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濤
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生知識的增長、習慣的養成、思維的發展、道德品質、審美意識的形成等,都離不開課堂教學。只有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十分重視課堂教學引入這個環節。常言說得好: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如果有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就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其學習內驅力,從而為這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梢?,目標導入十分必要。如果不重視導入這個環節,或馬虎從事、粗糙料理,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有效地調動起來,處于消極被動的盲目狀態,課堂教學效果就差。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十分注意把握好語文目標導入這個環節,精心設計導入,比如有以詩導入、幽默導入、故事導入、懸念導入、音樂導入、語言情景導入等形式多樣的導入法,時見時新,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主要就語言情景導入、問題導入和音樂導入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語言情景導入
根據語文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在一節課開始時,用動情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強烈情感,從而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然后讓學生帶著這份感情,投入到后面內容的學習中。例如,在教學《雨中登泰山》一課時,采用語言情景導入法。一開始上課,就用充滿激情的語言說:同學們都喜歡游覽嗎?游覽過祖國的名山大川嗎?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氣勢雄偉、千姿百態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在所有名山中,五岳為最,那五岳之首呢?就是泰山了。巍巍泰山拔地而起,《西游記》中的天宮南天門就取景于此,而只有攀登到泰山之頂,才能“一覽眾山小”,大家愿意去泰山之頂嗎?好吧!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登泰山吧!說完這段話,相信我們的學生,眼里有神,情緒激動,躍躍欲試,趕忙翻開這篇課文??梢姡瑢W生被這動情的語言感染了。這些優美的語言、動情的詞句,激起了他們心中強烈的感情,這種感情在學生心中激蕩、升騰。接著,板書課題說明本課的目標要求,帶領學生進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問題導入
目標導入不僅可以從激情、激趣著手,也可以從問題導入。使用問題導入法,不僅可以啟發、調動學生的思維,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犊滓壹骸肥囚斞傅拿?。據魯迅先生的學生孫伏園回憶,魯迅先生在他自己所寫的小說中最喜歡的就是《孔乙己》。而魯迅先生為什么喜歡這一篇?學生對孔乙己及孔乙己所處的時代等問題都不知。而對這些問題,如果在上課時,就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1)魯迅為什么喜歡《孔乙己》?(2)孔乙己的悲劇是誰造成的?(3)孔乙己是怎樣一個藝術形象?(4)魯迅先生是怎樣塑造孔乙己這個形象的?這四個問題是圍繞課文的教學目標、課文的重難點設計的:背景、寫作手法、人物、主題。在課的開頭提出問題,有利于引起學生的思考空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由此及彼,不斷步入新的求知境界,使學生在思考中獨立地解決學習中應掌握的知識。
三、音樂導入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也是藝術家。因課堂教學本身應講究藝術性,只有藝術化的課堂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實,教師隨時都在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美”的教育。比如:美的語言、美的板書、美的動作等等。語文教學,雖不是音樂課,但可以創造出音樂的氛圍,使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美的享受,這也是教師教學藝術的體現。根據教材內容,用音樂導入,引導學生漸入佳境,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如教學《從宜賓到重慶》一課,可以用《長江之歌》導入。學生不但會靜靜地聽,甚至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學生在歌聲中感受著母親河的悠久歷史和滄桑巨變,感受著母親河的磅礴氣勢和博大胸懷。這就給學生創造了美的氛圍,使學生處于美的熏陶中,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急于想學習欣賞《從宜賓到重慶》。
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揮,首先是學生學習要有學習主動性,有心理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提高學習效果;而主動性的激發,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導入在一節課的開始,就把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意義十分重大。正如上面所述,好的目標導入有時可以引起學生的深思,而后激起聯想;有時可以使學生放聲開懷,興趣盎然;有時又使學生感情奔放,暢游在知識的海洋。實踐證明,這樣的導入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大有提高,所以,抓好目標導入這個環節非常重要。
課前導入法雖然形式多樣,但如果不加選擇使用一種導入法,不僅不能順利地完成教學,還會影響教學效果。怎樣選擇和使用目標導入法?一般來講,抒情性的文章適合于音樂導入法或激情導入法;敘事性、議論性、說明性的文章可用問題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或圖片導入法??偟恼f來,無論選擇哪種導入法,都應與課文內容、文體結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目標導入這一環節把握好了,對后面的教學就是一個推進。所以,教師對整個目標進行全面設計,毋庸置疑首先要考慮的是目標導入這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