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沖壓人
我們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都是由勞動、由人的聰明的手創造出來的。人生中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辛勤耕耘才能實現;事業上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踏實苦干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鑄就。
值“五一國際勞動節”來臨之際,作為中國鍛造與沖壓行業領域主流媒體,FM《鍛造與沖壓》雜志及微信公眾號特別在2017年5月、6月刊開辟了“最美沖壓人”專欄,通過聚焦“沖壓工匠”,詮釋“勞動之美”,向沖壓行業的所有同仁表達最誠摯的敬意。

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沖壓設備自動化技術團隊
一汽轎車沖壓設備自動化技術團隊成員共有9人,主要負責一汽轎車沖壓領域設備的生產準備工作,先后規劃并引進4條大型沖壓生產線、1條內高壓成形生產線以及其他沖壓輔助裝備,并承擔1項國家級項目“大噸位內高壓成形裝備與工藝”(已進入驗收階段),建立了沖壓設備相關系列標準50余項,獲得一汽集團多項標準成果獎,擁有國家專利2項,發表論文20余篇。
如何給出每個制件最優的自動化參數是發揮好自動沖壓線生產效率的最主要難題。本團隊針對SPEEDBAR、CROSSBAR及夾鉗軌等三種形式傳輸裝置的自動化特點,建立了產品評審、模具DL圖及結構圖會簽、自動化曲線設計及模擬仿真、端拾器設計、自動化調試、生產節拍優化等制件生產準備全流程的自動化工作規范,并圓滿完成了一汽轎車10余款車型自動化方面的工作,實現制件高效穩定生產。
當前伺服技術已成為沖壓設備的主流技術之一,本團隊正在針對伺服生產線柔性化的特點,探索伺服輔助工藝技術,利用伺服自動化的特點,提升制件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力爭將技術水平提升至沖壓自動化技術的最前端。

蘇州東風精沖工程有限公司高志生
2008年至今,高志生致力于東風精沖工程有限公司精沖技術研究及精沖產品工藝開發工作。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技術難題,帶領精沖研發團隊,攻克精沖技術難題,為公司的新產品開發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證,同時所研究的課題也拓展了精沖技術范圍,為公司開辟新的市場空間提供了支撐。
為解決生產和產品開發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組建了技術攻關課題組,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先后開發出縱向連續精沖工藝、精沖擠壓翻孔技術、錐齒精沖技術等十余項新技術。這些技術的成功開發為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作為國家標準編制團隊的成員,與同行的專家一起歷時3年,于2012年年底完成標準送審稿,并于2014年1月通過國家審批。參加國家重大專項課題2項:《重量1~2kg復雜零件的冷鍛模具和6~10mm中厚復雜零件的精沖?!泛汀毒珱_復合工藝與模具試驗研究》。課題實施期間開發的厚板無齒圈精沖工藝應用于307法蘭板、加強板、鎖勾等零件的開發。
獲得國家專利4項。發表科技論文3篇。2013年獲東風有限公司“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2015年獲東風有限公司“優秀員工”稱號。

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沖壓廠設備工程師黃少華
我叫黃少華,畢業于南昌大學自動化專業。2009年我像眾多年輕人一樣,懷揣著夢想步入了鋼鐵行業,成為了一名設備維護工程師,在一年時間的歷練中,自己的專業技術得到了提升。后來由于家人的影響,我接觸了江鈴汽車,內心充滿對汽車行業的激情和好奇。2010年我轉職于江鈴沖壓廠成為一名沖壓設備工程師,在沖壓行業這幾年的工作與學習中,自己從當初對此行業的懵懵懂懂,逐漸蛻變為一名能獨擋一面的主管工程師,這過程中飽含了親人的鼓勵、師傅的教導、同事的協作以及自己的汗水。
在沖壓行業的幾年工作當中,我作為一名設備工程師,在工作中膽大心細,用專業技能解決設備故障,并且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把維護經驗應用于其他設備,先后承擔并完成多個大型技改項目,例如1300t壓機總線改造、壓機雙手按鈕安全改造、800t壓機工作臺電纜收線方式改造、C2線立柱從站改造、呼叫系統網絡改造、小藍A6線端拾器橫桿開發等等。這當中多次獲得合理化提案獎、崗位能手獎,其中A6線端拾器橫桿開發項目還獲得江鈴汽車集團2015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榮譽。
一名合格的技術人員,需要的是能力和毅力,而隨著沖壓行業的不斷發展前行,對沖壓產品品質、效率需求的不斷攀升,作為一名合格的沖壓人,更加需要創新和努力。在自動化高速發展的沖壓行業,我們要以技術扎根當前,以創新求變引領未來。
我深深愛上自己沖壓人的身份,勞動使我快樂,工作使我驕傲,為夢想而努力!

浙江吉利汽車有限公司寧波杭州灣分公司吉利制造工程中心鮮光斌
我是鮮光斌,有著執拗的個性。2002年剛剛畢業的時候,在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工作,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硬是砸碎自己的鐵飯碗,轉行進入汽車行業,反復輾轉,目前在吉利汽車車身外協件開發部沖壓科從事模具開發和外協件質量管理工作。
進入吉利汽車公司以后,主要負責改款車型、整車新車型外協廠家的模具開發管理工作,在模具開發周期短、模具費用緊缺的情況下,和模具廠家一道,通過技術創新,減少模具工序,降低模具成本,保證了沖壓件的質量和模具的質量,為項目按期上市創造了條件,得到了項目組的好評。
當時,為了整改好某車型的縱梁,硬是在模具廠駐廠一個禮拜,每天工作16個小時,和模具廠家一道,進行制件檢測,分析原因,確認整改方案,驗證整改措施,對模具的焊接、加工、研配、反彈量抓取等工序進行跟蹤,經過不懈努力,在模具回廠之前,型面符合率達到95%以上。
正是憑著這股狠勁和執著精神,在機艙、地板縱梁等高強度鋼板模具開發方面有著豐富的匹配整改經驗,在壓合模、外觀匹配方面有著豐富的現場經驗,并在《模具工業》、《鍛造與沖壓》、《汽車工藝與材料》、《模具制造》等多家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35篇,并擁有7項發明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