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強
(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中學,江蘇 昆山 215300)
?
談理想實驗對于培養高中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
丁建強
(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中學,江蘇 昆山 215300)
實驗是高中物理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它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分析能力,還有助于形成他們嚴謹的、實事求是的世界觀.本文從理想實驗的介紹入手,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依托蘇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了理想實驗對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旨在挖掘實驗教學的意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物理;理想實驗;思維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了把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作為新課程物理改革的目的之一.通過實驗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深刻地理解物理學的概念和定律,還可以掌握必要的實驗技能,這些都是他們繼續學習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并且在生活中進行科學實驗和技術革新的重要基礎.學生實驗技能掌握的好壞是衡量新時期物理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理想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中特別指出:“突出物理學科的特點,發揮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的教學建議,并對有關的要求作了比較詳細的論述.因此,在教學中通過學習理想實驗的科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理想實驗是理想化方法的一種形式.理想實驗也叫假想實驗、思想實驗或抽象實驗.它是一種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相互作用的思維過程,它是以真實的科學實驗為基礎,以邏輯法則為依據,用思維展開實驗的過程.
理想實驗以確認的知識為前提,以邏輯規則為準繩,在物理學發展中起著主要作用.
1.理想實驗在建立物理學理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伽利略用理想實驗的方法發現了慣性定律,愛因斯坦以同時的相對性理想實驗為基礎創立了狹義相對論等.愛因斯坦在創建廣義相對論的過程中也應用了理想實驗.愛因斯坦假想有一個理想電梯,里面裝有各種實驗用具,還有一位物理學家在進行各種測量.當電梯相對于地球靜止時,物理學家將看到,物體受到一種力的作用,使它們滑向地板,而且所有物體在落向地板時的加速度都是一樣的.由此他可以得出結論:這個電梯受到了外界引力的作用.愛因斯坦進一步分析指出:任何物理實驗都不能使實驗者看到引力的痕跡,即在這種電梯參考系中,引力全部消除了.因此,愛因斯坦得出: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局部范圍(某點附近的一個小范圍)找到一個參考系(如愛因斯坦電梯),其中引力的作用可以完全被消除.引力的這一特性是物理學的其他力如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等所不具有的.在廣義相對論中,把引力能在某種參考系中局部地被消除這一特性稱為等效原理,它是廣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之一,是運用理想實驗的結果.
2.理想實驗是物理學家有力的辯論和反駁方法
著名的物理學家馬赫利用理想化實驗對絕對時空觀提出了反駁:如果設想水桶壁有幾公里厚,乃至桶壁包括了整個宇宙,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相信水的轉動與桶壁的轉動無關嗎?很顯然,人們永遠不能制造出用宇宙作桶壁的水桶來,但是這并不妨礙反駁的正確性水的轉動不是相對于絕對空間的轉動,而是相對于宇宙中的物質在旋轉,“一切運動都是相對的”,這就是馬赫運用理想實驗以明確、直觀的形式給出的關于時空的正確結論.
3.借助理想實驗能發現原有(已有)理論的錯誤或局限.
如伽利略關于慣性的理想實驗,發現了亞里士多德理論的錯誤.又如麥克斯韋在其理想實驗中認為:在微觀世界里,當我們跟蹤每一個分子時,有可能出現違反熱力學第三定律的現象.麥克斯韋因此成為第一個發現經典定律局限的人.
1.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如圖1所示的“斜面理想實驗”,實驗設想的步驟有:
(1)兩個對接的斜面,讓靜止的小球沿一個斜面滾下,小球將滾上另一個斜面.(2)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小球在該斜面上仍然會達到原來的高度.(3)繼續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將沿水平面做永久的勻速運動.(4)如果沒有一切摩擦,小球將上升到原來釋放時的高度.
教師通過介紹該實驗的設計和方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理想實驗在建立物理理論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實驗過程的抽象性,再通過學生解決具體問題時分析處理的抽象思維體驗,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在學習物體的超重和失重現象時,給學生介紹“愛因斯坦電梯”的理想實驗.當時愛因斯坦設想讓電梯自由下落,猜想到無論蘋果、羽毛等都可以自由地停在空中,人也可在底部和頂部行走而不受引力的影響.從而再通過思維推理,建立了廣義相對論.當時的思維的理想情景,現在已能體驗到或在電影、電視上看到,如航天飛船中宇航員的失重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大膽科學的想象,設想理想的過程或情景,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牛頓在研究萬有引力定律時設想,從高山頂上平拋一個鉛球,速度越大,落到地面上越遠,甚至到半個地球,如果速度足夠大,鉛球將繞地球做圓周運動,從而解決了天體運動與引力的問題,同時也為現代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提供了依據.物理規律、原理來源于自然,抓住物質運動的本質規律,就可以觸類旁通,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教學中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如:假如沒有摩擦,世界將是怎樣的;如果沒有電阻(結合超導現象),世界又是怎樣的:如果萬有引力消失,世界又是怎樣的:地球的質量如何測量等等,通過學生的思考、猜測、想象等,激勵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教師在實驗過程中還可以設計一些問題,通過情景問題來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如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2中的F1、F2及F的大小和方向,分析F1、F2之和與F之間可能遵守什么樣的規律.

可能有些同學的猜想不著邊際,還有一些同學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這時,教師要善于參與學生的猜想和討論,可以試著給學生一些提示:“在學習平面幾何時,可以利用添加輔助線的方法,重新構建幾何圖形,使得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建立聯系.那我們能否通過添加輔助線的方法構成一些簡單圖形,從而使得F1、F2與F之間建立某種聯系呢?”這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利用添加輔助線的方法,形成了如下的探究方案:
如圖3所示,過F1和F2的末端A、B作力F的方向OE的垂線交OE于C、D兩點,則OC+OD即為合力F的大小.
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靈活應用多種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如假設法、等效法、替代法、取消法、極端法等,就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總之,高中物理教學中理想化的方法的應用還有很多,例如理想化模型(質點、點電荷、單擺、力線、簡諧振動等),處理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假設法、等效法、替代法)等,因此我們要結合物理的理想化實驗,透徹分析各章節的實際情況,堅持貫徹科學方法的教育,引導啟發學生應用科學方法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徐衛兵. 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研究[J]. 物理教師,2014(11).
[2]吳政. 物理方法教學的現狀與思考[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06).
[責任編輯:閆久毅]
2017-05-01
丁建強 (1978.6-),男,江蘇昆山,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G632
B
1008-0333(2017)18-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