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浙江省桐廬中學,浙江 杭州 311500)
?
談《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原理的邏輯可行性
王冬梅
(浙江省桐廬中學,浙江 杭州 311500)
本文以《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為例,對教學中實驗原理設計的邏輯性進行探討,希望能從實驗原理的邏輯性出發進行研究,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驗證機械能定律;邏輯性;有效性
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從《新課標》中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改對實驗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但要掌握實驗現象,更要掌握原理,也就是實驗的實質是什么,這個實驗是為了說明什么問題又是如何說明的.每個實驗都有內在邏輯性,特別是驗證性實驗,它對原理的要求更高,邏輯性要求更強.而由于傳統課堂的限制,教師往往忽略了實驗原理的重要性,學生常常也是按部就班,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能夠在教學中突出實驗的本質,引發學生思考,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筆者一直在思考的.
通過研究筆者發現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中,有些方案由于其設計存在邏輯性缺陷是不可行的.具體歸納總結如下:
(一)以重物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1.不可以用同一條紙帶的前半段求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后半段求v與h,再用這些數據來驗證此定律.

圖1 圖2

2.不可以用v=gt這一公式來求紙帶的瞬時速度.

圖3

從實際操作來講,如果將紙帶用夾子夾住,先開啟打點計時器再釋放紙帶,會發現在最初的位置由于反復打點,點跡異常清晰.則可以直接取該點為計時起點,速度為零,無需進行判斷;從原理上來講,實驗用的紙帶一般在300 mm左右,相對于整條紙帶的長度,這點誤差是在允許范圍之內的,所以根本不需要有這樣的要求.
(二)以擺球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

這個實驗在原理中也存在邏輯性錯誤,具體如下:
1.從實際操作來說,很難做到讓繩子馬上斷掉且不改變速度的大小與方向,所以從原理上就可以看出這個實驗很難實現.
2.從原理上看,這是個典型的由計算題改編而來的實驗設計.作為計算題它沒有任何問題,但作為實驗設計,就存在一個邏輯性是否合理的問題.如果以平拋運動為模型求速度,就一定要忽略空氣阻力.既然下半段沒有空氣阻力上半段自然也沒有空氣阻力,那么機械能就一定守恒,根本不需要證明.這和用一條紙帶的前半段求g,用后半段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如出一轍,都是不可行的.
3.在教學中應注意實驗設計的邏輯性
教學中對于實驗的邏輯性是要求非常高的.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每一個實驗原理都應先進行推理論證,千萬不要出現類似于“用機械能守恒定律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情況”.
實驗設計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明白了實驗原理也就明白了實驗的本質,對所要探究的本源也就有了清楚的認識.教師在教學中可巧設問題,讓學生充分展開思考,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辨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的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1]李剛.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的多種設計[J].新高考(高一物理),2016(04).
[2]吳俊、趙信安.解讀“功能”實驗強化“能量”意識[J].高中數理化,2012(19):44-45.
[3]劉玉震.“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的創新方案賞析[J].中學生數理化,2014(05):26-27.
[4]高國龍.用自制擺驗證機械能守恒[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3(23).
[5]石有山.2015年高考物理模擬試題(二)[J].試題與研究(高考),2015(13).
[責任編輯:閆久毅]
2017-05-01
王冬梅(1982.10月- ),女,吉林長春,中學一級,本科,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G632
B
1008-0333(2017)18-00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