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福
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傳授知識,還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是評價教學目標是否實現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教師應要求學生通過發揮想象力來提高學習認識,從而促進對課堂知識的理解。為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進,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想象力;培養
學校是培養學生的主要場所,因此學校在進行素質教育的時候應該把學生當成主體,然后對他們進行教育。而初中語文教學就是提高學生的文章鑒賞能力,通過教師開展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進步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索和思考,從而能夠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意義
1.增強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認識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知識內化并不是通過外界刺激而得來的,大多是與他人溝通而產生的,因此必須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這樣也可以對教學方式進行改善。加強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教學內容。
2.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
現代社會的知識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因此教師的思想觀念也要不斷更新,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不斷融合新思想進行完善,而不是依靠傳統的黑板與粉筆的搭配進行教學。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說,還需結合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學生經常會覺得學習是一件比較無聊的事情,這也是學生學習積極性無法提高的一個內因。所以教師要想辦法改變學生的這種消極想法,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能夠利用自己的想象力進行語文學習,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大有益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活動來吸引學生,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其中,通過活動教學的方式來緩解課堂氣氛,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放松,從而能夠自如地表現自己,展現出他們的特長。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的策略
1.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推進,很多科目都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進,因此初中語文也要從這兩個角度進行教學改革。語文教學大多是關于語言的教學,開展有效教學可以增加學生對語言的認識,讓學生了解更多關于語文知識的故事,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對于知識充滿好奇和渴求。對于傳統教學法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從多個角度為學生展現知識,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學習《秋天的懷念》這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先鉆研教材,然后參考其他教師的教案,并借助生動的圖片來輔助教學,讓教學環節化繁為簡。學生在聽課和觀賞圖片的過程中,也對秋天產生了喜愛之情,學習興趣一下就被激發出來,從而為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應適當設置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而合作教學就是滿足學生的內部需要,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營造出一個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比如說《詠雪》這一篇課文,這篇文章景美、語言美、情境美,非常適合作為朗讀文選,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誦讀鑒賞,學習文章中的雪景描寫方法。為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詠雪”兩個字進行思考,讓他們說出文章贊美雪景的原因,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強化記憶。
3.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真實的情感去創造情境,激發出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欲望,讓學生明白本堂課的主體內容,并為自己制定一個學習目標,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人,當學生樹立這種觀念以后才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摒棄傳統的無用的教學方法,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就是學生進行有效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應轉變學生被動和服從的態度,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樣他們才能有效地接受新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能力。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所以教師要注意把語文知識講授和想象力的培養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合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想象力和思維力的目的。另外,還要把教材作為根本,在講解知識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想象力進行培養,并充分利用多媒體形式,從視覺上刺激學生,運用聯想和補想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想象力,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李霞.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研究探析[J].軟件(電子版),2014,19(13).
[2]陳紅霞.淺談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33(26).