取職業信息的能力和職業目標的篩選能力還不強,虛榮心和僥幸心理往往使他們改變原有目標而采取不切實際的從眾行為。(4)職業規劃能力還比較欠缺,很少有學生會做出詳細的自我剖析,明確自己的素質、個人特點、興趣和學習能力、工作方式以及對工作環境的喜好,并依此做出計劃和決定。
6.1 構建“生涯發展”課程輔導體系
6.1.1 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大學生個性化發展,對發展自我、提升就業競爭力、順利就業、實現職業生涯目標和人生價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主要目標是為大學生了解社會和認識自我提供機會,幫助他們及早調整就業心態,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擇業觀,使其具備職業生涯規劃和管理的基本能力。當然,該課程的開設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失去了學習動力,失去了未來生活的目標,以致整天無所事事,甚至沉溺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
學校每年組織專業教師針對全校大一學生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講座從第一學期第一周開始,每周一次課,一直持續到學期中段,幫助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培養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引導新生及時完成角色轉變,做好大學學業規劃。
6.1.2 開設就業與創業指導課程。與新生入學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相配套的是大二下學期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從第十周開始,每周一次課,一直持續到學期結束。通過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幫助大學生認清就業形勢、了解相關就業政策、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從而提高他們的職業適應性。
學校長期配備專業教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對他們遇到的與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有關的認知、情緒、行為等心理問題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其滿懷信心地步入社會,正式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6.2 構建“生涯發展”實踐課程體系
6.2.1 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鍛煉,一方面,加強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以及對專業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利用在校期間所學的物流實務知識,從理論到實踐,了解實習單位業務運作和經營管理狀況,從而增強組織性和紀律性,認識自身不足,嚴于律己,提高自身素質。學生在此過程中能夠積累寶貴的社會活動經驗,更好的了解、認識社會,其認知水平也有進一步的提高,也是為了適應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
6.2.2 組織學生參加專業實踐。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實習經歷,而頂崗實習是大學生了解自我、職場和社會的重要途徑。我校實行的是《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的“2.5+0.5”教育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半,最后半年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帶薪實習,學生既可以服從學校安排,也可以自主尋找實習單位。近年來,我校在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武漢和十堰建立了160個穩定的頂崗實習基地和教育實習基地,今后還要爭取每年建設20個實習基地。物流管理專業先后與盛輝物流集團、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十堰市新合作超市有限公司、蘇寧云商物流(武漢)等商貿物流企業開展合作。主要實習單位詳見表3。

表3 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實習單位一覽表
本專業通過校企合作,一方面為企業輸送了大量優質實習生,一方面滿足了專業對于實施工學交替、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的需要。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加強過程控制,確保頂崗實習質量。(1)要求學生每周撰寫一篇實習日志。(2)要求學生定期向指導教師匯報實習情況。(3)要求指導教師定期走訪實習單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4)實習結束時,組織召開座談會。
6.3 構建專業結構與課程體系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要適應社會發展,必須進行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改革。我系四名專業教師于2016年2月至6月期間進行了大范圍調研活動,對本專業在校學生和2011年畢業以來的往屆畢業生采取座談會、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形式,收集到大量第一手和第二手資料,旨在了解他們對專業教學和課程體系設置的態度和看法,逐步構建出由綜合素質課程和職業能力課程組成,以職業通用能力、職業專門技術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并重的課程體系。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構
6.4 鼓勵大學生努力學習,樹立信心
大學生努力學習非常重要,他們自身是決定就業能力的關鍵因素。其在校期間主要任務依然是接受高等教育服務,而努力學習程度決定了實際獲得高等教育服務的數量與質量,進而決定就業能力。以此同時,大學生需要做的不是消極等待,而是要主動參與就業市場競爭,積極把握和利用一切提升就業能力的機會,不斷提升就業能力。具體而言,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要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夯實基礎知識、拓寬專業知識、改進學習方法、接受就業指導培訓、加強實踐鍛煉。
漢江師范學院立足學生成長成才,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除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外,還要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的養成。在實現高就業率的同時,提升就業質量,增強院校的就業競爭力,使畢業生能夠迅速融入業界并受到行業企業的青睞和認可,使其成為具有一定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1]李斌成,葉漢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肖貽杰.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及高職教育對就業能力影響的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13):70-74.
[3]張宏如.基于提升就業能力的大學生生涯發展教育體系的構建[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2):92-95.
[4]李軍凱.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2,(11),89-92.
[5]李潔.國外企業培養和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探究—從可雇傭性及可雇傭技能視角[J].管理現代化,2006,(2):58-60.
[6]陶書中,黃君錄,王佳利.基于市場需求的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調查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5):41-43.
[7]胡尊利,劉翔,程愛霞.國外大學生就業能力研究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8,(8):24-28.
[8]王艷霞,由鋒.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策略[J].河北學刊,2011,31(6):238-241.
[9]郭鐘琪.三維指標解構高職學生就業能力[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86-89.
[10]李慶文.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職教論壇,2012,(28):20-23.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Employment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In the Cas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Wang Lei,Liu Ying
(School of Mathematics&Finance,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Shiyan 442000,China)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composing element and influence factor of employment ability,we analyz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 graduates from 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and then elaborated on the four measure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the students,namely,build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course guidance system,build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practical course system,building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curricular system,and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work hard and have confidence.
logistics management specialty;employmentability;vocationalcollege student
G712
A
1005-152X(2017)07-0189-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7.07.040
2017-06-11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5年教學研究項目
王磊(1984-),男,湖北十堰人,漢江師范學院數學與財經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高職高專教育、物流管理教學;劉瑛(1980-),女,江西都昌人,漢江師范學院數學與財經系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